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央行金融调控的艺术性。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总量调控与结构调节相结合的调控机制,坚持货币政策目标单一性即以稳定货币值为前提。2.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水平,适时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首要的是应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弹性,这就要改善处理好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速、物价目标、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等问题,特别是要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需要相适应,促使金融规模和结构、实体经济规模和结构相适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总量性指标逐步过渡到价格性指标已是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两个中介目标调控不同的领域:信贷规模主要针对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这是我国央行的一种现实选择,央行也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一致和协调。上述结论对于货币政策实践是有意义的,表明我们更应关注信贷规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来调控经济。当然,这种货币传导模式存在缺陷,只是阶段性地起作用。从未来的发展模式来看,要采用包含更多信息的利率作为政策中介,其前提条件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李扬 《金融评论》2021,13(2):1-11
国债在客观上兼具财政和金融的功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就在于建立统一、协调的国债管理政策.国债与货币供给的联系机制是双向的.一方面,只要具备货币创造能力的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购买了国债,债务的货币化就现实地发生了;另一方面,上述联系主要体现在央行储备货币发行机制的主权信用模式.国内有必要建立稳定的国债管理政策体系,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门机构,专司国债政策;调整政府债券系列,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国债的期限结构应当多样化;国债市场的运行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需要;统一推进我国的利率、汇率市场化和健全收益率曲线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把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作为监测目标,确定了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执行情况。1998年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的贷款规模控制,央行宏观调控转为主要调控货币供应量,并灵活运用利率、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本质是通过改变实体经济中(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影响商品市场的价格和经济主体的行为。因此,货币政策体系的研究重点是讨论央行如何通过具体的货币政笨操作来影响实体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本文从两类货币发行机构这个新的视角出发,重点讨论了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特点和历史沿革、广义货币的决定、同业市场、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焦继军 《经济问题》2001,(11):29-30,40
法定准备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关系并不确定。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中介目标,法定准备金存在的基础即被削弱,随着央行宏观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中国法定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货币增速剪刀差与CPI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存在很多争议,但是现阶段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重视货币总量的同时,应分析货币结构的变化,实现对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改良是一个现实选择。本文通过对2001年1月—2010年12月的宏观月度数据的研究,发现货币增速剪刀差与CPI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样本期内,货币增速剪刀差与通货膨胀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增速剪刀差的变化体现为4期之后的CPI变化,当期货币增速剪刀差每增加一个单位则4个月之后的CPI上升0.049个单位。央行应将货币结构尤其是货币增速剪刀差作为货币供应量数量指标的补充,同时考虑对货币结构进行调控,以增强货币政策效用。  相似文献   

8.
张铁城 《经济师》2001,(1):99-100
在市场经济的国家中,宏观经济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重要工具。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要求,两大政策的运用在总体和单个程度上、方式上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两者的搭配、协调。协调配合好,才能取得调控的良好效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协调配合上有几种主要类型。第一,财政、货币政策的双松。为促进经济增长的较快速度,在宏观经济调控上,往往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银行信贷,扩大货币供应量。但是,要达到这个要求,收到效果,必须有足够的未被利用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还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尽管我国宣布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但是,货币供应量近年来却高速增长,造成我国物价水平不断攀升。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实际操作考察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并非货币供应量而是汇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均受制于此。汇率名义锚使我国货币政策走入困境,央行面临着物价稳定和经济紧缩的重大取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巨大贸易不平衡下,汇率名义锚具有不可持续性。参照国际成功经验,本文建议我国应逐步放弃汇率名义锚,渐进迈向物价名义锚,实现货币政策独立和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理论和实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1996年开始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但在实践中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与最终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联度与预期相差较大。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有效性,其次通过IS-LM模型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进而通过实证数据从货币乘数的不确定性和央行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两个方面,证明了我国LM曲线存在不稳定性,从而得出我国利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