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开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更好地解决我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开封市尉氏县作为河南省首批1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2003年9月全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2.
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长期性和迫切性的重大问题。反贫困是维护社会稳定、解放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贫困人口数量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贫困人口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在众多的致贫因素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大病的自付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非食品支出的比例超过一定门槛值时,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会增大因病致贫或返贫的概率。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4年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有效识别贫困家庭,探究因病致贫发生率。大病冲击使贫困发生率增加15%,总财富减少6.9%。我们还发现医疗保险、社会资本及民间借贷对因病致贫都具有缓冲效应。这三种缓冲垫具有各自比较优势:医疗保险对中低收入家庭或中高疾病风险家庭缓冲效应显著;社会资本的缓冲效应只存在中高收入家庭或高风险疾病家庭;民间借贷只对低收入家庭具有缓冲效应。因此,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应合理利用缓冲垫,提高大病冲击的抵御能力,降低因病致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举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不仅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健康保护,而且与农村的贫困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举措之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在贫困地区得到实施及完善。而仅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贫困地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医疗条件、资金筹集及运营、医疗管理及监督、法制建设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2020年底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全国范围内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很多地区贫困脆弱性依然存在。目前,辽宁省农村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因健康状况变化致贫、返贫的风险,有关部门应从强化健康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健康防贫”识别机制、提高“健康防贫”精度等方面,提高农村居民抵御健康风险冲击的能力,从而为辽宁乡村振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大病的自付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非食品支出的比例超过一定门槛值时,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会增大因病致贫或返贫的概率。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4年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有效识别贫困家庭,探究因病致贫发生率。大病冲击使贫困发生率增加15%,总财富减少6.9%。我们还发现医疗保险、社会资本及民间借贷对因病致贫都具有缓冲效应。这三种缓冲垫具有各自比较优势:医疗保险对中低收入家庭或中高疾病风险家庭缓冲效应显著;社会资本的缓冲效应只存在中高收入家庭或高风险疾病家庭;民间借贷只对低收入家庭具有缓冲效应。因此,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应合理利用缓冲垫,提高大病冲击的抵御能力,降低因病致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是否能有效缓解农户的因病致贫?缓解作用程度如何?哪些因素又会制约新农合对农户因病致贫的缓解作用?厘清这些问题是完善新农合制度、保障新农合目标顺利实施的前提。 方法/过程 基于生存分析视角,采用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数据,对新农合的贫困缓解效果及其异质性展开研究。 结果/结论 新农合对因病致贫的缓解作用因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医疗服务供给状况而存在差异: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及医疗服务供给状况较好的地区,新农合显著降低了农户因疾病陷入贫困的风险;而在道路状况较差、没有公共汽车站、医疗床位数和医务人员数较少的农村地区,新农合对农户因病致贫的缓解作用不显著。以上外部环境因素对新农合反贫困效果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8.
2000年以来,我国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农村致贫因素以及贫困表现形式都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村贫困的识别已经从静态收入需求单维向动态多维转变。运用Alkire和Foster关于多维贫困的分析框架,构建包括教育、健康、卫生条件、生活状况等7个指标的农村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选取6个年度CHNS面板样本数据,分别从剥夺视角和需求视角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识别、追踪和分解。前者分析农村多维贫困情况,并对致贫因素进行甄选;由于目前收入仍然是衡量贫困的核心指标,所以后者从需求定义出发,对贫困人口的不同贫困程度进行研究,考察非收入贫困群体中存在的隐性贫困问题,依据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排斥"与农村"新贫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趋于缓慢,农村"新贫困"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新贫困特点,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返贫致贫的制度性原因,在于农民经济、政治、社会权利缺失.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三期数据,从灾难性医疗支出以及贫困脆弱性入手,采用OLS模型、Probit模型和PSM-DID模型,分别考察了基本医疗保险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因病致贫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初期,虽然有效减轻了患病居民的贫困脆弱性,但对于减轻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在基本医疗保险的成熟期,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地增长,居民自付的医疗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因病致贫没有得到更有效的缓解;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减贫效果大幅提升,住院行为的发生不再显著降低个体的贫困脆弱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将基本医疗保险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精确识别贫困脆弱性较高的居民,并提前予以补贴帮助,避免发生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11.
开展大病医疗保险工作,是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迫切需要.大病保险制度作为当前我国政府推出的一项新兴医疗保障制度,需要我们在贯彻和落实的实践中,积极把握中央指导精神,努力追求制度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国情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全面建立,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会更加复杂,救助需求、救助方式也将趋于多样化.本文主要对农村中特殊困难低保户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及致贫原因来对农村特殊困难人员进行分类,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不同标准合理制定相应的救助政策,使农村中的特困人员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利用CHARLS2015和2018年两期数据,实证分析实施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的政策效果。研究表明,城乡医保并轨政策对于居民自付医疗费用比例和贫困脆弱性的降低影响显著,而对于自付医疗费用的降低影响不显著;总体来说,该政策对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有较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防范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细分人力资本维度并基于贫困的多重视角,总结我国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对促进非农就业、农户减贫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面板数据,结果表明:更高水平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户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和降低贫困脆弱性,且教育的边际作用大于健康;劳动力非农就业在人力资本促进农户减贫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且在教育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方面作用相对更大;不过,家庭抚养负担反向调节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中介效应。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未来防范农村返贫致贫及治理相对贫困值得延续以往的有益经验及道路,大力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促进劳动力非农就业,特别是坚持发展教育扶贫,通过扶智赋能来持续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无缝衔接: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存在大量困难群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极为突出。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无缝衔接是能够实现农村困难群体“病有所医”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制度,所以在衔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的主要制度安排,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提高农村经济困难群体卫生服务利用、实现卫生保健公平的基础。只有两个制度有效衔接,才能在我国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衔接的内容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两大制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淑静 《现代经济》2007,6(8):78-8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以来,各地都在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运行模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解决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本文在归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补偿模式和经办模式的基础上,试图探索适合推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严重,并给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城市贫困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因此要缓解城市贫困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社会救助;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并扩大覆盖面;加强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救助指的是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因病、灾、缺少劳动能力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对象,采取物质帮助、扶持生产等形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是克服贫困,农村现实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决定了农村社会救助的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文君 《全国商情》2012,(11):45-46
中国城市医疗救助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在医疗救助体系当中发挥重要功能,医疗救助旨在解决贫困人口中的疾患者的疾病问题,并对解决病贫恶性循环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城市医疗救助体系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