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现成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后,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市场导向,还需要科学新发现导向,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不完全是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三方机构问题,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的功能的协同与集成化。现代的技术创新与过去的技术创新的重大区别是,过去的技术创新处于工程师时代,而现在的技术创新则进入科学家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节主要在科学发现或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在研发新技术过程中,企业家和科学家交互作用,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是大学作为创新中心同企业共建创新平台的合作,是利益共同体。政府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集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相似文献   

3.
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要素及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创新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与新技术,实现更高的生产力,保证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最终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的主体,科技生产力主要在企业实现,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直接带来经济增长;大学起着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双重作用,既培养高级人才,又从事科学研究。企业和大学是创新的主要从事者。国家创新体系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有以下七个要素:人力资源人才无疑是任何国家的创新体系中的最关键部分,是第一要素。人的素质和能力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和大学教…  相似文献   

4.
通常情况下,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由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及政府组成。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研究机构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中介机构是联系技术创新源泉与技术创新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则是整个创新系统的营造者和维护者(或者说是宏观调控者)。他们处在特定的创新环境中,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共同推动着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发育不良、创新资源缺乏、创新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较低等原因,其创新主体结构表现为以政府为技术创新“准主体”,以推动企业向技术创新主体发展为方向,以积极培育创新中介组织为侧重点,以促进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的有机联系和合作为突破口的渐进结构。政府在欠发达地区的创新主体结构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于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由于在开放式技术创新过程中起到主导地位的创新知识类型的不同,使得吸收能力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存在产业差异性。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结果数据对比证实,吸收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对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中介作用比经验驱动型产业更大。由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开放度不足的问题,因此,笔者提出建议,我国的经验驱动型产业应该适当提高技术创新的开放度,而科技驱动型产业应该把握好开放度,注意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内部研发与外部技术获取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大学为主体的内生型模式,我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是结合现状推动大学与科研机构两大主体间的系统性融合。实证分析了现阶段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关系表现,提出通过创新机构联合、创新过程整合和创新功能耦合实现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并剖析了3个创新过程相互作用、螺旋式上升推动两者深度融合的运行机理。结果表明,通过3个创新过程的相互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知识创新双轮驱动良性运转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需要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用户等多个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链环模型以及当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构建了金融介入的政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协同模式,分析了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用户的金融角色和作用,阐述了该技术创新协同模式的运行原理,以及在金融、政府和用户三方联动作用下金融介入产学研技术协同创新实现机制,可以解决产学研利益协调和风险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模式,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衔接和融合,是技术进步路径的革命性变化。由于科技创新的源头主要是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因此创新需要大学和企业的协同,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协同。产学研协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功能的协同,特别需要提高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以及两者脱节的现状,有必要提出并强化产业化创新的概念。产业化创新介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是两者的桥梁。产业化创新不只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机制,是一种合力。产业化创新有两种方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创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不是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机构意义的协同,而是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人才的培养和研发新技术的功能协同。激励产业化创新的机制不只是激励创新,还要激励协同。科技创业是越过了孵化和研发新技术阶段,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进行产业化。科技创业的资本是以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的知识资本、以创业家体现的人力资本和以风险投资体现的物质资本的集合。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创业起着决定性作用,尽管物质资本不可或缺。创新成果产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采用新技术的产业迅速达到规模;二是充分实现新技术的潜在价值。这两个方面都依赖于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经济下的科技创新行为主体一般都是纯粹的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他们主宰着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而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等都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则成为创新的核心,脱离企业和企业行为的创新不可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创新过程的网络化。传统的技术创新过程被认为是基础研究一应用研究一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的“线性模型”。而今天,创新过程正演化为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表现为各个子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创新目标的效用化。对在传统经济下的研究单位来…  相似文献   

11.
在开放式创新的大环境下,单个制造企业越来越不可能完全依赖自身完成产品的全部创新活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的知识转移成为提高企业知识存量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总结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知识转移活动进行调查,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知识转移过程分为信息搜寻与匹配、合作模式及利益分配谈判、知识转移与创新3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互动内容,总结了关键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科技服务业、制造企业3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创新过程观的角度切入,论述学研方如何从创新源和创新过程两个方面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对遵循单向线性创新过程观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进行剖析,分析循环互动创新过程观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此归纳和划分出适用于我国企业的三大类典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最后基于实证研究,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应用上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_项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大规模系统性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其创新活动呈现出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面性,决定了重大专项必须针对不同的创新活动建立与之适应的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详细梳理技术创新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演变,将技术创新分为3类: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个人/单个团队的创新活动、多个团队协作的创新活动和全行业/领域/社会参与的创新活动;独立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对典型的创新管理模式,即,独立创新、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活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协同创新体系,其创新体系的协同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技术、组织管理和重大专项与外部环境。期望所做研究对国家重大专项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技术创新规律,首先针对现有生物基因在产品设计、知识创新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创新过程与生命体形成过程的类同性,将生物基因理论与创新理论融合,在界定创新基因、创新染色体、创新算法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基因学理论模型,同时对其应用步骤进行了分析,在探讨创新源动力的基础上,着力挖掘原始创新影响基因以及创新机理,以期为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管理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建筑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水平偏低的现状,运用协方差结构分析方法建立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与内部创新要素管理、合作创新管理行为间的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状况调查问卷的数据。发现建筑企业的合作创新管理与内部创新要素管理行为之间存在表里配合关系,它们共同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但前者的影响程度相对于后者较弱。增强对人才、知识和资金等技术创新要素的管理能力,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技术咨询服务机构等组织间形成和发展合作创新网络,将是未来改善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国马萨诸塞州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且构成完备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系统,其技术创新和产业效益全球领先。该创新系统包含了三个子系统,在政策子系统中充分利用了联邦和州层面的一系列战略和政策部署;在创新主体子系统中包含了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以及一批独具特色中小型企业;在创新扩散子系统中包含了专业服务机构和活跃的风险投资。总结该州经验可得,我国未来应当抢先部署前沿机器人技术、充实机器人人才队伍和完备相关服务机构等。  相似文献   

17.
企业创新系统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原有的科技体制,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分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式创新的大环境下,单个制造企业越来越不可能完全依赖自身完成产品的全部创新活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的知识转移成为提高企业知识存量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总结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知识转移活动进行调查,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知识转移过程分为信息搜寻与匹配、合作模式及利益分配谈判、知识转移与创新3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互动内容,总结了关键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科技服务业、制造企业3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作为生产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主要机构,在创新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进步、培育产业精英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创新网络的发展,大学内的科研和管理机制,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及整个经济的运行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仁寿 《技术经济》2005,24(9):48-50
技术创新是由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管理四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基本因素所构成,并存于社会大环境中,受社会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因素制约。因此,我们要在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内聋联系及其因果关系中,抓住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特别是缺少企业创新文化的主要矛盾,通过创新与建设促进高科技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企业文化,提升高科技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