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寻租理论把租金的范围定义在政治领域。政府拥有某些政治特权,可以创造和保护租金,从而增加人们的决策选择。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人们会选择"寻租"方式来增加收益。正是由于"寻租",遏制了市场经济发挥作用。同时,寻租活动也浪费了本应用于从事生产性活动的资源。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寻租理论的发展出现两大分支:一是规范寻租理论,试图说明和估算寻租活动给经济带来的成本;二是实证寻租理论,试图解释社会中人为制造的租金来源。寻租被应用于很多研究领域,但是也许是由于寻租理论本身存有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寻租理论在中国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政府寻租及寻租社会的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寻租理论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领域。它既与公共选择学派分不开,又与传统政治经济理论相区别。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和现实生活中政府的寻租行为使得人们对政府的作用及其越来越多的限制个人行为的偏好产生极不信任的态度。通过对政府寻租、寻租的社会变革以及寻租产生的根源的分析,可以发现,用制度创新来抑制寻租将会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也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眼下在我国,寻租已成了腐败的代名词。但是,寻租不完全等同于腐败,寻租在未成为腐败前的一个较长过程中,它给社会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忽视。因此,不为国人广泛知晓的寻租,不能只是在经济学者们的嘴上笔下说来道去,必须把它纳入党政领导的视线,重视它,研究它,运用博奔论,制定有效策略,防患于未然。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谈论这个问题。 一、寻租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将长期存在 安·O·克鲁格创立于七十年代的“寻租”理论,其界定是:寻求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通过政府影响收入和财富分配,竭力改变法律规定的权利来实现某个人…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发展以及官本位政治体制、GDP政绩驱动的制度安排,造就了中国转型社会中的"掠夺之手"——政治寻租。以获取政绩为目的、与产权失灵互为因果关系以及短视行为是政治寻租的基本特征。引进外资不仅能够实现政治寻租的目的,而且外资也是政治寻租中最见效的目标,并且外资也能改变因政治寻租而扭曲了的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5.
政府投资项目中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寻租现象,并通过建立单阶段和重复阶段博弈的寻租模型,提出减少或制止寻租的发生可以采取减少租源、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和监督机制、适当提高政府官员的工资、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如果寻租更有吸引力,社会精英就会投身到这种纯粹的再分配活动中,而不是从事生产性的企业活动。这种人才误配置显然会使社会蒙受损失。从Murphy et al.(1991)开始,一些文献探讨了寻租及其导致人才误配置的理论机制。然而这种损失到底会达到多大的规模,现有文献并没有提供可靠的估计。本文尝试利用异质性个体的OLG模型,内生化人们的职业选择,评估人才误配置情形下的社会成本。在寻租职位的非货币吸引力比较正常区域内,这种成本大约相当于潜在产出的10%—20%。如果寻租的魅力大到将社会精英都吸引过去,社会成本将是灾难性的,总产出甚至只有潜在产出的不足三分之一。这一结果表明,寻租导致的人才误配置确实可以成为理解各国经济发展路径差异和生活水平差距的钥匙。改革社会游戏规则,让创造性大脑从事做大蛋糕的工作,将大大提高社会的产出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寻租活动的泛滥是当前我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隐性制约因素。本文从乡镇企业寻租的内涵界定出发,对乡镇企业寻租的产生进行了经济分析,并针对乡镇企业寻租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相应的遏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迁:从产权理论到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及其结构决定了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激励机制,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和经济组织演进的轨迹(诺思,1990),两者共同决定了整个经济绩效的水平。制度变迁是不同制度之间替代和转换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新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始于产权学派的努力,后来逐渐接纳了关于利益集团、寻租与国家的认识,进而形成了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随着路径依赖、认知科学和博弈论的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寻租理论与政府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岩 《生产力研究》2004,(9):100-101
寻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对寻租活动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 ,可以说是对寻租理论的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寻租理论的含义 ;然后具体分析了政府在寻租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 ,即政府的创租行为 ;最后指出了限制寻租活动 ,规范政府行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寻租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寻租”(ren-seeking),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人们在寻租过程中所做的使价值最大化的努力所产生的不是社会剩余而是资源浪费(布坎南)。换句话说,寻租是在分配领域中进行的非生产性活动。在现实社会中,寻租多以贪污、腐败、贿赂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1.
寻租是一种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文章在对政府寻租行为的表现及危害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根源在于部分政府官员知识水平有限、官员的利己主义、制度的缺陷以及相应监管的缺失四个方面。并从政府寻租动机、寻租机会和寻租成本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陶静 《现代经济信息》2013,(14):411+419
本文从塔洛克对寻租的经典定义出发,对寻租行为的成本进行分析,指出寻租行为的成本不仅是寻租者私人成本,更多的则是需整个社会来承担的社会成本,并对这些成本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晓敏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91-98,127
本文继承并扩展了鲍莫尔关于企业家才能配置的思想,在一个微观分析框架下分析一国企业家寻利活动的供求及其市场均衡的实现,一国企业家寻利活动的多少取决于一国企业家精神的多少和制度环境的好坏,在长期内可以通过增加企业家精神来增加寻利活动减少寻租活动,而在短期内只能通过制度安排改善相对报酬激励来实现。本文的突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企业家精神的多少引入到分析框架中,弥补了传统研究偏重制度质量差异(宏观层面)而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二是考察了寻利活动的供求及其市场均衡的实现,提出从增加寻利活动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改进企业家才能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会计寻租活动频发,导致财务信息的严重失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会计寻租的利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抑制会计寻租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资源在配置过程中,出现权利真空或所谓的“公共领域”而存在“租值”未被界定时,备社会经济主体就会耗费资源去提取它,同时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这就是寻租。会计作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装置之一,其运行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而规范会计配置资源机制运行的规则一般又通过政治程序制定且难以做到绝对公平,因而谁能够对会计运行规则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谁就能够提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公共租”,于是会计寻租就成为作为“经济人”的备社会经济主体进行非生产『生寻利的直接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寻租理论的基本模型中,假定经济个体具有相同的生产能力,结果发现富有个体选择寻租活动将比选择生产活动带来更多的长期效用,由此导致资本积累率降低和产出减少.扩展模型假定经济个体具有异质生产能力,结果发现富有个体如果在生产活动中具有比较优势,就会增加生产性投资,扩大社会产出.因此,提供高质量的、公平的教育或许是减少寻租活动,促进经济增长的长远措施,从中国的实际来看,当务之急就是要扩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改善农民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7.
熊剑庆 《经济师》2004,(3):133-134
寻租是指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我国证券市场寻租成因在于证券市场体制、结构、功能、法制的不完善以及上市公司产权制度缺陷。为了抑制证券市场各种违法寻租活动 ,我们应建立合理的证券制度 ,如按市场方法完善证券发行制度 ,完善上市公司产权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寻租理论的进展为揭示寻租现象的本质提供了有意义的工具,但是,传统的寻租理论对寻租活动的成本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探讨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从风险中性与风险厌恶条件下的租金消散程度的比较分析中,不仅更深入地考察了寻租活动对社会经济影响,而且,使得人们对寻租现象的看法更为客观,更加科学,对以寻租为特征的腐败预防具有一定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熊家财 《金融评论》2012,(4):107-117,126
本文对近年来企业政治关联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综述了政治关联的内涵、政治关联的理论逻辑、政治关联如何影响企业价值和企业行为等问题.发现企业政治关联会形成非正式制度替代,保护企业产权,带来寻租收益,也使企业承担了政府的寻租成本,进而会影响企业融资、投资和财务审计等行为。未来,合理地度量政治关联、考察企业性质对政治关联的影响、考察政治关联与法律等正式制度以及其他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考察政治关联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将成为政治关联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制度经济学和法学相结合的方法,从规制俘获理论和寻租理论出发,研究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失范的行政行为的法律治理问题。分析了我国土地所有制、用途管制背景下的地权逻辑,以及此种背景下的俘获与寻租行为产生的条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权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地权的二元化,而是行政权力的过渡渗透的结论。最后,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国家监督四个环节提出了破解地权寻租行为的法律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