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增加了企业的用工风险,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带来重大的影响.面对新法企业应该做的就是顺应法律的有关规定,本文从薪酬制度的构建上说明企业应该快速治理薪酬结构和对薪酬管控模式进行动态的调整、快速的部署,这是企业面对新劳动法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
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加强企业的管理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而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失败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本文深入探讨了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问题,以期对我国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薪酬风险产生的社会背景,提出人际关系和绩效评价的不确定性在薪酬风险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在实际企业管理中,人际关系和绩效评价如何导致了薪酬风险的发生,并针对这两个方面,提出了降低薪酬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项目管理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而充满风险的管理活动,如果房地产企业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的话,就能从自身实力出发,最大限度的把握和防范风险,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先机.本文从政策、市场、法律等方面对西安市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做了分析,目的是给予房地产企业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增加了企业的用工风险,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带来重大的影响。面对新法企业应该做的就是顺应法律的有关规定,本文从薪酬制度的构建上说明企业应该快速治理薪酬结构和对薪酬管控模式进行动态的调整、快速的部署,这是企业面对新劳动法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企业内外部两方面的法律风险,具体包括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盲目提供担保的法律风险、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和其它法律风险。为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应当采取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和风险,正确适用合同担保制度,预防、规避合同项目风险,重视合同证据工作,做好合同公证、见证及建立其它法律事务管理制度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企业法律风险之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是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企业管理层、法律部门、各级员工都要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的职责,并提高自身素质,来推动防范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同时,要重点建立健全法律风险分析评估、控制管理、监控更新制度,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重大决策风险防范制度,企业合同风险防范制度和企业法律风险年度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中较常见的一种风险,中小企业在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纠纷发生时均存在各种法律风险。风险防范意识缺乏、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控制措施单一、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是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频发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优化企业合同业务流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合同法律风险预警机制以构建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及第三方ESG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抵御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国有企业履行ESG责任对企业风险的积极效应更加显著;东部地区的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更能抑制市场风险;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更能抑制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非公有制企业的困境乃至崩盘的灾难都直接或间接源于该企业没能及时有效地作好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在目前的中国,非公有制企业运作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法律适应风险、管理缺位风险、市场竞争无序的风险、用人不当的风险、融资风险、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风险、突发事件处理失误的风险、财会制度不健全的风险等风险.本文对这些风险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予以把握,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化之道,即:优化法制平台,创造良好环境;增强法治力度,实现规范管理;建立成长机制,培养新型老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有经济垄断性行业改革有所启动,民营资本开始进入,但“破垄”难度很大,要加大改革力度,突破垄断性行业的传统格局;竞争性行业国有资产重组正在推进,但推进艰难,应继续推进,寻求国有资本的合理布局。国有企业自身的制度改革,要点有三:一是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二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中央和省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已经建立,介于国资委和国有实体企业之间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模式正在探索,国有资本“出资人角色”有待理顺;我们不仅要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而且要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及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2.
信贷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民营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信贷风险,为规避这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所采取的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造成了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与间接融资体系资金供给的非对称,致使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存在着刚性缺口。必须进行金融体制创新以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对称度来填补金融缺口。  相似文献   

13.
加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法人治理结构、风险防范机制、审计监督控制、效益评价及责任追究等方向,对如何使国有企业的投资真正做到科学、民主、理性、稳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深入分析民营企业面临的金融抑制入手,根据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构建了一个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问题的分析框架,发现:信贷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信贷风险。为规避这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实行信贷配给,造成了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与间接融资体系资金供给的非对称。致使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存在着刚性缺口。因此为纾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进行金融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以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对称度来填补其金融缺口。  相似文献   

15.
从现有的有关授权经营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学界对于授权经营概念性质的界定来看,我国的国资授权经营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其所包含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也是杂乱无章。我国学界现有的国资授权经营信托法制设想与信托理念相冲突。国资授权经营信托化作为国资管理的未来方向值得肯定。具体来说,我们应改变现有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独当一面的局面,遴选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和公司担任国资信托受托人。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任、激励和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任、激励和监督机制则是关系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 ,以秦皇岛市 2 0家 60名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的问卷调查为佐证 ,通过对转型期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特征分析 ,针对国企经营者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选任模式激励无效和监督失灵等问题 ,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和实施意见 ,即变国企负责人的委任制为从职业经营者中的聘任制 ;以年薪制和股权制为主要手段 ,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 ;以外部稽查、审计和内部制衡及民主管理为主要措施 ,构筑完善有力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非市场化的利率不能反映和调整金融资产结构 ,从而分散风险 ;产权单一 ,资产结构单一使信贷事前、事后监督弱化 ,成为信贷风险的根源 ;以居民储蓄存款为主体的负债结构正在不断加大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影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再造的制约因素基础上,试图以再造的理论来探讨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并根据民营企业的特性提出适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意义重大,但目前仍是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作用,加快推进和规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