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亚梅 《现代财经》2005,25(10):50-53,73
在审计实务当中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各环节作出审计判断。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而审计判断偏误的存在是导致审计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2.
审计专业判断的逻辑构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作业给审计判断提供了专业性的限定,并使之具有不特定的内涵。审计专业判断可以按判断对象分为四种类型;审计专业判断的逻辑链也可以按思维进程分为四个环节;为保证判断的效果,必须对关键性环节实施控制。审计专业判断的两个层次(总体判断与关键点判断)构成一个体系,系统地运用于审计作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继勋 《现代财经》2002,22(12):52-54
审计判断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这一问题正在引起我国审计职业界和审计理论界的重视。审计判断标准是形成审计判断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应对审计判断的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依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合理的专业认定、评价和决策。它是审计人员能力、意识、经验、道德等主观要素的有机统一和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5.
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整个审计就是一个连续判断的过程.本文试从审计实务中有关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及审计报告类型方面简要论述了CPA职业判断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审计准则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胜兰  张年红 《时代经贸》2006,4(9):44-45,48
职业判断是审计的精髓,贯穿审计实施的全过程、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审计执业准则体系,规范相关审计实务的同时,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的审计准则对审计职业判断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增强判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审计业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者出于故意不作充分披露。出具不实审计报告或发表不恰当意见而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其划分为审计失职风险和审计职业风险。审计失职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没有遵守审计准则,导致审计结论和事实偏离的风险。它是可以完全避免的风险。但也不容忽视。审计失职风险涵盖的范围会随着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加重而扩大。审计职业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不可避免审计结论与事实发生偏离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由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决定,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受其对会计和审计准则的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以及对特殊情况的认知能力的影响,难以用客观的标准规范。这种判断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对不确定的未来状况进行的判断,必然蕴台风险。另外,审计人员和审计客户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加大审计结论中蕴含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努力研究审计风险,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避免会计事务所承担诉讼责任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8.
由于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审计工作包括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因此审计真实性的本质是“判断真实”。“判断真实”可以解释不同审计人员对同样的审计证据可能得出不同审计结论的现象,决定了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决定了审计证据之间相互印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谷红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3,(34):148-148,261
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审计风险和审计责任的主要根源。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而审计判断偏误的存在是导致审计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主体的审计判断系统的仿真框架中,知识库的质量尤为重要,是影响审计判断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个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主要对审计判断偏误形成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审计理论与审计环境的不断发展及变化下,为了满足独立审计准则中对报表审计质量提出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能够承担现代审计的能力。其中做好审计职业判断对于审计效率(审计成本)及审计效果(审计风险)的提高与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全程中,同时,还直接决定了审计质量。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signing auditors who have foreign experience affect audit fees. Using a sample of 20,712 firm-year observations from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7–2017, this paper finds that signing auditors’ foreign education experienc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udit fees, suggesting that signing auditors with foreign education experience can earn audit fee premiums. Furthermore, audit firm size reinforces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signing auditors with foreign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audit fees. In addition, above findings are robust to a variety of sensitivity tests using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audit fees and signing auditors with foreign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our conclusions are still stand after using the PSM, Heckman two-step approach, Placebo test and 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ethod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endogeneity problem.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history, benefits, and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audit field experiments to study market discrimination. Specifically it identifies template bias and experimenter bias as major concerns in the traditional audit method and demonstrates through an empirical example that computerization of a resume or correspondence audit can efficiently increase sample size and greatly mitigate these concerns. Finally, it presents a useful meta-tool that future researchers can use to create their own resume audits.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signing auditors from rice planting regions affect audit quality. Using a sample of 12,223 firm-year observations from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over the period of 2004–2015,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signing auditors from rice regions a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ikelihood of unclean audit opinions, suggesting that signing auditors with rice culture are more likely to succumb to the managers and hamper independence, and thus are more inclined to issue favorable audit opinions, and eventually impair audit quality. Furthermore, audit firm size and industry expertise attenuate the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signing auditors with rice culture and audit quality. In addition, above findings are robust to a variety of sensitivity tests using different measures of audit quality and signing auditors from rice cultivating areas and our conclusions still stand after using the Heckman two-step approach, placebo test and 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ethod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endogeneity problem.  相似文献   

14.
李风平 《时代经贸》2007,5(7Z):54-55
审计重要性作为一种审计风险的判断标准,贯穿于风险导向审计的整个工作过程。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和相应的审计风险。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审计质量、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率的关键,把握这种关系对于审计理论和实务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审计风险的区域化审计定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定价的区域化在我国是以行政手段实施的,这种定价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审计风险补偿,进而使审计定价的模型存在着技术缺陷.基于审计风险的区域化审计定价,要求在审计定价中考虑地域差异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以及审计定价中的风险补偿问题.实证研究表明,异地客户并未选择比本地客户更高的审计价格,而是选择了一种"逆理性"的更低的忽略审计风险的竞争价格.这种非常现象应引起政府监管部门与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着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收效缓等问题,亟需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以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绩效。本文基于农村环境治理全流程,把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分为农村环境政策审计、农村环境资金审计、农村环境项目审计和农村环境监管审计。然后从审计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分析了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的威慑、纠偏和反馈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的实施路径:加强审计处理与处罚力度,协同审计追责问责;聚焦审计整改与纠偏控制,统筹审计资源技术;完善审计建议与公开制度,构建审计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杨扬 《技术经济》2020,39(5):9-17,34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对人类活动的高度模仿,且能够比人类更快、更准确的完成重复性的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将审计工作嵌入到自动化系统中,改变传统审计工作模式,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本文以2016-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模型分析和验证人工智能技术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对提升审计质量有促进作用,且对国内本土事务所审计质量提升效果明显高于国际四大事务所。  相似文献   

18.
刘文艳 《现代财经》2008,28(6):50-53
审计舞弊的发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依据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审计过程的博弈分析,可以观察到影响审计舞弊的主要因素:审计舞弊收益、审计舞弊成本、审计舞弊查处的概率.如何杜绝审计舞弊现象,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和透明度,已成为社会公众以及理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张琴 《时代经贸》2007,5(4X):32-33
本文分内外、外外两个层次分析了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从审计的性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方式等十一个方面阐述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别;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的区别则表现在审计主体和审计权限等四个方面的不同。最后得出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都是我国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特征突出、自成体系、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我国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