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以下简称"两税合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诸多差异和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不同影响,并提出了两税合并后,我国内资企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结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但是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激发外资企业进行更强的技术创新,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小以及外资主要是市场寻求型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促进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以及外资主要是出口导向型行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内外资企业生产及研发合作中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内外资企业间的生产与研发合作,是影响FDI技术溢出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进行合作研发的条件下,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大小会对FDI的技术溢出和行业产量产生影响;而在合作研发条件下,内外资企业合作生产所产生的FDI技术溢出量和行业产量,均比不进行合作生产时要大.在内外资企业生产及研发合作时,外资企业为追求更高收益,会选择与其技术差距更大的内资企业合作,而内资企业则希望通过缩小技术差距获益.因此,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内外资企业的生产与研发合作,以提高FDI的技术溢出水平.  相似文献   

4.
孙文杰  沈坤荣 《世界经济》2007,30(11):32-43
本文重点考察了技术引进(FDI)对内资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对1998~2004年行业层面大中型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对处于10%、25%、50%、75%分位的中等技术创新强度的行业来说,技术引进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同时当内资企业生产率处于外资企业生产率的40%~95%时,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FDI(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分析发现,虽然FDI对我国总体贸易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从内外资企业的角度看,两部门不仅在贸易发展上具有非均衡发展趋势,同时理论和实际研究还表明,外资企业不一定会时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增长产生积极显著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民族产业自主创新、实行更优的产业发展与引资政策,是促进我国内资企业贸易发展与竞争力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我们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我们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浙江工商》2007,(4):25-28
内资企业呼唤已久的内外资所得税税率统一将成为现实,由此终结外资企业在国内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而这对我国吸引外资会否造成影响?对行业发展又会带来哪些利与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本文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结果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陈焱晗 《特区经济》2014,(8):100-101
在我国调研行业发展的三十多年历程中,内资调研企业面临着种种问题与困境。本文从整个行业发展近况、调研企业集中度、业务专业化程度及产品同质性、人才与技术问题、竞争的无序性等若干角度对内外资调研机构之间的差异展开了全面剖析,旨在帮助内资调研企业找出其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以对抗外资企业的竞争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同时对于以往的相关研究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刘胜霞 《发展》2007,(5):66-67
基于改革开放的大局,我国对外资企业采取了有别于内资企业的税收政策.然而,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国的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内资企业也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并且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若继续采取内外资企业不同的税收政策,必将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影响统一、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建立.令人鼓舞的是,历时10年之久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终结硕果--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上喜获通过.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文章基于价值链上下游的视角,测算了外资企业的国际分工任务在价值链中的相对位置,并考察了其动态变迁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率增长的分解方法,文章从技术溢出效应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考察了外资企业及其任务变迁对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而这一溢出效应随着外资企业的任务变迁而逐渐弱化;由于市场化转型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所有制歧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对同行业内资企业存在明显的负面竞争效应,恶化了内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而这一负面影响作用随着其任务变迁而逐渐弱化。为此,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有利于改善内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文章基于价值链上下游的视角,测算了外资企业的国际分工任务在价值链中的相对位置,并考察了其动态变迁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率增长的分解方法,文章从技术溢出效应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考察了外资企业及其任务变迁对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而这一溢出效应随着外资企业的任务变迁而逐渐弱化;由于市场化转型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所有制歧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对同行业内资企业存在明显的负面竞争效应,恶化了内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而这一负面影响作用随着其任务变迁而逐渐弱化。为此,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有利于改善内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一个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引入产品竞争市场上的转换成本阐述了在内资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挤出效应发生的微观机制。文章指出国内融资体系在资金配置结构上的失衡是造成内资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因此疏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从而提高内资企业竞争力是减小挤出效应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创新活动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影响,国家近年来也在通过各种政策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动。本文以珠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据为基础,对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显示,除规模、盈利等企业内部因素外,以政策激励为主的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的显著性在不同所有权特征的企业间存在差异。另外,外资企业的当地创新活动对于内资企业研发活动总体上具有影响,不过外资企业地区来源特征的不同会使该种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现状,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四个测量维度:参与式企业管理、结果导向式考核、开放式员工选拔、浮动式薪酬结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继承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又具有西方参与管理的特点。通过多元回归发现:参与式企业管理、浮动式薪酬结构和结果导向式考核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显著低于外资企业。研究表明,内资企业在重视结果导向考核和浮动式薪酬结构的同时,要借鉴外资企业的参与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2005-2007年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考虑到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是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我们采用Heckman两步选择模型进行估计,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研究发现:行业外资渗透率对同行业内资企业的出口决定和出口强度都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外资出口强度对内资企业的出口决定和出口强度的影响却显著为负.这一发现与多数使用发达国家数据的研究结论相左.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研发支出影响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表明,当外资企业采用FDI模式的成本较低时,外商直接投资会导致国内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下降;当FDI成本较高时,FDI是促进还是抑制本土企业的研发支出由经济系统其他参数决定。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文章采用中国1998~2006年工业部门的37个行业面板数据来验证FDI在我国对内资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FDI促进了我国内资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史邦臣 《改革先声》2000,(10):20-21
8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外企表面上亏损,实际上赢利;国企实际上亏损,表面上却赢利。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差异导致外企亏损可以不纳税,国企经营者为博得主管部门的欢心而多纳税。   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曾两次对企业所得税制进行较大调整,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征收体制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内资企业税率偏高。随着我国市场化、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加入 WTO的需要,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通过引入稀缺高级生产要素获得快速发展之后,面临着开放战略的转型升级。中国需要从要素引进阶段向要素培育阶段升级。本文以企业的创新过程为例,通过构建包含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的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内技术要素培育过程这一"黑箱"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内资企业在创新投入强度上显著强于外资企业,在创新效率上与外资企业没有显著区别,而在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上则要显著弱于外资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创新,政府机构的研发资助对创新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鲁泉 《天津经济》2008,(1):67-68
按照企业所得税的原理,应纳税所得额为应税收入总额减去税前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一般是指纳税人取得的与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过去,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所得税前扣除项目上存在许多差异,税前扣除标准不统一,是造成内资企业的税负重于外资企业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公平税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