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截止2010年3月31日解禁的大小非样本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非解禁对市场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大小非样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真正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实质性冲击主要集中在高估值、非控股股东和自由减持三类样本,而在解禁前中低估值、控股股东和大宗交易减持三类大小非样本对二级市场存在一定的心理冲击,但幅度有限,且在解禁后市场对解禁前的心理冲击有一定的矫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估值和非控股股东两类大小非样本在解禁前存在明显人为拉高股价的操纵迹象。  相似文献   

2.
"大小非"解禁冲击了中国证券市场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这些股份通常被称为"大小非".2007年末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跌幅,有评论认为大小非解禁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交易分割视角分析了大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影响,结论颇为出乎意料,大小非解禁通过改变预期和交易量影响市场,但解禁本身没有形成单向下行压力.但是,大小非解禁造成了下跌预期,解禁日前就出现抛售,这才是大小解禁非对市场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素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0,(2):127-128,131
"大小非"问题对股市的影响不在于解禁,而在于解禁以后的减持,如果大部分不减持,那么解禁规模再大,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尽管如此,面对"大小非"问题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监管当局仍应进一步出台政策进行规范管理,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小非”减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经济师》2009,(8):77-78
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三年有余,随着非流通股限售期的结束,“大小非”陆续解禁进入股票流通市场。“大小非”解禁的高峰与当前一轮股市的暴跌在时间上产生重叠,因此引起了诸多猜疑。是否正是由于“大小非”减持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造成了股市重挫?有关争论愈发激烈。与此同时,股市呈现出的朦胧迷离状态使得广大投资者难辨“大小非”减持真相,一度表现出巨大的恐慌。为了剖析“大小非”减持实质,文章在追溯“大小非”减持起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小非”减持的主客观动因,同时阐释了“大小非”减持对投资者心理层面因素的影响,分析“大小非”减持给市场带来压力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旨在对规范“大小非”减持的合法有序操作提供一点浮浅之见。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减持、股权转让溢价与控制权私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 A 股市场的数据,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股权转让溢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测度.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均通过减持获取股权转让溢价,但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控股股东,减持成为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一种新途径.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受控制权程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和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程度与股权转让溢价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经营绩效与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本文建议加强对非国有控股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转让行为的监管,并积极推动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分解为提前反应和减持效应,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对比分析实证考察了各类影响因素与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特征.研究表明:总体上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高估值和预期业绩好的公司受解禁因素冲击影响较小;与原有流通规模相比,解禁比重越大,解禁前后股价受冲击力度越大;融资形成的限售股在解禁时对市场的冲击力度和时间远强于其他类别的影响;牛市和熊市两类市场环境下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解禁信息的心理冲击更强于实际减持冲击.限售股解禁问题是整个市场的股票供给急剧增加背景下的供求失衡问题,应从供求两个方面考虑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小非解禁”对我国A股上市企业股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大小非解禁"对我国A股市场的负面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大小非解禁"上市公司的股价在公告日具有显著的负异常收益表现,其市场负异常收益与企业业绩相关度不大,与流通盘大小无关;解禁时其市场负异常收益与解禁比例、市场预期表现显著负相关,与换手率、企业每股净资产显著正相关,与市净率、企业当季每股收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据此,本文提出一些研究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为事件研究,对减持窗口期的股价波动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事件印证了流动性溢价理论,即窗口期股价下跌与股票因供应增加造成的流动性增强之间的替代关系。据此推断大股东减持隐含于公开市场中的股价操纵特征是推高出货,但在整体股市上行的预期下,大股东利益攫取同时转移向小股东的风险却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即大股东减持造成的股价下降幅度减小,且在窗口期过后的股价上行恢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9.
<正> 日本股市相对稳定的原因日本股市受美国纽约股市暴跌影响,去年10月20日日经平均指数下跌3836点,创日本股市一日下跌14.9%的历史最大跌幅。尽管如此,日本股市跌幅小于世界其他主要城市。表1是去年10月股市暴跌后股价最低点与跌市前最高点相比股价下跌的百分比。从 PER(市盈率)倍数看,似乎日本股价高估比各国股市更为严重,因而10月股灾后,不少人担心“世界股市从东京开始崩盘”,从而使世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7,(4):181-194
本文分析了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IPO后减持过程是否存在处置效应。研究发现,当解禁期的股价相对参照点价格(发行价、上市首日收盘价及上市第20日收盘价)存在亏损时,风险投资机构减持意愿下降,更可能继续持有股票,表现出显著的处置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风险投资机构与被投公司总部在同一地区、在被投企业有董事席位的,能够显著降低减持过程的处置效应,而投资经验也有助于缓解风险投资机构的处置效应。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制度改革年,伴随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解决,证券市场进入了后股改时代.许多在股改时期的限售股已经达到解禁时间,在限售股解禁之后有些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全流通股.这也达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但是,在获得股改成功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大小非"获得了全流通的权利后不计成本的抛售股票给A股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小非"的集中抛售对股票市场的危害更为严重,造成我国上证指数暴跌73%左右.大量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对我国股票市场也都失去了信心.所以,在"大小非"解禁高峰即将到来的2009年和2010年我们必须对"大小非"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解决它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问题,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小非"的涵义和历史根源.了解到"大小非"存在的现状,探讨了"大小非"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重点提出了解决"大小非"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期权定价模型对可交易性折扣进行了建模,提出了可交易性价值转移假说,对限售股解禁的价格效应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限售股解禁事件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根据可交易性折扣模型,随着限售期的逐渐缩短,流通股的可交易性价值将减少,限售股解禁实质上是一个可交易性价值从流通股向限售股转移的过程;(2)限售股解禁事件导致的累计异常收益主要形成于解禁前,并且呈现出显著的、稳定的、持续的下降趋势,而在解禁后略有回升;(3)较高的新增流通股相对比例、股价套利风险以及限售股股东减持意愿将加大限售股解禁事件对股票价格的负向影响。文章为限售股解禁导致的股票定价异象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限售股解禁前的股票资产定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研究结论对于投资者把握股价趋势、优化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管减持行为在我国股票市场中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以2007年10月16日到2016年1月8日这一期间的高管减持为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了高管减持的影响因素及其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减持规模越大,市场反应越大;CAR减持公告前稳步上升,公告日前两天达到最高点,而公告日CAR跌至低谷;公司成长性和业绩不同,高管减持窗口期内CAR的表现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尚华 《经济导刊》2008,(1):98-98
2007年11月22日,上证指数跌破5000点大关,27日收盘跌破4900点,比10月16日的6124.04点,下跌了20.6%,有三分之一的个股股价从高位回落到接近"折腰",近乎一场暴风骤雨般的股灾。按理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近一个月来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是不是第三季度的季报出了问题,上市公司的业绩大幅下跌?  相似文献   

15.
任鹏 《资本市场》2009,(3):64-67
<正>2008年,我国证券市场创办的第18个年头,这一年,资本市场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经历了"大小非"减持的冲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幅调整。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同样也会面临困难和挑战: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深度发展,全球资本市场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波动和震荡会加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影响在日益加深且逐步扩大,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特有的大小非解禁压力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拟上市公司IPO和上市公  相似文献   

16.
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全流通背景下的大股东减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随着大批限售股解禁,大小非减持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研究大股东减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最优减持与其现金流权及公司治理水平正相关,而与控制权私利、外部市场回报负相关,且减持并非其必然选择。同时,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控股股东减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基于第一大股东减持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基本验证了理论发现。文章揭示了大股东减持的内在机制,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持股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市场上的减持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上证指数自6124点以来的惨烈下跌,最根本原因在哪里?是什么动摇了牛市的根基?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大小非解禁,有人认为是巨额再融资,有人认为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博弈,等等说法,不一而足。这些因素显然都对上证指数有负面影响,在众多的问题中,通胀问题无疑是最为重要和最具有综合性影响的因素。今年2月份的CPI升幅达到8.7%,3、4月份的CPI升幅也在8%之上的高位,出乎很多专家和投资者的预料,一时间令投资者极度担忧恶性通胀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8.
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监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2002年以前上市的共1 106家非金融行业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和大小非减持过程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征.证据表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在大小非减持之前的4个财政年度,与没有进行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相比,都存在差异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针对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正> 稳定市场短期内直接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200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股市开始陷入调整,上证综指从最高的2245点下跌到最低的1311点,最大跌幅超过了40%。对此,管理层连续出台多项利好政策,但总体上依旧难以乐观。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国有股减持、国际化等一系列复杂或本质问题的同时,忽视了一个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即股票是商品,股价本身就是商品价格,从结构与差异性看上商品质量和内在价值固然是影响价格的最本质因素,但中短期内影响其价格的最显著因素往往是总体上的供求关系,或者说筹资者信心不减与投资者信心重挫所引发的供求严重失衡是导致两年来股市过度下跌的直接动力。那种以1999或2000年市场大幅上扬时而股市筹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提前强制性赎回可转债对股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4~2008年我国上市发行的30种可转债提前强制性赎回前后,相应的标的股票收益率数据为样本,研究可转债提前强制性赎回对股价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发布赎回公告前股价上涨,而公告发布后股价出现下跌,但这种下跌的趋势在赎回日之前停止.本文还从现金流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提前强制性赎回可转债对股价影响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可转债赎回条款设计的灵活性、适当提高溢价比例和适当延长可转债赎回保护期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