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济南化肥厂和大多数企业一样面临着短缺的“三角债”的困扰。面疲软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他们没有一味地等、靠、要,而是摸准资金运转不良的根源,提出了所有产品、物资“贱卖不赊,宁存不赊,停产不赊”的“三不”原则,并将其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一条准则,自己不赊销,也不欠别人的钱,在买方和供方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不仅没丢一块市场、一个用户,反而使企业产品占有不断扩大,企业效益连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8年未贷一分款的情况下,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实现了买方与卖方的“双赢”合作。2000年,企业产值由1992年的7000多万元增加到18018万元,利税由不足100万元增加到2627万元,销售收入也增加1亿多元,年人均收入超过万元。“三不”原则使企业切实得到实惠,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2.
蒋蕾 《中国纺织》2005,(11):12-13
"一些企业内销为什么比外销赚钱?因为它在国内直接控制了市场.如果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的企业也有同样的市场控制力,那么外销的利润有可能成倍增加.有人不明白,简单化地认为提高利润水平只能是出厂产品涨价.可是,市场价格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的.世界上主要的消费,都是在大众消费里面,如果你涨价,那么你就退出吧.怎么办?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控制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在外销领域失去的利润"争"回来!这里面包括品牌的利润,包括创新产品的市场垄断性利润、市场营销过程的利润."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日前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有关营销利润的一段论述.  相似文献   

3.
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然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不到一年,中国企业出口的多种产品就陆续遭遇了外国政府提出的"特保"措施的阻碍,并给中国出口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引起了一些企业的恐慌.对此企业要充分认识"特保"调查的特点及实质,冷静面对,并在我国政府的积极磋商,行业组织大力支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关注预警信息,及时调整产品与出口地区结构、分散供货,并尽可能将风险转给进口商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努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产品档次,加强品牌建设,从而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艾冰 《中国纺织》2005,(3):142-142
中国纺织产业重镇中原材料生产企业和成品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等上下游相关企业汇集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效率极高、成本极低的产业供应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服装集散市场,但目前这些市场多为粗放式经营,或正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换的初级阶段,市场建筑陈旧落后,缺乏品牌意识,产品良莠不齐,而且在产品线上具有显著的"产区"局限.  相似文献   

5.
市场在人类社会中是由来已久的。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人为地对立起来,实行的、是统购包销的经济政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其产品要通过社会的承认,检验和买方的选择.因此,研究市场,适应市场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提到了每个企业的重要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6.
企业调整与公关协调问题的思考江苏新光集团徐长倬一、调整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1产品结构方面的调整。目前国内大部分商品市场状态由卖方变为买方,消费者在更大范围内选择厂家、产品及服务方式。雷同化、技术和文化价值低、缺乏应变能力的产品是造成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7.
电力施工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成本控制能力,导致不少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步履艰难.随着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在电力基建市场特别是电源建设市场逐步压缩的背景下,电力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得以大幅提升,导致了电力施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买方主宰市场的背景下,电力施工企业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低价竞标成了无奈的选择.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决胜市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产值利润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因为建筑产品的一次性,不可能如工业产品成批量生产后,继而在市场上等待需求.只能是先有投资需求,以后再由投资者在市场上寻找供给者.建筑产品的这个特点,使建筑业生产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建筑市场也容易形成买方市场.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税赋负担重,当前建筑企业的利润率只在1名~1.5名左右,个别单位因为种种原因,不仅连低水平的利润都没保住,甚至出现了亏本.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竞争机制 ,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使企业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不断扩大销售份额 ,经营者们确实在销售环节上下了很大功夫 ,不惜注入大量的资金来扩大销售 ,形成了生产成本一降再降 ,而销售费用却保持稳步增长的不正常现象 ,对此 ,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一、销售费用的概念及作用销售费用是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具体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售后服务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正常经费开支等。它…  相似文献   

10.
邵斌 《华北电业》2000,(11):11-12
一、我国电力工业产权结构的现状——产权单一,自己和自己交易   目前,国家电力公司和省级电力公司代表国家,既拥有发电企业的大部分产权,又拥有电网几乎全部的产权。对电力市场的两个主体而言,发电企业是卖方,供电企业是买方 (是用户的惟一代理批发商 )。这就意味着国家电力公司和省级电力公司既是卖方又是买方 ,自己和自己交易。这种市场主体是不合格的市场主体,由不合格的市场主体是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规范的电力市场的。电力调度部门拥有着对发电企业和电网的统一调度权,它在电力市场中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是电力市场的交易…  相似文献   

11.
受世界金融危机传导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石油化工产品出现了"自由落体运动"般的价格跌落.与其他同行企业一样,巴陵石化公司面临着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前所未有的"倒挂"的考验.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该公司上下掀起了一场"成本文化"建设工程,在精细管理、点滴挖潜中引导职工转变观念,让企业获取效益.继去年在节能、降耗、提质等环节实现降本增效8600万元后,今年前两个月,公司主要原材料消耗及能耗又有新的下降,降成本直接挖潜16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笔者所在企业是当地一家首屈一指的区域性建筑业强企,近几年来,企业在效益规模、品牌规模、市场规模、人才规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企业始终坚持经营企业即经营人才这一先进理念,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团队力量和人才优势年年实现了新跨越和新提升,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让企业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员工待遇在当地建筑业企业中富有挑战性,形成了"我为企业,企业为我"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富有企业特点的激励机制应运而生.激励机制的主线条就是在员工中实施了差异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一、应始终坚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兼并的原则优势企业是否兼并劣势企业,首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具体来讲,第一要看兼并对象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过去由计划经济主导的企业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场从卖方向买方转变,且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企业若适应不了这一客观要求,就会在竞争中陷入困境,甚至遭到淘汰。第二要看兼并对象在生产要素上如场地、设备、人才、技术、品牌等方面有无优势和兼并后在产品协作配套上有无互补作用,防止急于求成和带…  相似文献   

14.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发展当地配套企业的新工业化道路中,处于价值链下游的跨国公司利用买方垄断势力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可能使后者失去生存空间。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纵向压榨模型.并以苏州IT产业中台资企业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为例.分析了影响跨国公司纵向压榨的因素.认为纵向压榨起因于跨国公司的买方垄断势力和双方市场势力的严重不对等。而采取相应措施形成抵消性的市场势力,是避免当地配套企业被纵向压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陈俐慧  马琳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5):65-65,87
当前,世界的主要战争,已经由枪炮战争转向激烈的经济战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特殊经济战场。在这场“战争”中,消费者选择市场,竞争双方在争夺市场。从我国市场形势看,种种迹象表明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这预示着企业的经营将更加艰难。我国已加入WTO,更进一步加快了国内买方市场的发展步伐。什么是买方市场?经济学家解释成:对买方有利的市场,买方成为市场的主导,买方是上帝。作为卖方的企业则处于相对被动地位,他们除了为消费者提供从商品质量到价格以及售前、售后等优质服务外,企业之间还要展开激烈竞争,这就是“买方市场”。反之,1978年前后期间,由于方方面面物资供应不足,从粮、棉、油、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已进入买方市场,几乎每个市场都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防止自己的产品被其它产品替代,保持或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必须为其产品树立特定的形象,塑造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在客户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  相似文献   

17.
买方信贷,通常是指银行促进本国产品出口的一项信贷业务,是指出口商所在地银行为了扩大本国设备的出口,而向国外进口商或进口商所在银行提供的贷款;适用于大宗复杂、货款期限较长的出口交易。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推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点,已经由单纯地注重产品生产开始转向对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同时并重,要求金融部门对企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金融部门直接给产品的国内用户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事实上的买方信贷,对于促进产品销售,开拓市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传统计划经济或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八核超线程、120Hz无闪大屏、运行流畅不卡顿……",如果这是一条汽车广告的开头,请不要惊讶,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产品上的卖点,正在成为汽车产品新的业务发力点和增长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的非传统风险出现,同时会给汽车企业带来以往未曾有过的发展困境.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既需要汽车行业协力应对,也需要有相应的政策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19.
潘钦栋 《中国纺织》2007,(10):32-33
有些企业,一心要成为"市场中最后一个生存者";而有些企业,则认为不必要在市场中争第一,但务必在产品和服务中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它们希望做唯一,给市场提供唯一的产品和服务.后者,就需要研究企业的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一、发生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1.扩大销售,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采用赊销方式,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向买方提供了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无偿使用资金,即商业信用资金,其数额等于商品的售价,对购买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于企业销售产品,开拓并占领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2.可以减少存货 赊销可以加速产品的销售,减少存货产品的数量,缩短库存时间,从而降低产成品存货的管理费用、仓储费用和保险费用等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