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方慧 《会计研究》2003,(8):36-38
自安然、世通事件爆发以来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再一次成为争论的焦点。目前 ,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存在两种观点 :“利润分配观”和“费用观”。本文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度以及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经济实质的探讨出发 ,主张经理人股票期权报酬成本应当确认为费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6  
本文对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是企业经理人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 ,行权前的经理人成为企业的非股东所有者。因此 ,应将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利润分配 ,而非美国现行的确认为费用之处理 ,以反映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这样 ,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将不影响利润表 ,从而也更有助于推动用公允价值法计量之 ,以更科学地反映其价值。为此 ,应革新现行的财务会计观念与模式 ,建立非股东所有者的新概念 ,使之适应企业经理人参与现代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是企业经理人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一项无形资产,应在经理人提供劳动期间内,将其平均摊销。应改革现行的财务会计观念与模式,增设“待转股本准备”科目,以适应企业经理人参与现代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再论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德仁和刘文(2002)提出了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利润分配观。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论证,认为经理人股票期权赠予交易的经济实质是股东为激励经理人而将部分剩余索取权(在财务会计意义上就是利润分配权)让渡给经理人,而不是经理人直接用服务来交换股票期权,经理人股票期权赠予并不以经理人服务的投入为必备前提,经理人股票期权赠予交易内含的价值运动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剩余索取权(所有者权益)从现有股东那里来,流到经理人处去。因此,在经理人股票期权赠予交易的会计确认上,应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对应项目确认为企业的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外企业广泛实施的经理人股票期权计划(ESOP),在90年代后期被逐渐引入我国.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实施经理人股票期权,规范其会计处理成为保障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的关键问题之一,确定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原则和规范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已经提到必须解决的日程上.本文在借鉴美国会计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三个方面,研究在规范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现代企业理论框架内对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经营者分享企业剩余的契约安排,股票期权实质上是经理人的专有性投入,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并确认经营者的权益。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有的会计反映模式应当由业主权益观变更为企业主体观,以更好地反映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及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杨家亲 《会计研究》2000,(12):53-57
本文从股票期权的概念开始 ,对其分类、作用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股票期权虽然具有能够调动经理人积极性 ,防止经理人短期经营行为等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具有可能使企业失去一些高风险、高报酬的机会等方面的缺点。因此 ,积极稳妥、科学合理的做法应当是逐步引入股票期权 ,并将其与基础年薪、效益薪金以及补充养老金等方式混合使用。对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目前比较适宜采用内在价值法核算 ,同时在短期内应允许多种方法并存 ,以便从中择优予以规定。为了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国家有关部门也不必急于制定包括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在内的相应的法律规范 ,应认真监督股票期权的运用过程及效果 ,防止利用股票期权进行有损于某方利益的活动。随着股票期权的进一步运用 ,应逐步实现其管理的科学、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股票期权在公司激励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其会计确认也逐步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归纳了理论界目前关于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几种主要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评价,浅谈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性质角度分析,经理人股票期权不是企业的负债,而应是企业的权益.但是不符合现有会计模式权益的定义。因此,主张把经理人股票期权纳入现有的报表要素中,如此处理-应增强所有者权益定义的独立性,突出权益的剩余索取权的经济实质;二应拓宽所有者权益的内涵,建立“或有权益”概念。  相似文献   

10.
试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是企业所有者对经理人采取的一种激励机制,旨在将经理人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以提高经理人经营的努力程度,防止其短期经营行为的发生,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我国引入股票期权只有两三年的时间目前,下砟于起步和试行阶段,相应的法律规范也还没有出台(仅有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认股权试点管理办法》的试行稿),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已经摆上了会计工作者的议事日程,本文试就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问题作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证券市场存在着会计市场失灵、会计造假案件频发、法律的不完备性等一系列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后,随着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又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为了提高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效率,应该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为辅助,同时发挥新闻媒体和学术界在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股票期权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完善,在企业中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已成为一个亟等解决的课题,股标期权制度作为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中行之有效的一种企业激励机制,在我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在对股标期权概念及其激励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的确认时机、股票期权的计量和设计股标期权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已有的研究结果说明会计盈余具有价值相关性。从盈余等于经营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之和这一新的视角切入,以实证的方法对沪深两地上市的A股公司进行三大样本检验。并通过建立股票报酬与应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回归方程,利用应计利润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对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做比较,结果表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要大于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Wen He  Ki Hoon Hong  Eliza Wu 《Abacus》2020,56(4):535-560
We investigate whether investor sentiment affec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counting variables and contemporaneous stock returns. Using price-relevant accounting variables identified by Chen and Zhang (2007) and the investor sentiment index constructed by Baker and Wurgler (2006), we find that the value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variables is collectively lower in high sentiment periods than in low sentiment periods. More importantly, earnings yield appears to be more related to contemporaneous stock returns in high sentiment periods, while other accounting variables are more related to stock returns in low sentiment periods. The effect of investor sentiment on the value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stronger for firms that are more difficult to value and to arbitrage.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uses the banking industry as a unique testing setting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and enforcement regulations on stock price crash risk. We find that stocks are less likely to crash in countries with stricter accounting regulations and enforcement standards. More importantly,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s is more significant in countries with stricter enforcement standards, suggesting that enforcement mechanisms and accounting regulations are complementary. We find that the main channels for accounting regulations and enforcement standards to affect stock price crash risk are regulations that strengthe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improve the effects of direct supervision and external auditors. Our findings are robust after we include more control variables, employ regional regulatory developments a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conduct change regressions, use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enforcement, and estimate in various subsamples. Our study has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how to design accounting regulations and enforcement mechanisms in a more effective manner.  相似文献   

16.
证券交易所的可竞争性与我国证交所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技术与制度激变的全球化时代,证券交易所越来越成为了金融业中的竞争实体,21世纪初全球证交所大范围的整合并购,要求我们对于证券交易所的定位与发展应该有新的认识。本文从证交所在市场的中可竞争性出发,探讨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股票期权是人们进行投融资业务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在我国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市场。本着重分析了我国在建立和发展股票期权市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2000至2007年期间IPO公司财务报告为样本,以2003年我国由证监会遴选执业会计师出任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简称"发审委")委员的身份公开为背景,研究被证监会遴选执业会计师出任股票发审委委员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有动机提高审计质量,以维护来自政府认可的信任声誉。实证研究发现,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IPO公司财务报告的盈余质量,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均有显著提高。据此推论,来自政府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源于市场口碑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一样,对享有这些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有明显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008、2009年的送转股除权日进行事件研究,通过均值比较与检验方法,首次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送转股后股价变化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经过调整的除权前一日的股价,2008年股票除权后,股价以高于送转股的比例单调下降;而2009年股票除权后,股价呈上升趋势,并于第14日显著高于经过调整的除权前一日的股价。除权后20天内的股价整体上高于年末股价,说明相对基于年末股价的股利决策,送转股没有降低股价。企业发放股票股利,导致股票总市值上升,增加了股东财富。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price reaction to stock dividend distributions by firms listed on the Athens Stock Exchange on both the announcement and the ex‐dividend day. It also analyses earnings per share, dividends per share and trading volume in the pre‐ and post‐announcement periods. The findings show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abnormal returns on both the announcement and the ex‐dividend day. The analysis does not reveal any significant change in earnings per share and dividends per share, but it does reveal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market‐adjusted trading volume in the post dividend period. The findings, based on a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expand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value effects of stock divide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