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戴国强  孙奉军 《上海金融》2001,(8):32-33,27
关于离岸资产证券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此我们将其定义为:证券化资产的初始权益人利用设在境外的特殊目的载体(SPV)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为筹集资金的过程。在离岸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中,发行人/特殊目的载体(SPV)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标明的货币既可以与SPV所在的货币一样,也可以用第三国的货币,按证券化初始资产现金流的来源分,离岸资产证券化的种类既有本币资产离岸证券化,也有外币资产离岸证券化。我们认为,离岸资产证券化属于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的范畴,但并不完全等同于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运作,其区别在于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运作中,特殊目的载体(SPV)既可以设立在发起人所在国国内,也可以设立在发起人所在国国外,而离岸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中,特殊目的载体(SPV)只能设立在发起人所在国的国外。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意指背后有资产支持的证券化,是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以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信贷资产构成的资产为基础发行的固定收益工具,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起步较晚,要在我国顺利实施面临着法律、技术等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试点发行开元、建元资产证券的成功,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文从融资和搞活资产存量的角度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分析了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首先从银行信贷资产起步的原因,指出今后应逐步深化资产证券化,使更多的资产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可能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并导致资产流动性结构恶化,而这些因素构成了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潜在动因。本文以2012年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后的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机制检验表明,主动风险承担的提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恶化及资本充足水平的降低,是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渠道。进一步检验异质性特征,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主要促进了银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并对全国性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不仅基于银行微观行为深化了对存款保险制度影响效应的认知,而且拓展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视域,对进一步优化存款保险制度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银行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用银行信贷资产作抵押品进行证券融资的行为。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有多种,可将银行全部用做抵押的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也可以分类打包,分别证券化,既可以按资产质量分类,如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也可以按资产类型分类,如仅将房地产资产进行证券化,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以房地产贷款的资产为抵押品进行债券融资。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市场正日益国际化。站在某一个国家的角度,含有某些外国因素的资产证券化被称之为涉外资产证券化。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要想融入国际市场,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机制,高度重视涉外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适用,并根据证券化交易的特殊性实施特殊的外汇和外债管理政策。同时,政府的支持和涉外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挑选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或称贷款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ABS)是以商业银行的各类贷款资产为抵押担保发行的证券,实现再融资目的。这种被称为抵押担保证券的本息支付直接依赖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量。资产证券化不仅使得原来难以流动的贷款资产取得了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更为主动地安排资产与负债结构,而且通过资产证券化,对信贷资产中风险要素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配置更为有效,从而使参与这一活动的各方均获得收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资产流动性差,而导致资产流动性差的重要原因又是不良资产比例相对过大,因此采取资产证券化的途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资产的流动性,化解或部分化解业已形成的不良资产,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具备的一项技术。到1990年,美国尚未偿还的住房抵押贷款中,50%以上实现了证券化,进入市场流通,其结果从微观上使商业银行摆脱了资产流动性不足的困境,从宏观上提高了整个社会资金使用的效率。如今在多数发达国家里,资产证券化已经涉及应收账款、信用卡.汽车贷款.分期付款等更为广泛的领域。[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李德 《金融纵横》2014,(5):10-17
20世纪中叶以来,资产证券化在欧美等主要经济体迅速发展。我国自2005年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在盘活银行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需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逐步扩大资产证券化的广度和深度,强化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管控,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相似文献   

9.
囿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实施环境的不配套,商业银行数年来始终在各类所谓的“准资产证券化”方案的框架中徘徊,而未能真正开展起资产证券化业务。因此,建议在适当借鉴和参考国外有关资产证券化的成熟立法和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启动我国资产证券化专项立法,为实施资产证券化,有效缓解我国日渐突出的资产流动性问题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孟艳 《新金融》2007,(8):49-50
资产证券化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后,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产品。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出发,通过研究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阻碍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从发行者、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我国启动了第二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同时加快了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规模在2006年的基础上快速增加,流动性显著改善,市场成长迅速。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尤其重要。正如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所说,“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推出,既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认为,随着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外部环境的改善以及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商业银行对各种资产进行证券化将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2.
银行试水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近期资产证券化动态 1、2003年,毕融通过信托资产分层处置,处理了132.5亿元的不良资产.吹响了资产证券化的号角。  相似文献   

13.
信用风险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风险之一,如何迅速有效的监控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是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关键。本文回顾了2005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结合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特点,总结了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在新形势下利用市场化信息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邢成 《中国金融》2005,(14):36-37
巨大的转折契机和市场机遇 在我国,有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探讨已有多年,但由于诸多因素终未能付诸实施。直至2005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单位,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颁布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才真正拉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帷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资产证券化试点打开了证券化的空间,但试点证券化资产范围相对狭窄,没有触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提供了破题的一种选择。本文介绍了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发展概况、发展的市场动力、交易结构以及交易种类,并对一个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流程和特点出发,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面临的系列风险,深入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路径。在发展模式上,通过借鉴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发展实践和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涛 《中国金融》2006,(20):76-76
快速增长的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资金饥饿感”。“只要有能够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就能够实施证券化。”这一流传业界的名言总是使得希望拓展融资空间的人们为之一振。资产证券化,就是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予以重新整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赋予了证券流动性,从而增加了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提高资产周转速度,同时分散和转移了资产风险。资产证券化从本质上来说,是调整微观经济主体金融结构的一项金融技术。对投资者而言,资产证券化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新证券种类;对金融机构而言,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资产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对金融市场而言,资产证券化为市场增加了新的交易手段,注入了市场活力。2005年,被中国金融界盼望多年的资产证券化终于走上了前台,进入实践操作层面,古川令治先生与张明博士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资产证券化手册》一书偏重于业务操作,可谓应时之作,对于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帆 《金融会计》2005,(10):12-14
为规范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2005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金融创新的结果,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可将本应持有的到期贷款转化为可流通的资产证券。资产证券化源于美国住房抵押款证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亚洲市场,近几年来,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运用的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然而,由于国情不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运用还存在许多有待规范的问题,其会计处理就是一例。本文在评介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美国的次按危机,给当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投下了沉重的阴影。本文通过回顾资产证券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展示了资产证券化在化解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流动性失衡风险过程中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次按危机之后对资产证券化新增的风险自留和信息透明、结构简单的监管要求,实际上已使得资产证券化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