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地方产业集群不仅要与全球价值链耦合发展,更需要进行供应链整合才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实现集群的升级。浙江纺织产业集群要实现供应链整合,需要深化加工制造环节竞争力,加强与价值链核心企业的战略协作,强化集群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沿边开放开发不断深入,我国西南沿边地区利用境外资源发展特色优势的资源型产业,其中形成了以广西凭祥和云南瑞丽边境口岸为代表的红木资源型产业集群。红木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我国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成果,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西南沿边地区红木产业面临着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和"被俘获"的风险,同时还面临着原材料枯竭、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西南沿边地区红木资源加工产业发展遭遇严重挑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西南沿边地区重要口岸广西凭祥和云南瑞丽红木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剖析我国西南沿边地区红木资源型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地位情况,由此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提出我国西南沿边地区红木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升级路径以及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者来华进行投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作为全球生产网络组织者的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在华开展战略性投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一批外资导向型的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后,有必要深入研究跨国公司主导作用下产业集群的内部治理结构,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通道效应提升中国外向型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进而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在构建制造业基地方面已形成一定产业集群及建立了一系列的加工制造业。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来研究构建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选择方向对北部湾经济区快速融入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分工与贸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经济决定因素和物理决定因素,来选择其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行业及切入产品内分工的价值链环节。  相似文献   

5.
高梦楠 《中国经贸》2014,(22):34-3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业垂直分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在服务外包领域也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世界第二大接包国。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印度、爱尔兰这些服务外包大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大部分承接业务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因此如何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价值链地位升级对我国在新时期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并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分析服务外包产业实现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不少地方产业集群陷入困境。但不同产业集群的反应方式不尽相同,以外资为主导的外生型产业集群主要表现为企业倒闭破产,而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内生型产业集群则多数表现为停产歇业。分析表明,这两种地方产业集群应对市场波动的不同方式,主要是由其内生的组织机制及其发展动力所决定的。因此,从经济长期发展和融入全球价值链获取创新源的角度考虑,一方面应该要谋求内生型集群与外生型集群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谋求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7.
项桂娥  胡鹏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45-49
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无法解释我国区域闻产业转移进程缓慢问题。随着分工深化到产品内部,全球价值链治理下国际产业转移微观机理发生了改变,处在俘获型和层级制治理结构下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群进一步进行空间转移的能力较弱。因此,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从GVC治理结构出发,把区域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全球经济的大循环中,提供与价值链治理激励相容的机制,增加价值链环节和拉伸价值链条,立足企业网络理论构建区域网络化产业链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将产业升级寓于产业转移之中,提升集群中本土企业在GVC中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王瑛 《广西经济》2008,(7):30-31
当今世界.国际分工格局开始加快.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以及价值链分工转化.世界各国和区域之间形成以纵向分离和协调为重要特征的全球生产网络。地方产业集群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一个节点正加速与全球经济的融合.这无疑为欠发达地区嵌入价值创造环节.接受发达地区的知识转移、技术扩散和FDI资助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进行分离和重构.促进了地方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政策.已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光电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已呈现出集群化趋势。但由于光电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大都被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光电企业所控制.如何嵌入光电产业全球价值链.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已成为我国光电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嵌入全球价值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焕金 《山东经济》2005,21(4):28-30,7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价值链出现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要实现集群持续发展和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搜寻、创造、捕捉价值是必由的路径。当然,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我国产业集群将面临国内外各种严峻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Using the data of the World Input and Output Table (WIOD) from 2000 to 2014,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positions of China and the U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GVCs). We develop a new du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drivers behind the GVC posi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mediate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hina is moving away from both end-users and primary factors, while the U.S. is moving towards both ends of the GVCs.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n GVCs is widening. (2) About 40%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VC positions of China and the U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 remaining 60% i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GVC positions of the same industr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3) China's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re all embedded in a further GVC position from households, governments, and investors (HGIs) than the US, but they are formed for completely different reasons. The domestic direct effec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source industry, the multiplier effect is the main driver 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domestic linkage effect is the main factor for the service industry. (4) The different roles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 in the two countries' consump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sectors, and the asymme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es ultimately leads to th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GVC positions of the industr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服务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制造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制造业在近年来也开始踏上服务化的征程。在分析汽车制造业服务化成因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法,选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从投入服务化的角度,计算了汽车制造业零部件、物流和研发三方面的服务化投入,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与国外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现状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汽车制造业之间服务化水平的差距,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GVC)背景下,影响与制约中小制造企业升级的因素有其特殊性。文章首先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GVC升级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继而利用浙江省部分中小制造企业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中小制造企业GVC升级中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本地企业家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内部化及资本化能力等因素对企业GVC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升级所需的成本与资金投入因素影响作用不明显;现阶段政策环境没有起到应有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小制造企业GVC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1995~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有显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现负相关,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正相关。随着我国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着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未来,我国将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生产环节将由"低端的加工"向"研发和市场两端"外移,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相似文献   

15.
The state of USA–China relation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trained. The term ‘decoupling’ has been frequently used within the narrative of USA–China relations to describe the possible outcome of the relationship. A ‘decoupling’ of the USA and Chinese economies would trigger the restructuring of existing Global Value Chains (GVCs). Given this possibility, we use the 2014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WIOD) and the hypothesis extraction method to simulate several scenarios of GVC reconstruction on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From the analysis, we find that: (1) GVC reconstructions caused by USA–China decoupling would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China than on the USA. If USA–China bilateral trade is replaced by the surrounding economies, China's GDP and employment would fall by 2.57% and 2.34%, respectively. (2) The effects on regional economies are synergistic, with the countries directly surrounding China and the USA being more affected than India and most European countries. (3) USA manufacturing may benefit from the manufacturing repatriation policy, but the overall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would be limited. (4) In all reconstruction scenarios, global GDP figures are lower than they are today,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existing GVCs.  相似文献   

16.
徐邦栋  李荣林 《南方经济》2020,39(12):19-37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从整体上看,企业GVC上游参与程度提高有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而下游参与程度提高阻碍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从分组检验中看,企业GVC上游参与度提高对出口产品质量有稳健的正效应;而下游参与度提高的效应对于不同特征的组别存在差异,加工贸易企业GVC下游参与度提高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一般贸易企业GVC下游参与度提高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外资企业GVC下游参与度提高的质量效应较明显,而对于国有企业该效应较弱;低技术类型企业GVC下游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产品质量提升,而对中、高技术类型企业来说则有显著的负效应。文章还发现GVC下游参与通过"中间品效应"、"溢出效应"渠道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东北三省36个地级行政单元2003年至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东北三省制造业高端化水平和制造业技术关联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技术关联和其他各要素对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制造业高端化水平小幅度上升,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资源型城市的制造业高端化水平较低;各制造业之间的技术关联密度明显增大,医药制造、汽车制造、专用装备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逐渐取代资源加工类制造业居于关联网络中心,而农产品加工相关制造业则一直位于关联网络中心;东北三省技术关联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空间上呈现中南部高、西北部低的格局;技术关联密度对制造业高端化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巩前胜  仲伟周 《改革》2012,(5):83-87
利用200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其区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集聚水平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要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促使产业向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有序转移。同时,中西部省市也应尽快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周颖  王发明  殷鸣 《特区经济》2007,221(6):45-46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拓展了对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运用实地调研成果,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与浙江纺织业集群风险形成的关联机制。明确了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浙江纺织业集群的风险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分化中成本优势的丧失和资源的匮乏、增值链的非均衡造成的对外部联系的过度依赖、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集群升级困难、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卡业处于产业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具有不利影响.依据全球价值链及产业升级的理论,嵌入全球价值链可为升级换代创造有利环境,保证银行卡业升级的顺利进行.我国银行卡业处于GVC低端,应利用好GVC带来的升级机会,加快自主创新,创建民族银行卡品牌,打造竞争优势,规避升级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