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带来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打破来自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生态作为一种全新视角的发展模式,是改变目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手段,是自主创新的目标取向,是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宁夏生态经济超常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是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是一种能够维系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已成为许多国家及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宁夏回族自治区面临着生态脆弱与经济持续跨越发展的双重挑战,为了实现持续跨越发展,必须选择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超常规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宁夏摆脱"脆弱-贫困"恶性循环、实现持续跨越发展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4.
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内需扩大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在"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技术进步与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与调整的情况下,扩大消费必将增加资源消耗数量和强化资源消耗程度,形成与资源节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正确处理资源节约与扩大消费、生产消费与资源利用、消费者自由权益与社会义务之间的关系,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等层面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实现消费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山东2008年人均生态赤字为2.616hm2.cap-1,远远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要努力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建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提倡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各类资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从而减少生态足迹。同时,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实现山东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资源、能源消耗巨大,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特点,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益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基于生态经济理念的人类与生态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共同进步的可持续经济的社会发展模式。由冯兰刚教授编著的《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从生态理念的角度,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钢铁业环境经济绩效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一部有关钢铁业环境经济绩效的新著。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制度短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基于自然环境的“回归大自然”和“绿色旅游”的新型旅游,由于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敏感性,开发不当极易受到破坏,因而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相统一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必须从制度上进行保证。针对中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制度短板效应,必须建立和完善旅游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文对甘肃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资源依赖性产业结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甘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更使其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在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和资源短缺成为转型跨越发展主要障碍的背景下,应及时总结经验,坚持把产业生态化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促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升发展的动力和突破口,并使之成为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途径,既能不断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也能为甘肃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奠定资源基础和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路径。我们应当通过确立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原则、制定激励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机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工业文明的长处,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人类世界继续下去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以实现人、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科学社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地区摆脱了贫困,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然而,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伴的却是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甚至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得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要使经济进一步发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就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循环经济的含义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既是物质资源,更是环境资源。其开发利用事关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维持。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主要源于我们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因此,资源开发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战略。应把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贯彻这一战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市场内生性作用的逐步增强,中国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开始凸显并日趋严重,由此催生出了以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谐发展问题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资源、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统筹处理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如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等关系,已成为区域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即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以该耦合产业达到产业系统整体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产业资源配置动态最优化为目标,对耦合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城市群内产业流动与环境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冀区域的环境问题,就要站在区域战略高度,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形成空间梯度辐射的城市群,发展生态产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闭合循环,建立“资源消耗-生产-消费-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排放,从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选择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既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职能定位的基本前提。要实现与生态政治环境的互动,适应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就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关注衍生职能和调整职能。研究表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政府衍生职能包括生态管理和城市规划,政府调整职能包括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5.
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新型工业模式,是在资源约束和生态压力的环境下发展经济的有益尝试。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工业园区的参与者都是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面临着企业资产相互专用与经济系统演化的深层次矛盾。要实现生态工业园区自生能力与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缓解这种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6.
生态资源的保护与有序开发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现代区域开发手段过度追求"最优经济租",将主流模式机械套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过程,导致资源环境耗损。借鉴"交往行为"理论,在区域生态资源开发过程中摆脱"主体性"哲学的约束,积极运用"主体间性"哲学理念,以"对话"取代"独白",超越"工具理性"而树立"交往理性"。以闽东畲乡为考察对象,推动在地政府经由"话语商谈",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破解在民族地区生态资源开发的失范难题,为区域开发伦理带来新的空间与机会。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府回应:职能定位、衍生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既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职能定位的基本前提.要实现与生态政治环境的互动,适应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就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关注衍生职能和调整职能.研究表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政府衍生职能包括生态管理和城市规划,政府调整职能包括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结合黑龙江省资源、生态优势构建循环经济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以实现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建立和谐化、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不协调,背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法治为主体依托的发展模式,是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产业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法制模式创新。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创新模式由产业发展战略、资源消耗和消费制度、资源型产业管理规范、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机制、资源型产业和环境协调机制等密切相关的核心要素构成。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创新模式最本质的特征包括不以牺牲珍贵的资源以及环境为代价,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工业化过程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株洲市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模式创新,应完善产权结构,强化资源型产业发展基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升资源型产业创新能力;采取多维并重的法制措施,为资源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