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税收原则是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产生并逐步发展、完善的。作为现代税收经济学中的税收原则理论的核心内容,即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财政原则,是中外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税收职能作用所要求的本质反映。分析、研究中外税收原则理论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审视其精髓、涉及其精萃,对于我们揭示税收原则的科学内涵,转变治税思想和观念,构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税费改革中的税收原则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公平与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收原则,农村税费改革也要依据这三项原则进行,目前,我国各地改革试点中农业税及其附加、三提五统与税收原则有背离之处,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和地方财政体系的建设,房产税的改革提上日程.现行房产税不能体现公平,无法兼顾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税负偏轻又难以符合适度原则."营改增"之后地方税种的缺失,使房产税应作为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和重庆作为房产税改革试点,经过多年运行并没有有效遏制炒房囤房行为,房产没有得到合理的资源配置,给地方财政的贡献也极为有限.本文从税收原则出发,分析现行房产税政策与税收原则之间的矛盾和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在房产税的定位和税制要素方面进行重新考量和设计,以使房产税成为我国未来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兼顾公平、效率和适度的税收原则,消除现行房产税的缺陷,促进我国税收体系的完善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税制结构的基本决定因素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税制结构的影响因素众说纷纭,但其基本因素是财政、效率与公平三大要素。各税种的财政、效率与公平功能不同,由此决定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税制结构的不同。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偏重于财政,在效率与公平中又偏重于效率,与国际惯例不相符,也不能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税制结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兼顾财政、效率与公平的“双主体”税制结构。  相似文献   

5.
税收公平的宗旨是税收负担必须公平。税种及其构成要素是税收公平的载体。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的客观需要,有条件、有目标、有比较地甄别和选择最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税种。最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税种就是最公平的税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比较了当代主流税收原则论的基础上,就税收原则的层次、具体内容及诸原则的地位进行了探讨,概括和发展了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原则,并据此从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与税收财政原则、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与税收社会原则、税收高速增长与税收国民经济原则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税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税收管理公平和实行轻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法的价值目标包括金融秩序、协调金融安全、金融效率和金融公平等。在金融法的价值目标中,秩序是最首要的价值目标;安全和效率是并列处于第二层次的价值目标,公平是第三层次的价值目标。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并保证价值目标的实现,应包括金融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完善原则;适度、公平竞争的原则;金融安全与效率监管并重的原则;监管绩效原则。  相似文献   

8.
彩票业在许多国家被称为“软财政”、“准税收”,在财政融资、筹集资金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彩票的税收政策,在现有对彩票的征税办法中,对中奖所得未规定必要的费用扣除,对彩票中奖所得采用较低的税收负担,对代销单位收取“过重”的营业税,严重影响了彩票市场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对是否该开征彩票税争论不休。应从税法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出发,并结合我国彩票市场的发展形势,确定我国彩票市场各发展阶段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9.
地方税收入是地方财政的支柱,是地方宏观调控、发展地方经济、承担公共设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但由于改革时间不长,国家各地方的地域性差异、经济差异以及意识上的差异仍然存在,我国的地方税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税收的公平效率,规模适度的原则,提出完善现行地方税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公平与效率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各经济主体间的公平竞争,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离不开公平合理和富有效率的税收制度。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如何才能使税制更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以及如何才能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税收问题,而必须联系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作出正确的选择。一、市场经济下的税制必须以公平为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内外有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某些方面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已出现了负效应,现阶段吸引外资的侧重点不应是税收优惠政策,而应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要符合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税制现状,探讨了我国未来税制改革的可能途径.文章指出,在运用税收这一社会再分配手段时,既要注重效率原则,以优化资源配置,巩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成果;又要重视公平原则,利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加速扩大趋势,这种状况正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对此,政府应充分运用财政手段,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税费改革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因而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应有新的思路:立足于当前建立公共财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背景,注重农业税收和财政体制创新,以实现财政聚财功能和公平效率原则。从具体措施上看应推进相关体制创新和配套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政治经济和财政税收变革的50年中,税收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1952—1977年(计划经济时期)。以“非税论”为主导、以简化税制为基础的税收理论“弱化”阶段。这一阶段,税收成了与公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不相融的“异物”,税制简化、税收理论削弱。1978—1991年(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税收理论研究以强化税收的经济调控功能为重点、以“两步利改税”和全面重建工商税制为重心,处于“文革”后的起步、恢复阶段。1992—1999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税收理论研究以突出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全面完善税收的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为目标。以1994年的税制改革为中心,进入一个新的更加繁荣的阶段。本文以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为主线,对我国税收理论发展50年的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两会期间提出了楼市调控新政,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房产税改革,本文以房产税为例分析税收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税收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全面的税收效率观包括政府的税收效率和纳税人的经济效率,税收公平应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既包括税收负担公平也包括其他涉税事项公平,然后从学科、自然趋势与人为结果、历时性与同时性的角度分析税收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两者关系应是辨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黄克珑 《现代经济》2009,8(2):94-96
本文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目的及原则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探讨在对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时,税收返还制度的存废问题。结果表明:继续保留财政税收返还制度与我国的国情相符,通过对其税收返还科目设置及返还金额计算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继续保留财政税收返还制度,不但有助于促进我国财政分配的纵向与横向均衡,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税收无差别待遇原则通常包括国籍无差别、常设机构无差别、支付无差别和资本无差别四方面的内容。税收无差别待遇原则是基于保护"居民纳税人"的利益而设计的,税收无差别待遇原则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居民纳税人之间的公平待遇。税收无差别待遇原则不仅体现在我国与外国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中,而且在我国国内税法中也有较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碳税制度是一国推进碳减排实施的重要工具。选取日英瑞典三个国家,从碳税政策的设定原则理念、功能定位、税收优惠内容、配套措施及政策运用手段等方面探究其碳税优惠政策的具体实践。研究发现,日英瑞典三个国家的碳税税收优惠政策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其差异性体现在减免范围、享受群体及补助形式等方面,而其共性更多地体现在政策设定的基本原理、理念、功能及财税政策运用方式等方面。上述三国的相关经验与措施,为我国碳税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经验。我国碳税政策在原则设定方面应着重突出合理税收负担、税收公平和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方面应追求多功能协调发展,加快与其他税种的税收优惠制度整合完善,同时健全“税收+财政”双重优惠体系;配套措施设定方面应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绿色金融和绿色基金多元融合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0.
税收中性原则与我国税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的中性与非中性都符合税收的效率和公平原则,一国的税收以中性为主还是以非中性为主,取决于其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我国税收在强调税收非中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强化税收的中性作用,,中促进增值税转型,适时扩大征税范围,减并税率档次;加快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步伐;重视税收国际协议的签订和执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