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我们分析经济中的企业时,我们会发现各个企业的规模是不同的:不仅不同行业的企业规模不同,而且同一行业内的企业规模也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最代企业规模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它又是多大呢?1关于最代企业规模的理论及其评述1.1科斯的企业规模理论1937年,罗纳德·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这篇划时代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科斯分析了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交易费用原理,即认为价格制度或市场机制的运转是有成本的,这就是交易费用,“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  相似文献   

2.
袁国良 《经济纵横》1993,(12):43-46
<正> 一交易成本是科斯本人及其追随者用以解释企业存在(规模)的唯一原因。在1937年发表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科斯说道:“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企业的引入基本上是由于市场运行成本的存在。”如果说这时科斯在用交易成本解释企业性质时还用了“主要原因”、“基本上”等词从而有所保留的话,那么自1960年以后,便是明确主张了。“企业就是作为通过市场交易组织生产的替代物而出现的。”“所需要的全部内容就是必须认识到市场交易中存在的费用。”就国内一些引进并试图运用交易成本分析改革实践的人来说,有的无保留地接受了科斯的观点,有的则指出“企业规模不仅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也取决于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小和市场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该文探讨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在科斯一张五常企业理论中存在的合理性.经验上,相对于有形产品,就无形的产品创意进行交易和定价的费用显然要高很多.据此,该文的逻辑大致是:当产品创意的交易费用过高,以至于通过合约出让产品创意的选择受到了限制时,放弃对它进行直接交易和定价,转而对经由产品创意生产出来的有形产品进行交易和定价,就是节省交易费用的一种选择.不过,一旦创新者通过这种间接定价方式实现来自产品创意的收入,那么,理论上它也就成为现代企业理论中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企业家了.  相似文献   

4.
创新的合约选择与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建强 《经济学》2005,4(B10):101-118
本文探讨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在科斯一张五常企业理论中存在的合理性。经验上,相对于有形产品,就无形的产品创意进行交易和定价的费用显然要高很多。据此,本文的逻辑大致是:当产品创意的交易费用过高,以至于通过合约出让产品创意的选择受到了限制时,放弃对它进行直接交易和定价,转而对经由产品创意生产出来的有形产品进行交易和定价,就是节省交易费用的一种选择。不过,一旦创新者通过这种间接定价方式实现来自产品创意的收入,那么,理论上它也就成为现代企业理论中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企业家了。  相似文献   

5.
企业: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沿着科斯的思路 ,把企业理解为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企业用权威关系替代价格机制 ,而权威关系能够减少交易费用的原因在于“组织粘性”的存在。企业是一种有粘性的契约 ,而市场是一种无粘性的契约。企业的组织粘性把关键员工和企业联在一起 ,并使企业在引入企业家才能时有更低的临界交易效率。企业的边界由交易费用和组织粘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奠基之作,科斯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开创性地提出企业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机制发生作用的论点,至于节约机制,科斯在文中明确了企业家的作用,并把“权威”作为企业区别于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不同主体在决策权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企业家的“权威”是不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以及这种“权威”如何分配,研究者之间存在争论。从权利特征看,科斯所说的“权威”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关系,以及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本文将从交易的类型性质出发,探讨企业控制关系的契约基础,从企业契约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7.
从企业理论的发展看企业的经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假设为前提,企业作为一种抽象,其内部的经济性质被忽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对企业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强调交易费用的节约及企业“规制”特性。企业能力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从生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互补性活动和资源依赖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企业的性质,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视角,发掘了企业新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规模理论及其动态性理论雏形 科斯提出并研究企业规模问题时指出:“当我们分析一个企业应该有多大时,边际主义原理适用。这一问题始终是:在组织权力下再增加一项交易有利可图吗?在边际上,企业内的组织成本将等于另一个企业内的组织成本或通过价格机制组织交易的成本。企业界人士不停地实践,控制多一点或控制少一点,以这种方式,均衡就会实现。严格的管理仅是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重行布置在它控制之下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交易费用、企业的定义、企业的规模、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四个方面评论了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科斯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但是基于交易费用的一些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相似文献   

10.
科斯于1937年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由此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并被认为是企业理论研究的开端。但就此文而言,作者认为科斯的有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文章主要就科斯的企业产生成因、“替代理论”、“企业边界”理论以及企业组织成本递增的结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这个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在一本名叫《企业的性质》的书中提出来的。概念提出以后,经过经济学界的“上纲上线”,最终被升华为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听起来非常神圣。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个“理论”的提出者即科斯先生本人,并没有对什么叫交易费用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直到54年之后,即1991年,科斯在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做的演讲“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中,才比较明确地给交易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就是现代契约理论。自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以及该文近几十年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之后,企业和市场就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可以互相替代的经济制度或经济组织,也从此告别了长期以来被称为“黑箱”或“空匣子”的企业理论。而在现代契约观的演变过程中,威廉姆森在其《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一文中从不确定性、交换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沿着威廉姆森开创的交易费用学派的另一条道路,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角度出发,结合不完全…  相似文献   

13.
科斯以来,企业理论总体上都沿用了市场与企业的两分法。这些理论虽然对揭示企业的真相有一定贡献,但其从一开始就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既然企业性质与市场交易密不可分,那么市场交易的性质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经过分析与考证发现,交易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信用。信用不是“物”而是一种契约关系,建立在客观经济抵押的基础上。对企业而言,信用内含的经济抵押不但粘住了资产所有者赋予企业以生命,而且决定了企业的形态与规模。  相似文献   

14.
科斯所提出的企业存在理论虽然揭示了企业的本质特征。但却混淆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组织制度是节约企业和个人交易费用的制度,而特定的组织存在并不是由交易费用高低所决定,而是取决于组织的目标和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5.
引言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市场与企业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市场交易因收集信息、进行谈判、签订并执行合约等环节而产生交易费用,企业经营则因计划、协调、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而产生管理费用。当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高于管理费用时,人们选择企业经营,反之则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换句话说,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管理费用的比较,影响着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成长途径。 无论是交易费用还是管理费用,都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信息处理成本在这些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  相似文献   

16.
企业边界的稳定性问题一直被企业家们所关注。科斯在经典文献《企业的性质》中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没有被后来的研究者们重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后续文献来看,基于科斯的观点,经济学家们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方面研究了企业边界的稳定性问题。从企业内部的研究是基于科斯的管理费用的角度,从企业外部的研究是基于科斯的交易费用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金祥荣柯荣住(杭州大学金融与经贸学院)根据科斯交易费用的经典理论,通过企业组织对市场组织的替代,使原料阶段到顾客(消费者)阶段的流通渠道伸向企业内部,形成内部组织化,由此可以减少交易上的种种浪费和不确定性,以降低交易...  相似文献   

18.
赵岩 《新经济》2005,26(11):111-113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中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后,张五常、威廉姆森等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性质做出了新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对于企业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科斯、张五常以及威廉姆森等对企业性质的研究,是以当时的企业特征为视角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专业化+网络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以科斯为代表的企业理论来解释现今的企业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解释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本文拟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性质做一个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尽管社会学家对单位化组织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但缺乏对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的研究。本文首先从单位化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入手 ,旨在厘清“单位化企业”的概念和描述其主要经济特征。然后 ,从企业理论的角度 ,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单位化企业的性质 :第一个方面是企业的身份特征 ,相比于科斯意义上的企业 ,单位化企业在市场交易和内部组织上具有强烈的身份治理特征 ,这是长期被企业的契约理论所回避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劳动合约的性质 ,纳尔森 /温特意义上的企业组织进化的“组织程式”是与长期关系合约直接相联系的 ,这是企业内部组织通过管理协调节约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 ;第三个方面论述单位化企业中家庭与企业的联结 ,这导致韦伯意义上的官僚科层制度的组织效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可相互替代的方式。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它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从而可取代市场机制。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而企业的出现可以借助于其权威关系,通过减少交易次数,实现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市场是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自发运行的,而在企业内部,则是通过以官僚组织结构为基础的行政权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