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深、沪两市1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行业竞争环境强弱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环境强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绩效与法人股比例呈三次函数关系,与流通股比例无显著相关关系;行业竞争环境弱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绩效与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呈三次函数关系,与流通股比例无显著相关关系;行业竞争环境强的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型优于国有控股型,国有控股型优于法人控股型;行业竞争环境弱的上市公司,法人控股型结构优于国有控股型,国有控股型优于股权分散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构建合理股权结构的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地分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形成了“股权分置”现象,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序幕的拉开,理论界、实务界以及证券监管当局共同关注的除了对价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之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美控制权之争是在我国特殊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突出反映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急需改善。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成长过程中,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受到信义的考验。本文将以国美股权之争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上市公司有效的激励方式,股权激励能够缓解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利益冲突,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弱化委托代理问题,促进公司长期发展。本文选取万科股权激励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相关理论,分析了万科股权激励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启示,从而为我们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中各方利益平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国情,也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缺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分配,这次再分配涉及国家、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等多方利益。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股权结构是股份制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与公司治理、公司行为取向有着紧密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逐渐暴露出了"一股独大"、股权过于集中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找出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改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绩效。本文系统回顾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发展动态与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股权激励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设计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特征的股权激励方案并规避其所带来的风险是使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以2006—2008年公布与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票期权激励契约的合理性特征及其内生约束性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激励期限与绩效条件是体现股票期权契约合理性的关键要素,除外部法律与监管约束之外,大股东、债务融资与独立董事等内生性因素对两者具有显著的约束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互补效应假说,为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契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探讨了外部制度环境、股权集中度对代理成本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外部制度环境作为一个外生性变量作用于股权结构和代理成本。一个好的外部制度环境是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进而减少代理成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两家通过,一家被否决。口前,3家最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股东表决的试点企业中,三一重工、紫江企业的股权分置方案获得了通过,而清华同方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遭到了流通股的否决,成为第一家被社会流通股否决了股权分置方案的上市公司。在清华同方的表决中,由于参加投票的流通股通过率为61.91%,未能  相似文献   

11.
自股权激励办法施行以来,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降低代理成本的激励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然而实证发现,盈余管理会伴随股权激励发生,实行股权激励公司在业绩考核第一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现象,而业绩考核前一年并不存在。在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上,公司选用考核范围更广的业绩指标能减少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行权时长的增加会给管理层盈余管理造成一些困难,从而抑制管理层在后阶段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Using a comprehensive sampl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Hong Ko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family control affects private information abuse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economies. We combine research on stock market microstructure with more recent studies of multiple agency perspectives and argue that family ownership and control over the board increases the risk of private information abuse. This, in tur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Family control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entive to distor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o minority shareholders and obtain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However, the multiple agency roles of controlling families may have different governance properties in terms of investors’ perceptions of private information abuse.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flicting evidence on the governance role of family control within a multiple agency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3.
幸福感、社会资本与代理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感是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较少研究幸福感对公司治理行为影响的经济后果。本文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在对幸福感与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检验了幸福感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区幸福感能够显著降低地方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与之相反,地区幸福感加剧了民营控制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并从幸福感的社会资本视角对地区幸福感与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了解读。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企业代理成本问题的研究积累,研究结论对国民福利的公共政策和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在派发股利时,既可以派发现金股利,也可以派发股票股利,也有的公司进行股票分割。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而运用股票分割日益增多。上市公司为什么要进行股票分割呢?本文的目的是对上市公司股票分割原因作一述评,了解这些内容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股票收益率差异视角下,选择2000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中国沪、深市场307家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单方程估计法和联立方程组系统估计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与资本结构的相互影响;并分别从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再融资、牛熊市行情三个方面对二者关系的变化与差异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并且随着股票收益率水平的提高,负向影响越来越明显;股权分置改革后、满足再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以及牛市行情下两者的相互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换股并购作为公司战略并购的支付方式,不仅是上市公司并购采用的支付方式,也是国有独资公司通过并购实现整体上市的有效手段。本文以1998—2007年间沪深两市发生换股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累积超常收益(CAR)与连续持有超常收益(BHAR)考察了换股并购的短期与长期绩效。结果表明:短期内主并公司股东获得了正的累积超常收益;但长期内大多数主并公司股东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最后,作者深入分析了换股并购绩效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5—2008年,频繁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成为政策期间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和投资者财富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在事件窗内,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产生了平均显著为负的累计异常回报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产生总体负的股东财富效应;而在2008年9月之后,宽松的宏观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则相反。房地产公司股价波动受货币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不同政策的影响不同,对货币政策最敏感。横截面分析表明,资产规模越大、拥有国有背景房地产企业受政策冲击较小;沿海地区、以住宅开发销售为主的地产上市公司的股价对调控政策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affects corporate R&D expenditures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 firms listed on the Taiwan Stock Exchange during 1996–2001.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mplementing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and R&D expenditures. The evidence thus supports the argument that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could help alleviate agency conflicts between employees and shareholders, and reduce agency costs, in turn enabling firms to make sizable R&D expenditures.
Yen-Sheng HuangEmail: Fax: +886-2-27376744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深、沪A股上市公司1107家,分别从报酬形式、总经理来源形式、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地区分布、股权结构、代理成本等方面来对高管人员报酬(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激励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是:在目前的报酬激励体系下,非年薪制激励形式优于年薪制和股权性报酬激励形式;总经理为董事长或董事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激励机制优于其他类型;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和地区分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水平;股权结构的外生性扭曲了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理论;高管薪酬、公司治理绩效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