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府采购协定》(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简称GPA)是WTO框架下针对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专项协定,加入GPA的参加方之间按照承诺相互开放政府采购市场。韩国在1994年加入GPA时,充分利用GPA规则,立足本国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开放范围,积极调整政府采购政策实施方式,在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后,进口产品所占比重不升反降,有效发挥了政府采购对国内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入GPA,将给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及法制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这似乎是业界已形成的共识。正基于此,财政部要求有关部门宣传学习GPA。学习的根本目的可能在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旦加入GPA将践履协议义务。国家履行依国际条约或协议承担的义务之根本途径则是在国内实施国际条约或协议,而这种实施是以相应条约或协议在参加方适...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的发言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个是GPA参加方实施政府采购功能的法律基础;第二个是中国现有的政府采购法的功能定位;第三个是英美政府采购的功能定位;第四点是完善中国政府采购功能的建议。一、GPA参加方实施政府采购功能的法律基础首先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世贸组织下有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而中国的政府...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中,中国与GPA参加方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应适用《政府采购协议》的政府采购范围持不同的看法。国内政府采购理论界对于政府采购与公共采购是否有区别、公益性国有企业是否应纳入政府采购主体范围等问题也存在着广泛的争论。为此,有必要对我国政府采购范围界定的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政府采购实现不同的目标我认为,政府采购的特征主要是透明和非歧视原则,不应对协议进行排斥和排除,实际上,协议最基本的规定是促进政府采购。我第二部分将讲述,如何评估GPA参加方的政府采购市场。中国正在做的也必须做的是明白加入GPA后所有的措施将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我们也会简单介绍一些技术性话题,对"对等"的一些想法,什么是对等呢?在GPA文本中,对等是协议中重要的原则。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解释,非常重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人世时即承诺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后尽快启动加入GPA谈判。作为中国完整履行入世承诺的标志,加入GPA体现了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2007年12月,我国政府正式递交了加入GPA的申请书,启动了加入GPA谈判。我国已经提交了5份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出价清单,但谈判双方仍未就加入条件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新GPA:政府采购市场国际化的新指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12月15日,WTO政府采购委员会达成了《关于〈政府采购协定〉第24条第7款谈判成果的决定》,宣告WTO政府采购新一轮谈判结束。1994年GPA第24条第7款要求"参加方应进行进一步谈判,以期在互惠基础上改进本协定,并尽最大可能在所有参加方之间实现本协定适用范围的扩大"。自2001年起,经过10年的谈判,42个GPA参加方在部长级会议之前的最后一刻就协定新文本和各参加方扩大的覆盖范围达成一致,完成了修改GPA的谈判。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加入GPA谈判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政府采购人员要做好充分准备加以应对。我国加入GPA后,对政府采购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政府采购市场对外开放,需要大批复合型政府采购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政府采购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对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更规范,技术标准更高。因此,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本文作者认为采取以下六种措施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GPA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12月28日我国正式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以来,GPA发达成员国如欧盟、美国、加拿大等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将我国拉进GPA,纷纷在我国开展加入GPA培训与研讨,向我国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介绍各自国家有关GPA的法规、市场准入等。在2010年国际公共采购大会上,中国何时、以何种开放程度加入GPA再次成为各国专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可以说在国际社会上,要求我国加入GPA的  相似文献   

10.
WTO和欧美等GPA成员国希望我国及时完成加入GPA谈判工作,彻底开放国内政府采购市场并依据国际规则修改国内采购法规。虽然从长远利益角度,我国加入GPA的总收益不应被低估,但是GPA成员身份所带来的市场准入相关联收益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加入GPA的进程比较缓慢。由于我国加入GPA的挑战因素具有复杂性,要研究出一系列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不现实的。我国成功地加入GPA取决于我国对于加入GPA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等巨大挑战的清醒认识以及我国与GPA成员国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做出了加入《政府采购协议》(以下简称GPA)的承诺,并于2007年12月向WTO秘书处提交了加入GPA的申请和初步出价,正式启动加入GPA的谈判。2009年以来,许多高层对话和会议都涉及政府采购,外方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对于GPA,我国存在多种争议,有人认为加入GPA将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GPA谈判的正式展开和日益深入,要求理论界对有关中国加入GPA的若干战略问题进行思考。这些战略问题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评估GPA自身的战略地位,据此衡量GPA谈判在一国整体战略中的重要性;二是评估GPA提供的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机会,据此推断中国加入GPA之后自身市场开放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采购》2008,(6):57-57
问:为什么很多国家不愿意加入GPA?答:据1983-1992年GPA所有成员方的统计,产业竞争力强的国家与产业竞争力较弱的国家加入GPA对本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加入GPA后,4个产业竞争力强的国家政府采购市场在10年中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授予成员方的合同不超过本国市场合同的5%~10%。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加入WTO谈判时曾经庄重承诺,将尽快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的谈判。而当时中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才刚刚启动5年,一切工作都尚处于初步推行阶段,实现与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的接轨难度是巨大的。但是,中国政府这样承诺了。通过这样的承诺,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对于开展国际交流,融入国际社会的决心和愿意为此承担的责任。现在,中国政府再一次表示,将于2007年年底启动加入GPA的谈判,同时积极开展了谈判的准备工作。那么,考虑到加入的迫切和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过渡性措施的基础之上,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对等开放的范围到底应是多大?在此次中欧政府采购研讨会上一位中国政府官员的表态应该是非常切合实际的——谈判的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货物和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5年来,每年都在加入GPA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截至目前,中国已提交了3份出价,涵盖范围已扩大到了地方政府,在今年WTO政府采购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前,还将提交一份新的综合性修改出价。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美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研讨会上获悉的。为了让各有关方面进一步了解和宣传GPA,为中国加入GPA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中国财政部和美国商务部联合主办了此次中美GPA研讨会。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翟钢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今年恰逢中国《政府采购法》颁布10周年,也是加入GPA谈判的第5年,中国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国内改革看,10年来,政  相似文献   

16.
WTO多边规则中,“政府采购”属于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为了推动政府采购交易市场的全球化,部分发达国家通过GPA确立了多边平等协议原则,其核心在于参加方的协议“承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采购》2005,(3):75-75
(1)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向亚太经合组织提交单边行动计划之后,明确了最迟于2020年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但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必须签署《政府采购协议》,这样,我国实施政府采购的实际时间会大大提前。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对等性决定了国外厂商要与国内厂商争夺国内政府需求份额,国内的企业不出国门、省门,就会面临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8.
GPA知识简介     
虽然我国加入GPA谈判的进程在加快,但目前我国不少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对GPA的相关知识却了解甚少。因此,我们将介绍一些WTO与政府采购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业内人士更好地了解GPA谈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采购协议》(GPA)是WTO的一项诸边协议。我国在加入WTO谈判时承诺,自加入时起成为《政府采购协议》观察员,并将尽快通过提交附录l出价,开始加入该协定的谈判。据此,我国已在2002年2月申请成为《政府采购协议》观察员。目前我国加入WTO已经两年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协议得到有效地执行和遵守,WTO《政府采购协议》(以下简称GPA)建立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救济机制,其中一种是面向供应商的救济机制,另一种是面向参加方的救济机制。相对于现行的1994版GPA文本,最新的2012版GPA文本对上述两种救济机制尤其是对后一种救济机制做出了较大修改,本文将以2012版文本为基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