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些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董事加入董事会,可以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董事背景特征视角,使用2004—2016年沪深A股 (非金融上市公司) 2440个违规与配对样本,考察法律及财务会计背景 (以下简称"法会背景") 董事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都具有增加企业违规的作用,聘任法会背景董事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违规行为;相比于聘任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的企业,聘任法会背景的执行董事的企业,其违规程度更严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董事会的股权激励并未起到减少法会背景的执行董事增加企业违规的作用.本文深化、拓展了已有研究,丰富了董事会研究文献,对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减少企业违规行为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小微企业由于缺乏盈利的增长点,规模小、门槛低等因素,融资困难,严重限制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现实问题之一.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首先,小微企业内部融资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60%以上的国家生产总值,但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只占0.5%企业总量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而占90%以上企业总量的小微企业却得到不足20%的贷款余额.可以看出,小微企业的内部融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98~2001配股并且在配股后三年内受到处罚的企业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配股前盈余管理可能性越高的企业,在经营过程出现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更大;企业配股前发放现金股利的企业日后成为违规企业的可能性降低了;改变资金用途越频繁的企业成为违规企业的可能性越大,而配股前的业绩对企业是否成为违规企业没有产生影响.该实证结果支持了证监部门对企业配股前是否发放现金股利、配股前盈余管理程度、配股后频繁改变资金用途、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监管的合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生产的主体,企业行为直接关系到污染排放的多少与环保工作的成败。本文以2006-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2081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违规记录衡量企业环境绩效,检验高管薪酬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并从污染程度、竞争类型、行业周期三个角度检验行业异质性对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高管薪酬与企业环境违规概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地,行业异质性显著影响着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在重污染行业,由于治污成本较高,高管更倾向于为了追逐高薪酬而实施环境违规行为;与非竞争型行业相比,竞争型企业的高管更容易为了获得高薪酬而实施环境违规行为;与成熟型行业相比,成长型企业较高的高管薪酬会显著提高环境违规概率。因此,要想从微观企业的角度促成企业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环境绩效,一方面要完善市场机制,形成企业环境行为与市场价值的有效反馈机制,让环境绩效更加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市场机制中;另一方面则要充分考虑行业异质性,针对行业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环境经济政策和差异化的高管薪酬制度,实现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治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会信任对中国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及所导致的市场反应。结果发现:社会信任度高的地区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违规的比率;在控制公司内部治理和法律执行效率因素后,社会信任与企业违规比率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并没有改变。进一步研究表明,由于企业失信行为,投资者的预先期望会出现断崖式垮塌,使得社会信任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丧失,即当企业宣告违规时,在社会信任度高的地区其股票会出现更大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6.
企业融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融资,融资者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矗接向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有首次发行上市融资、企业债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第二种是间接融资,投资者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者通过金融机构以借贷等形式间接募集资金。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在筹资能力、稳定性、成本及风险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卖空机制能抑制上市公司违规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孟庆斌  邹洋  侯德帅 《经济研究》2019,54(6):89-105
本文以中国开启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使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卖空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公司的违规倾向,提高了其违规行为被稽查的概率,该结论在使用双重差分控制内生性,并使用PSM方法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仍然稳健。其次,信息透明度在卖空机制影响公司违规的过程中,既具有调节作用,又发挥中介效应。同时,卖空机制通过提高对公司的威慑力,从而降低其违规倾向。具体而言,股票融券余额较大、进行了股权质押以及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卖空对其违规行为的威慑效应更加明显。此外,相比领导人违规,卖空机制对信息披露违规和公司经营违规的影响更强,且随着时间推移,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融券卖空机制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治理和防范公司违规具有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博弈分析从证券市场监管的外部治理环境找出对家族隧道行为产生影响的监管因素,目标在于完善证券市场机制,加强证券监管力度,规避企业领导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经过研究,证实了违规交易的收益越高,家族投机心理越强这一舆论关注的现象,同时也发现证监会监管策略b*与家族违规的成本呈反向关系,而家族违规行为策略a*与证监会声誉损失也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1-2012年借款逾期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借款数量和借款成本两个角度检验了银行的信贷歧视行为,并以我国2003年底开始的银行股份制改革为背景,探讨了这一改革是否缓解了信贷歧视.研究发现,银行对借款逾期公司存在歧视,借款逾期的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数量较少,贷款成本较高;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后借款逾期的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贷款数量和贷款成本上的差异明显减小,表明银行股份制改革对缓解信贷歧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与独董直接辞职现象相比,独立董事以换届未连任方式完成的更迭与我国传统"和为贵"的商业文化有关,因而成为我国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独特的公司治理故事.本文实证考察独董换届"未连任"现象与公司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此揭示独董换届"未连任"现象可能传递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信号.本文的研究表明,与不存在独董未连任的对照组相比,存在独董换届未连任现象的公司在换届当年和后一年发生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显著增加,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独董未连任不是受到已披露违规的牵连,而是其发现公司可能有潜在违规行为时的主动选择;声誉机制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职业关注程度更高的独董,换届未连任所传递的公司违规信号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贷款数据研究了银企关系对公司融资成本的影响,并检验了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对银企关系作用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公司性质与贷款银行规模对银企关系作用机制有不同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同银行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中小银行比大银行更注重银企关系在贷款定价中的作用。本文还发现,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设实现了银行间信息共享,银企关系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微小企业融资困境与信贷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企业融资长期被正规金融机构边缘化的原因在于为其提供贷款"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获取"软信息"、降低单位交易成本、防范信用风险等方面更具比较优势,中小银行通过信贷机制?的创新向微小企业提供贷款能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实现金融机构、微小企业、政府等主体的共赢.本文基于数理模型简要论证了微小企业融资难,且其融资困境的化解在于信贷机制的创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台州市商业银行小本贷款案例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为微小企业融资市场正在不断深化的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崩盘与现行法律制度下小企业融资难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从降低企业成本角度考虑,应减少企业设立成本,减少企业税收成本,即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从增加融资方式方面考虑,应创造较为宽松融资环境。对企业而言,应改变有关法律规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其向社会融资的可能性,允许有限责任公司上市,降低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等多个方面解决该问题。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政府除了负有监管职责外,还应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投入及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纷纷倡导低碳经济加以应对.企业碳信息披露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选择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碳信息披露水平与企业长短期价值的关系及股权融资成本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提高碳信息披露水平不能显著提升企业短期价值,但可以显著提升其长期价值,这也间接说明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是经过厚积而显现的.另外,企业提高碳信息披露水平可以通过降低股权融资成本来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从而证明了股权融资成本的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在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积极性,推动我国低碳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2006-201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笔者检验了企业控股金融机构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与非控股金融机构企业相比,控股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了信贷融资的便利性,企业持有大量现金资产应对外部融资约束的动机较弱,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较低,并且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较严重时,控股金融机构降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作用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严重的高管代理问题会导致高管滥用信贷资金,弱化企业控股金融机构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作用.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现金持有水平权衡理论和代理理论解释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相关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理论视角,对2006~2009年间受到中国证监会或交易所处罚的违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高管人员薪酬、薪酬-业绩敏感性与公司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违规发生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过低的年度薪酬会增加公司违规的概率;与配比公司相比,业绩较差的违规公司有着较低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高管可以依据公司的业绩选择利已的薪酬-业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11)
持续不断的外部融资是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等问题。与内部融资成本相比,上市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较高,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广泛存在。目前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不断扩大、持股比例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融资政策有什么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帮助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问题是企业融资约束形成的重要原因。文章根据前期相关研究,构想了机构投资者与上市企业融资约束度量模型,为后期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6—201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代理成本角度,实证检验金融机构股权改革,特别是企业控股金融机构对于金融机构债务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改革弱化了政府控股金融机构所造成的“预算软约束”,金融机构的债务治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的代理成本下降。但同时造成企业控股金融机构获取了数量更多的信贷资金,而且控股金融机构企业获取的信贷资金数量越多,过度公款消费、投资盲目扩张越严重,企业的代理成本越高;企业控股金融机构弱化金融机构对控股企业的监督作用,形成另一种“预算软约束”。本文的结论表明,在我国金融机构股权改革中,仍需要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机构实行股权控制,同时需要金融监督部门加强对控股金融机构企业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07年到11年间,我国的A股615组配对公司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持股的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债管资金,其中包括长短期的债务资金,有效的改变企业的负债结构.另外,国有与民营公司相比,持股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债务结构与融资水平的改变较大.我们将金融机构区分类型后发现,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负债融资与债务结构的影响其主要是来自于持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20.
金 融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金融机构的违规。美国的市场机制不可谓不发达、法律制度不可谓不完善 ,但仍然有“安然”、“世通”事件中美林、摩根等大型投资银行的严重违规 ,仍然有众多基金与证券交易商合谋的大量非法交易。中国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可谓不严厉 ,但即便象建设银行这样的拥有不错口碑和形象的国有商业银行也被审计出存在严重违规经营行为 ,更不用说券商的诸如挪用客户保证金、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大量违规行为了。看来 ,再完善的法律制度 ,再严厉的政府监管 ,仍然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自律。但是 ,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经济人 ,其行为必然以效用最大化为根本目的 ,所以 ,在决定是否自律时 ,必然是以自律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之间的权衡为依据的。而政府的监管无疑也受到成本的约束。因此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 ,金融机构的自律和外部监管究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如何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 ,在存在外部监管的条件下 ,一家金融机构是否选择自律 ,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及外部监管者之间博弈的结果。所以 ,本文将通过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对上述问题加以分析。一、模型的假设条件之所以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进行分析 ,是因为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