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贸易问题》2021,(2):96-112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中间投入引入议价模型,构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收入分配模型,并利用2000—2008年中国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现"U"型关系;(2)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东部地区企业、私营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3)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存在"劳动技能渠道"和"加成率渠道",但作用方向不同。为平衡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负面影响,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42个国家10年的经验数据研究制度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劳动收入效应的影响,研究证明:(1)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度越高,劳动收入占比越低;(2)制度质量起正向作用;(3)全球价值链的劳动收入负效应主要作用于低技能劳动力收入;制度质量改善,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高技能劳动力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3.
郑玉  姜青克 《财贸研究》2019,30(8):26-42
基于1995—2009年跨国制造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2SLS)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后向参与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整体上,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产生的促进作用略大;融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生产网络的生产率效应相对较大;相较于低生产率制造行业,高生产率制造行业通过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能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效应;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的生产率效应均能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但不同经济体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存在差异,即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通过前向参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中低收入经济体则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问题》2021,(2):80-95
本文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劳动力工资技能溢价(技能与非技能劳动工资之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来看,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与技能溢价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较低时,企业提高价值链参与度将提升技能溢价;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较高时,则将缩小技能溢价。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引起的技能结构(技能劳动占比)与利润率变化呈倒U型;异质性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因企业所在区域和所有制类型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通过考察市场特征对技能溢价的调节作用,本文发现地区市场一体化会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能溢价的提升效应,而最低工资制度则会强化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5.
国际生产分割对参与国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生产分割的发展可分为内涵型发展与外延型发展两种类型,前者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而后者提高了对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基于中国工业部门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生产分割和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生产分割相比,前者对高技能劳动相对需求的影响要更大一些;发生在低技能行业的生产分割的外延型发展会提高对低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从劳动力需求角度看,中国近年来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生产分割的外延型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产业集群已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价值链各环节越来越具有空间上可分布性。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将产品非战略地位的生产制造环节向更优越的发展中国家实行转移,于是企业价值链各环节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分离并重构,从而企业价值链变成了全球价值链。价值链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分离和重构,为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基于两种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从中间产品进出口和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出口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演变.研究发现:(1)自2000年以来,相对于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率(包括其构成部分)更高且其增量更大,并呈现明显的行业差异;(2)在中国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来源中,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份额在不断降低,相反,发展中国家和资源型国家的份额在不断增加;(3)中国出口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增加值与发达国家出口中来自中国的增加值两者之间的比率在下降,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该比率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4)基于增加值计算的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表明传统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在提升,且知识密集型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也有所改善.综合以上四个特征,我们认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已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劳动力市场极化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南北贸易和中国-发达国家间贸易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贸易和中国-发达国家贸易显著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极化,其中,中国-发达国家贸易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边际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还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主要因素,国际贸易是次要因素,并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极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衡量全球价值链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全球价值链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利用OECD-Ti VA提供的数据,系统描述了1995-2011年56个国家18个行业的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指数,并以此来重新考察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OLS、截面、面板和GMM的回归皆发现,相对于技术进步,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是显著影响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且参与度越高、参与位置越是处于下游,其工资差距越大。在控制了工资差距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价值链参与度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更大。子样本回归进一步揭示,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影响大于服务业;而价值链位置指数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为负,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