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长期人口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迅速、持续增高的现象和趋势,这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性别比方案预测我国人口未来百年的发展状况,考察出生性别比偏高对人口总量、出生人口规模、总人口抚养比以及婚姻市场的性别比等产生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会降低出生人口规模、加速人口老龄化以及造成婚姻挤压等人口后果.  相似文献   

2.
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工具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对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政策体系进行分析,旨在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地方立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关规定,分析、规类地方立法的主要类型,指出地方立法的效果及不足,提出了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偏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论上讲,生育率、家庭规模和性别偏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有性别偏好的国家或地区,性别偏好往往与小家庭规模相互迎合,即性别偏好的满足经常是通过多生育子女来实现,性别偏好对生育率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反过来,当小家庭规模和低生育率成为时尚的时候,如果男孩偏好没有改变,出生性别比就开始发生扭曲,这种扭曲在人口层面上表现为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在家庭层面上表现为大家庭的性别比趋于正常,小家庭的性别比偏高;在家庭内部,表现为性别比  相似文献   

5.
朱慧芳  赵旺果  陈皓  宋博 《商》2014,(48):68-68
本文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统计数据,对在校学生性别比变化产生的原因以及该性别比变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为计划生育政策方面及我省受教育人口的均衡发展和教育的平等性等问题做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对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生育率与出生性别比关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回顾了我国生育率与出生性别比的变动趋势 ,论证了当生育率从 3.0下降到更替水平过程中 ,出生性别比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我国 90年代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偏高是客观事实 ,是产前性别选择的结果 ,也是农民不愿多生但想生儿子的生育意愿的反映 ,而农民想生儿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只有建立新型生育文化 ,削弱人们传宗接代和重男轻女的观念 ,才能实现低生育水平下的出生性别比正常化。  相似文献   

7.
刘中一 《人口与发展》2013,19(1):110-112
在居高不下的出生性别比数据面前,政府垄断型出生性别比治理机制已经表现出"力不从心"。实现政府垄断型工作机制到公众参与型工作机制的转型,不仅将大大减少政府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过程中的阻碍和成本,有力推动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执行,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口领域公民社会的发育,丰富政府在包括性别比在内的人口治理问题上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新的角度对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现象的原因与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口(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生育中的"性别偏好")因素均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妇女曾生(或存活)子女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和具有不同孩子性别组合的家庭分布与构成发生变化,是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的另一类"积累性"和"后果性"表现.同时,它们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新的角度对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现象的原因与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口(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生育中的“性别偏好”)因素均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妇女曾生(或存活)子女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和具有不同孩子性别组合的家庭分布与构成发生变化,是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的另一类“积累性”和“后果性”表现。同时,它们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偏高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发表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升高更是成为国内外人口学家聚焦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各级政府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治理也予以了高度的关切。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1.
“关爱女孩行动”可以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平偏高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失踪女孩”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重视,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进行治理,特别是在2003年启动了国家“关爱女孩行动”的试点工作,预计在2006年在全国推广,进行高出生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工作。“关爱女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平偏高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失踪女孩"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重视,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进行治理,特别是在2003年启动了国家"关爱女孩行动"的试点工作,预计在2006年在全国推广,进行高出生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工作."关爱女孩"等综合治理高出生性别比的专项行动,是否能够真正有效?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未来到底会呈现何种趋势?在本文中,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实践结果,结合国际治理高出生性别比的经验,试图回答"关爱女孩行动"和治理高出生性别比关系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我们对国家未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已有的数据、研究成果及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干预实践,对有关改善中国女孩生存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回顾式的评述和展望.中国一直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近年来中国持续升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偏高的女孩死亡水平,反映出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和女孩生存风险恶化.对女孩的歧视包括出生前和出生后的歧视.描述了中国高出生性别比和偏高女孩死亡水平的水平、趋势和区域差异,分析了女孩生存环境恶化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及其引发的人口和社会后果.通过比较国际社会的经验和中国政府及社会的认识与行动,讨论了改善中国女孩生存的前景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女孩生存: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已有的数据、研究成果及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干预实践,对有关改善中国女孩生存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回顾式的评述和展望。中国一直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近年来中国持续升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偏高的女孩死亡水平,反映出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和女孩生存风险恶化。对女孩的歧视包括出生前和出生后的歧视。描述了中国高出生性别比和偏高女孩死亡水平的水平、趋势和区域差异,分析了女孩生存环境恶化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及其引发的人口和社会后果。通过比较国际社会的经验和中国政府及社会的认识与行动,讨论了改善中国女孩生存的前景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偏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论上讲,生育率、家庭规模和性别偏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有性别偏好的国家或地区,性别偏好往往与小家庭规模相互迎合,即性别偏好的满足经常是通过多生育子女来实现,性别偏好对生育率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反过来,当小家庭规模和低生育率成为时尚的时候,如果男孩偏好没有改变,出生性别比就开始发生扭曲,这种扭曲在人口层面上表现为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在家庭层面上表现为大家庭的性别比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6.
生育政策、男孩偏好与女孩生存:公共政策的取向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育政策和女孩生存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强烈的男孩偏好,导致严重的女孩生存问题,主要表现为出生性别比偏高和女孩死亡水平相对偏高,使得女孩相对缺失.据估计,20世纪中国女性(主要是女孩)缺失数量在3500-4000万左右,约占全世界的40%.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胎次-激化双重效应"理论模型,解读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关联的潜在机制,并利用宏观数据予以检验.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存在直接和间接双重关系;生育政策的刚性制约和一孩半生育政策赋予胎次和激化效应特殊含义:(1)一孩政策地区低胎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一孩半政策地区二胎及以上胎次的出生性别比极度失衡,显现"激化效应";(2)政策的多样性使部分低位女胎与男胎一样受欢迎,使一孩半政策及二孩政策地区低胎的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产生"胎次效应".可见,政策越强,低位和高位女胎都不受重视,均会遭遇人工流产;相反,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低位女胎所受的歧视程度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8.
过往二十余年伴随总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且居高不下,女性婴幼儿死亡率亦呈相对偏高之势,致使女性人口缺失和“失踪女童”事件浮出地表,不时成为境内外人口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并由此催生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政府的“关爱女孩行动”之类的干预举措。中国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胎次-激化双重效应”理论模型,解读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另q比关联的潜在机制,并利用宏观数据予以检验。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存在直接和间接双重关系;生育政策的刚性制约和一孩半生育政策赋予胎次和激化效应特殊含义:(1)一孩政策地区低胎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一孩半政策地区二胎及以上胎次的出生性别比极度失衡,显现“激化效应”;(2)政策的多样性使部分低位女胎与男胎一样受欢迎,使一孩半政策及二孩政策地区低胎的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产生“胎次效应”。可见,政策越强,低位和高位女胎都不受重视,均会遭遇人工流产;相反,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低位女胎所受的歧视程度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人口安全的概念.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的人口发展过程与人口安全,讨论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安全方面的问题,诸如人口过多、人口总体素质不够高、艾滋病的威胁、出生性别比偏高、老龄化问题和就业问题等.给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框架下,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安全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