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的政府采购从试点到全面推行,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文章从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设置集中采购机构、完善政府采购的管理监督机糊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渡过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出台很多救市政策,政府采购制度是其中一项。金融危机凸显出我国政府采购存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不完善、"规范"与"效率"的目标还未实现、政策功能不健全、政府采购的市场规则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加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扩大政府采购管理范围、丰富政府采购政策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软件采购与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的逐渐扩大,政府软件采购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政府软件采购既关系到电子政府的建设,更左右着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软件业与国外相比相差比较大,政府软件采购占据软件市场的份额巨大,在发展过程中政府扶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财政职能与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要根据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要求,合理地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在招投标和评标中体现“三公”原则,把好采购合同签订、执行和验收以及资金支付环节,重视政府的民生采购,合理发挥政府采购对平衡社会总供求的作用,大力支持对节能环保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并稳步地实行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制度使财政支出管理由资金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不仅是重要的财政支出管理工具,更是有效的国家经济政策工具。政府采购的基本目标是经济有效,在自身配置上讲究合理规模及结构,资金节约。在政策功能上,政府采购行为可调控宏观经济总量及结构、抑制腐败、扩大就业、促进地区公平及保护生态环境。政府采购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与其基本目标及政策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政府采购的范围扩大,电子采购的兴起,政府采购的传统模式日显不足,弊端重重,不符合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内在要求。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是在整个采购过程中,以供应链管理为依托,实现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使信息及时共享,让采购更阳光。本文先从理论上论证,政府采购与信息化管理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政府采购需要信息化,信息化让采购更阳光,再探讨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模式。然后以‘跻宁模式”为案例说明,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是我国政府采购及其管理改革的方向,集成式信息运行模式是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博乐市政府采购工作自1999年起开始试行,通过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扩大采购范围,经过探索和实践,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政府采购毕竟是财政管理的一项新的制度改革,还是个新生事物,不像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制度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相对较为成熟,而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才仅有8年多。目前,尚未出台政府采购相关的实施细则,可供借鉴的经验又不多,因此,政府采购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全面推行政府采购以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但中国的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快速上升,已经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采购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采购绩效水平不高,试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对政府采购做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9.
贾果袅 《生产力研究》2005,(10):121-122
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可从微观、宏观、国际三方面来定位,政府采购规模的大小与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扩展紧密相关,政府采购规模是实现政府采购政策目标的引擎,今后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应成为政府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邓鑫 《时代经贸》2011,(2):151-151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政府采购是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政府采购总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总得说来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具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采购机构不健全,采购规模偏小等。对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关于政府采购的立法、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机构、扩大支持技术创新的政府采购规模,从而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完善若干重点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焕东 《经济管理》2007,(12):91-96
我国政府采购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政府采购规范范围不明确不确定、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协调、政府需求规划和预算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面临的问题等。本文针对这些重点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并就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高等学校的基建工程和教学仪器设备等物资采购逐步纳入了政府采购的范围,而传统采购模式下物权管理混乱、资金使用率和采购透明度不高、采购预算盲目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由于政府采购在高校推行的时间较短、缺乏经验,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结合高校当前采购工作的特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配套的资金管理模式,做好年度预算编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政府采购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于渤  余良如 《技术经济》2022,41(7):23-33
针对政府采购与企业创新的作用关系和研究分歧,以创新链划分企业创新活动,对4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政府采购与技术研发中度正相关,与成果转化强正相关;融资约束与信号传递在政府采购与技术研发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信号传递部分中介了政府采购与成果转化的关系。文化背景仅负向调节了政府采购与技术研发的关系,产业类型对这一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GPA参与方属性及其与长期导向的交互均正向调节政府采购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数据特征负向调节政府采购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以上结论验证并拓展了相关研究,为企业创新管理研究和政府采购政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洪斌  窦伟 《技术经济》2008,27(10):17-20
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是政府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该措施的顺利实施必然要求政府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对不同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本文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关系,构建了基于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目的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校政府采购中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政府采购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如时间风险、预算风险、信息风险、价格风险、腐败风险等。因此,分析这些风险形成的成因,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强化预算编制,提高信息透明度,辅之以加强监督检查,才能更有效地强化对高校政府采购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弘  蔡卫星 《经济问题》2007,336(8):19-21
自主创新是中国政府的国家战略,政府采购被视为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从经济学上分析,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自主创新需要政府扶持;而政府采购以其独特的内在效应,成为支持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梳理了创新政策、政府采购与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政策之间的理论关系,给出了为何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是引导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的理论依据。从创新导向的视角,针对传统政府采购政策在创造创新需求市场、协调市场信息不对称、促进共性基础技术研发等方面作用的缺失,将技术路线图技术引入政府采购政策制定机制,优化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政策制定策略。  相似文献   

18.
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能够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促进企业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财政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政府采购规模相对偏小、提出优惠政策不够;并通过研究发达国家促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财政政策,提出为促进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我国应增加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投入,建立自主知识产品采购制度,以及构建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税收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9.
Hojin Jung 《Applied economics》2016,48(23):2125-213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on procurement costs in road construction auctions. Ex ante contracts in these auctions often fail to specify all of the potential construction contingencies, and consequently, changes in scope are necessary after construction begins. Using Vermont road construction contract data, this study finds evidence that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sts of firms between auctions with and without extra work adjustments. Substantial adaptation cos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er procurement outlays in incomplete contract. I also find that bidders inflate their bids to incorporate risk premiums in incomplete contracts; however, my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is bidding behaviour does not affect their profit marg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