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职教学中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生基础较差、对公共课不太重视且兴趣低,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缺乏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需求等突出问题。笔者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改实践中,借鉴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全面引入"工学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重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此举必将极大地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率,从而帮助高职大学生正确实现职场写作定位与职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写作是现代人必需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写作的能力,更是一种对事务的分析解决能力、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应用文写作地位的与日俱增使得大专院校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求逐渐提高,那么提高现代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率成为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现代应用文教学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应用文写作教学等三个方面对提高大专院校应用文教学效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们对应用文普遍存在错误认识,阻碍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开展。大力推动应用写作教学的发展,当从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意义阐释入手,提高教学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加强范文指导;重视实践操练,清除应用写作的教学盲点,大力恢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地位。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而学生往往对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课不感兴趣。激发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的兴趣是提高应用文教学效能的必经之路。教师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的态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学生的需求,从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认为大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转化为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应用文写作,以及如何写好应用文,养成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掌握这种实用的读写能力,主动塑造一个新的学习能力形象。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实际技能的训练,快速提高其应用文写作水平和学习效率,是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文章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教学方法和学习成绩评定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写作有“硬”写作和“软”写作之分,写作教学也可分为“硬”的写作教学和“软”的写作教学两种类型。“硬”的写作教学与“软”的写作教学各有其特点和功用。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硬”的写作知识,更需要给学生以“软”写作的真本领,做到两手都要硬。具体可以从练好语言文字表达基本功、讲清格式和要求、突出技能性知识、发挥例文示例作用、加强训练,使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以应用文的文体及其写作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文写作规律的实用科学。许多学习者由于不懂得应用文的基础理论,运用文学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写出来的应用文不合乎文本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应用文和文学的区别从七个方面进行阐述:社会功能、适用范围、语体风格、思维方式、体式要求、使用时间、表现内容,以便使学习者能更好地对二者进行区分,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生的一项基本能力,但目前高职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普遍较差,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要转变意识,提高对应用文写作这项基本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淑青 《全国商情》2012,(16):79-80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研究应用写作规律与方法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工具性特征。高职院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应用写作基础理论和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教学与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写作出既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又符合应用写作格式和要求的应用文,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应用文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已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应具备的重要技能和基本素养;学好应用文写作,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工作的角度看,都有重要意义。而当前高职学院应用文写作课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