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内部审计存在审计风险的原因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风险的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经营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的可能性。通常人们认为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主观判断错误所致,其实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在会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审计专业判断作为审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与审计效率和审计人员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审计人员只有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素养,才能做出专业的审计判断,并保证审计的质量,才能更好的提高审计效率。本文主要从审计专业判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审计专业判断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审计业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者出于故意不作充分披露。出具不实审计报告或发表不恰当意见而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其划分为审计失职风险和审计职业风险。审计失职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没有遵守审计准则,导致审计结论和事实偏离的风险。它是可以完全避免的风险。但也不容忽视。审计失职风险涵盖的范围会随着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加重而扩大。审计职业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不可避免审计结论与事实发生偏离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由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决定,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受其对会计和审计准则的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以及对特殊情况的认知能力的影响,难以用客观的标准规范。这种判断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对不确定的未来状况进行的判断,必然蕴台风险。另外,审计人员和审计客户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加大审计结论中蕴含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努力研究审计风险,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避免会计事务所承担诉讼责任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李小玲 《经济师》2005,(12):209-209
随着各类审计报告的公告、审计结果的披露,社会对审计工作关注度在不断地增强,审计行业的地位不断提高,审计事业迅速发展。因而,社会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审计专业判断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拟从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建立于个人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为实现审计目标而对审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经过综合分析而进行的主观判断和评价,从而有助于审计人员的审计决策。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市场需求的变化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以及金融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加大使得经济活动不确定性程度逐渐加深,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会计在核算基本原则(如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谨慎性原则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关联交易、或有事项等方面的职业判断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6.
论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亚梅 《现代财经》2005,25(10):50-53,73
在审计实务当中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各环节作出审计判断。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而审计判断偏误的存在是导致审计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7.
周星  邵芳 《江南论坛》2012,(4):53-54
影响国家审计风险的变量有很多,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源于被审计单位的,有源于审计机关的,还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这些变量主要包括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审计方法、信息技术和质量控制。本文就此来探寻国外控制审计风险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审计专业判断的逻辑构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作业给审计判断提供了专业性的限定,并使之具有不特定的内涵。审计专业判断可以按判断对象分为四种类型;审计专业判断的逻辑链也可以按思维进程分为四个环节;为保证判断的效果,必须对关键性环节实施控制。审计专业判断的两个层次(总体判断与关键点判断)构成一个体系,系统地运用于审计作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合起来无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审计对象和社会法律环境及自身组织建设方面的因素属于客观方面的原因,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在审计过程中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因素,则属于主观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0.
如何防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萍 《时代经贸》2007,5(12Z):12-12,15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合起来无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审计对象和社会法律环境及自身组织建设方面的因素属于客观方面的原因,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在审计过程中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因素,则属于主观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审计判断贯穿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无论在学科理论上还是实践工作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审计人员个体差异、审计任务和环境是影响审计判断的三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审计人员个体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十分有意义。本文选取审计人员气质作为对象,试图通过研究审计人员的气质和审计人员对不同公司战略进行的风险评估,来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也将对理论和实务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特征,所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专业判断环节的开设主要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者在处理复杂以及未知因素较多的审计内容时能做到合理分析、有效评价以及准确决策的情况.由此不难看出,审计专业判断环节始终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当中,只要充分发挥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笔者相信一定能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并确保审计工作质量满足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本篇论文将对审计的专业判断以及影响因素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由于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审计工作包括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因此审计真实性的本质是“判断真实”。“判断真实”可以解释不同审计人员对同样的审计证据可能得出不同审计结论的现象,决定了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决定了审计证据之间相互印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董凤莉  刘晔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2):118-123,128
行为审计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审计判断研究的主流,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第一,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第二,越来越多的引入行为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审计判断决策问题。本文引入心理学中的框架效应理论,以库存内部控制体系为实验任务,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决策中的框架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决策时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审计的研究方法,为审计判断决策中框架效应的检验提供中国环境和审计专业背景下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是凝结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和管理等技能素质的总和,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政府审计越来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人力资本.审计执行力与审计人员的高学历显著正相关;不同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合起来无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审计对象和社会法律环境及自身组织建设方面的因素属于客观方面的原因,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在审计过程中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因素,则属于主观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7.
恽碧琰  罗顺源 《经济师》2003,(3):198-199
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是审计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都是影响审计人员判断证据充分性 (证据数量 )的因素 ,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在审计实务中确定各种测试的性质和范围提供了依据。因此 ,明确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各风险要素和审计证据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 ,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继勋 《现代财经》2002,22(12):52-54
审计判断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这一问题正在引起我国审计职业界和审计理论界的重视。审计判断标准是形成审计判断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应对审计判断的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审计是由专门审计机关和审计者,对被审计者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预期是指一种与审计相关的预期者基于审计专业知识上对审计监督活动变化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审计的过程也是一个预期形成和改变的过程。审计是一个充满预期作用和影响的经济活动。该文分析了审计中存在审计者、被审计者、公众和政府的预期问题,由此提出了树立审计者具有良好的审计预期,促使被审计者改变不正确的审计预期、引导公众形成理性的审计预期和政府自身需要形成恰当的审计预期等解决审计预期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固有风险的存在.内部审计人员所接触的审计资料是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所需要的审计证据也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取得的,而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出据的证据是否真实,审计人员只能凭经验判断,这里就存在着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