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WWZ贸易增加值分解,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对负面清单影响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了中间服务出口中外国增加值的比重,推动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片段化"发展;(2)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会提高大国最终服务和中间服务出口中的外国增加值比重,大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占据了更加有利的主导地位;(3)现代服务业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影响更大,服务提供流程在全球范围内更加细化。最后,针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提升我国在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夏杰长  倪红福 《财贸经济》2017,(11):115-130
服务在贸易中的作用一直被忽略,直到近年来,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我们对服务业作用的认识从作为中间投入提升到服务具有创造价值的作用.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利用最新的增加值贸易测算和分解方法,测算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在出口贸易中的作用,并初步考察了企业内置高端服务活动的价值.研究发现:(1)服务业增加值的直接出口相对比较少,主要通过隐含在制造业部门而间接出口.服务业各行业前向联系的增加值出口与相应行业总值出口的比率几乎都大于1,且该比率远大于第二产业.(2)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被低估.按增加值测算方法计算的服务业增加值出口比重达31.32%,比传统总值贸易方法计算的服务业比重(13.92%)高17.4个百分点.(3)无论是按传统总值贸易方法还是增加值测算方法,中国服务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相对较低,甚至比印度服务业出口比重还要低.(4)中国制造业部门内置的高端服务活动(研发、管理)的比重较低,导致出口中来自制造业部门的内置服务活动价值的贡献很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运用出口分解框架、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参与度,研究了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加值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2000—2014年间,增加值出口占中国光电设备总出口的70%左右,其变动以2001年与2008年为节点呈平缓的"N"形;返回本国的国内增加值占部门总出口的1%~3.3%,在研究期内持续上升;隐含在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为20%左右,显著高于其他四国,变化趋势与增加值出口相反;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指数在研究期内均为负值,从2000年的-0.130到2014年的-0.112略有上升,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差距较大;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均值为0.305,其中以后向参与为主,与美国、日本相反,说明中国该行业在全球生产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仍处于较为下游的位置。最后,本文为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增加值贸易核算以全球价值链为研究视角,考察一国或地区生产的增加值通过各种路径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最终消费品的状况。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的中国增加值出口规模呈上升趋势,1995~2011年的增加值出口比例变化显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强度不断增大,出口行业结构变化是该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生产价值链合作,重视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问题》2021,(2):96-112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中间投入引入议价模型,构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收入分配模型,并利用2000—2008年中国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现"U"型关系;(2)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东部地区企业、私营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3)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存在"劳动技能渠道"和"加成率渠道",但作用方向不同。为平衡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负面影响,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出口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文章利用OECD-WTO Ti VA数据库对我国产业的出口增加值进行统计,进而核算了我国出口产业的国内增值率,增加值修正的RCA指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我国出口产业的国内增加值总量较大,但各行业的国内增值率不高,我国出口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虽高,但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不高,许多产业处于国际竞争劣势,综合竞争能力有限,迫切需要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MFA/ATC配额取消后,我国的纺织服装业被普遍认为是后配额时代的胜利者。今天,纺织服装行业在国家间的生产分配和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在国内该行业面临着如何调整自身结构和升级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出口增加值分解模型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按照增加值进行行业和国别的分解,同时借助行业上游度、以增加值为基准修正过的RCA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在与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上主要国家或地区进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和竞争力做出新的和较为全面的衡量,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如何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进行国际生产布局、提高竞争能力和转型升级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总出口分解方法,利用增加值数据对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测算模型进行了修正。测度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和分行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幅度,且分行业制造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趋势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会对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通过对外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对制造业整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较为显著,但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刘洪愧 《财贸经济》2016,(8):127-143
本文在系统总结区域贸易协定(RTAs)和全球价值链(GVC)的发展趋势以及两者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RTAs影响增加值贸易关联的理论机制、传导路径及研究假说,并且首次利用最新开发的中间产品引力模型以及增加值贸易数据,实证研究RTAs对服务业增加值贸易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管是对于加总服务行业还是细分服务行业,RTAs均能够显著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增加值贸易关联;(2)区分不同类型RTAs的估计结果表明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RTAs开放度的加深而增强,即欧盟和负面清单类型的RTAs相比于正面清单类型的RTAs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3)区分三组不同双边国家组合的估计结果显示,只有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RTAs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发达国家之间的RTAs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我国出口在不同经济体间的分布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对于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贸易增加值方法测算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加值出口差异,并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增加值出口差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我国出口空间差异,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创造效应,而非贸易转移效应发挥作用。基于此,应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在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发展中经济体合作、持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不但在国家之间深入发展,而且延伸至一国之内,形成了国内价值链,尤其是对于地大物博、区域差异较大的中国更为明显.本文在构建嵌入次区域的全球投入产出表基础上,拓展了增加值出口和总出口增加值分解方法,对1997、2002和2007年中国各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区域的增加值贸易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总值贸易统计高估了中国各区域的贸易顺差,甚至一些区域出现传统总值国际贸易顺差,而增加值国际贸易逆差的情形.(2)中国内陆区域通过向沿海区域提供中间产品而间接实现增加值出口.传统总值贸易统计数据一般高估了沿海区域和低估了内陆区域的对外贸易贡献.(3)加入WTO后,中国各区域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快速上升,且沿海区域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高于内陆区域.但垂直专业化程度上升的结构因素各异,内陆区域主要是由与国内其他区域的垂直专业化联系加强而导致的,而沿海区域主要是由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垂直专业化联系加强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助WTO与世界银行联合建立的Integrated Trade Intelligence Portal数据库构建服务贸易协定承诺的覆盖率指标,选取Trade in value-added数据库2005年至2015年27个国家(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服务贸易协定生效在短时间内对制造业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出口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随着生效年限增加,促进效应也在加强;(2)服务贸易协定承诺的覆盖率越高,对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促进作用越强。根据国家收入水平对服务贸易协定进行分类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发达国家(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签订服务贸易协定对其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提升没有显著正向影响,甚至表现出负面影响;(2)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签订的服务贸易协定能够在生效2年后显著促进发展中国家(地区)制造业国外增加值出口。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全球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其中资本所有者相对于劳动要素供给者获益更多已成既定共识,但关于劳动收入内部结构演变及其原因的研究却显得相对不足。本文试图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变化。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降低了中等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份额,提高了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份额。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具有更明显的"高技能偏向",即全球价值链嵌入更能够提高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嵌入使得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体虽没有出现明显的"极化"现象,但已经有微弱的"极化"趋势显现。本文的研究发现为理解"逆全球化发生在发达国家,拥护全球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一国的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是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Baldwin和Venables (2013)的分析思路,构建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影响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理论模型,并利用OECD-ICIO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能够推动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提升,且更大的生产规模可以弥补地理区位优势的不足;(2)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有助于产出供应链和投入需求链拓展,且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更大,进而促进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3)行业集聚度影响作用效果,集聚度越高的行业,地理区位与生产规模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越弱,对投入需求链的促进作用越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形成的认识,并有利于推动我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与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借鉴全球价值链(GV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比较并探讨了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贸易地位及真实贸易利益。结论表明:中国已较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但在全球价值链所处地位较低,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呈"V"型趋势发展,这与出口中的国内间接附加值比重下降而外国附加值比重上升有关;制造业各行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处地位较高,逐渐向上游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能力下降明显;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提高,但呈下游化发展,且对国内价值增值贡献较小,所获贸易利益也较少。  相似文献   

16.
生产和出口价值链长度反映了一国不同行业的生产技术状况,在假定生产技术变化呈现不同方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分行业出口价值链长度测算的三种方法.由于生产价值链延长和出口结构变化,中国制造业出口价值链长度在2001—2010年期间呈现上升趋势,并不断靠近中国自OECD国家进口价值链长度值,表明制造业出口产品在向相对上游生产环节转移,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位置提升,这有助于制造业获取更多的出口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WWZ(2014)构建了中国吸收的东亚出口国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出口国增加值指标,以此分别反映中国的东亚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作用。结果表明:1995-2011年期间,中国吸收的东亚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增加值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中国主要以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形式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但重要性有所下降,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地位尽管较低,但整体有所加强。中国吸收的日韩台(地区)增加值上升速度低于中国吸收的印尼增加值上升速度,且印尼对中国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的依赖性较高。但无论作为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还是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中国在纺织业及纺织制品业等少数低技术行业对东亚经济体的影响有所减弱,在中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出口国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增加值核算框架,本文测算了中国省际地区参与双重价值链的程度,并构建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市场化改革、交通网络等对制造业增长的空间影响的实证分析框架,考察产业间关联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及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参与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均促进了制造业增长,前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存在地区的异质性,后者相反;参与双重价值链对低技术行业产出的促进作用高于其对高技术行业的作用,出口升级可促进本地制造业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为正。进口投入占比直接降低本地制造业增长,且对低技术行业产出的负效应大于高技术行业;市场化改革、交通网络和资本劳动比例促进制造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测算增加值出口视角下的劳动要素含量,对KPWW方法下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标进行改进,并利用1995—2009年WIOD数据,验证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单位增加值出口劳动含量及劳动技能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导致单位增加值出口中的劳动要素含量下降,全球价值链地位主要通过禀赋效应影响单位增加值出口劳动含量;全球价值链地位越高,增加值出口中包含的低技能劳动比重越小;由技术进步引致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扩大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出口低技能劳动含量的负效应;由资源型产品出口引致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提高,并不会使出口低技能劳动含量比重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