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产生音乐,而音乐人类学恰恰关注的就是文化当中各种各样音乐的发展,具体说就是研究文化中的音乐,研究文化中的音乐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袁瑾 《企业家天地》2006,(7):152-153
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并存的两支影响最大的音乐流派,这两个流派分歧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是情感论音乐美学和自律论音乐美学这两种不同的音乐美学观念在创作实践领域中的反映。本文围绕这两种音乐美学观的对峙,就这两个风格迥异的音乐流派各自的产生、风格特质、相互关系及其对二十世纪下半叶音乐世界的影响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表达感情的最好形式之一。随着旅游目的地硬件开发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的重要性逐步凸现。文章结合音乐营销的特点,分析旅游目的地音乐营销的现状和误区,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理论,分别从旅游目的地音乐内容、音乐受众、传播媒介、音乐形式和效果等几方面提出了旅游目的地音乐营销的具体策略,并认为旅游目的地音乐开发应该成为旅游营销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教育学术界不少科研工作者大力呼吁和倡导音乐艺术教育,主张利用音乐艺术教育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由此提升全民素质教育水平。本文以"如何有效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客观分析了高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价值意义,论述了现阶段高校音乐艺术教育遭遇的瓶颈问题,随后针对性提出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希望能够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提升音乐艺术教育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拓展音乐教育范畴以及增加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等措施实现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音乐文化的传播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功能的人的一种社会行为。没有音乐传播,就没有人类的音乐。本文通过对音乐传播形态的观察研究,阐述了人类音乐传播以来的两种基本传播形态,即音乐的自然传播形态和音乐的技术传播形态。自然传播形态具有音乐的起源性、原始性意义;技术传播形态具有音乐的发展性和进步性意义。在时间顺序上,自然传播出现在先,技术传播出现在后;在空间层次上,自然传播是技术传播的基础,技术传播是自然传播的科学、合理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华娟 《企业家天地》2010,(3):196-197
在古希腊音乐文化的历程当中,理性的音乐理论与感性的音乐观念通常会在某些音乐现象中产生融合。本文从象征着古希腊精神的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对立统一出发,探讨在音乐美育实践中如何实现音乐思想的情理交融。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不高,热爱音乐却不懂音乐,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迫在眉睫,而加强音乐教育是关键.然而在当今应试教育下音乐教育却是现状堪忧,只有深化音乐教育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对此,我谈几点认识与实践。一、转变音乐教学观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事实也确如此。然而,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9.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具有音响的外部形式,而且还有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内涵.如果运用音乐结构层的理论进行分析,那么,音乐音响形式只不过是音乐结构的表层,欣赏者通过听觉从音乐中直接接触到的是这个表层,然而,他们还必须透过这个表层深入到音乐里层去,进一步感受与理解音乐的感情内容和思想意境,这才是音乐欣赏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但从近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和趋势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发展身处尴尬境地。传统音乐的文化根基被置换,中国乐坛上的"欧洲中心论"占主导地位。为了弘扬和发展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用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去吸引征服世界听众,作为音乐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我国的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院校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1904年勋伯格与其学生韦伯恩和贝尔格等三人在创作生涯中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音乐创作进行变革的第二维也纳乐派,勋伯格音乐的出现和传播,产生了20世纪50年代中最流行的音乐语言.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勋伯格音乐对世界音乐和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是母语音乐传承的主渠道,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具有积极作用。加强母语音乐教育才能繁荣母语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叔同作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不但创作了许多艺术质量上乘的乐歌作品,而且在我国近代新音乐萌芽之际,针对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发表了一系列极具现实意义的音乐批评言论,其主要观点有:立足"文艺救国"的音乐批评观念;立足于中国传统"国学"的音乐批评理论;"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格教育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指导和促进我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社会美育及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审美教育,美育不仅仅着眼于美的领域,它对于智力的开发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国民音乐教育归根结底在于不断培养、净化和提高国民普遍的音乐审美素质、能力和水平,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谭盾音乐的深远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盾是逐渐进入现代音乐创作的,他的早期作品,明显地带有欧州晚期浪漫派和民族乐派风格的痕迹,大致上没有脱离传统的观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谭盾赴美国学习,创作风格上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作品的体裁、形式、手法各异.但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近年来他一贯追求的创作原则:无限提高音乐创作中材料使用的各种可能性.他的音乐更加接近自然和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国外三大音乐教学法的主要思想及特色,认为此三大音乐教学法对我国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运用三大教学法改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通过对丰子恺的音乐著作、学校的音乐教育实践以及他的音乐美育思想的分析,论述了作为音乐家的丰子恺的音乐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礼乐文化由来已久,远古时代氏族部落的标志性乐舞可表达内心的情感、强身健体、祭祀天神地袛。礼乐结合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突出特色,礼乐的形制和思想内涵奠定了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适合大学生精神发展需要的音乐教学原则与音乐思维培养问题,音乐教学原则包括系统性、接受性、感知性、文化性、审美性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强调对当代音乐审美文化与多民族文化的关注,力求培养大学生获得具有理性高度的评判能力、听觉感知接受能力和理解想象创造能力,并进一步探索以课堂教学考核为手段培养音乐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指导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方面,象征主义诗歌对德彪西思想及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象征主义诗歌是德彪西音乐题材和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其追求的艺术风格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风格是一致的,其音乐创作手法直接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相关。另一方面,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以旋律线条朦胧飘忽、和声色彩丰富、变幻莫测、节奏与力度变化细腻、织体处理精妙、配器独特等手法表现出象征主义诗歌所追求的扑朔迷离、充满诗意的境界,呈现出诗化音乐的特征。德彪西的音乐中包含文学性,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