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经济已开始进入重化工业阶段,2002年全国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60%。长期以来以工业“轻型化”为特征的福建省,在2002年重工业开始接近轻工业比重,而且增长率比轻工业增长率高出7.2个百分点。2003年,本省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26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显然,本省工业已进入“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变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区位优势理论,通过南通市的重工业单项指标、劳动力区位优势、GDP区位优势,计算出南通市产业重型化具备的条件,结合南通市产业政策与产业布局,得出南通市的产业重型化优势已经初显端倪。  相似文献   

3.
谢军  李玲 《经济论坛》2006,(22):13-15
一、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产业选择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当前,产业集群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是不争的共识。基于此,处于产业集群空白阶段的西部各省都已把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但西部地区缺乏产业集群发展所依赖的发达市场条件和创新环境。因此,在产业集群发展初始阶段,西部地区应不同于东部地区或其他发达地区,首先应以政府为主导,根据本区域优势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宜的产业来实施集群战略:1.市场条件限制。虽然集群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的,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但是,西部地区大多数都处于开发阶段,缺乏发达市场条件和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吸纳的劳动力也先后经历了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以本省农村劳动力为主和以外省农村劳动力为主三个阶段。随着产业和劳动力的持续集聚,珠三角地区产业重型化和高技术化趋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向。产业转移是企业的自发的市场行为,政府主要起引导和服务作用。周边欠发达地区要抓住珠三角产业向外转移的契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由大规模异地转移向就地或就近转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全世界聚焦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产业和哈萨克斯坦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获得巨大利益之时,哈萨克斯坦政府在积极推动本国非能源产业的发展,如粮食产业的恢复,核能等新能源的研发,轻工业产能产量的提高和产值的增加等。本文以纺织业为例,深入分析了该产业在哈萨克斯坦发展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对策,以此管窥哈萨克斯坦轻工业发展的真实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经济已开始进入重化工业阶段,2002年全国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60%。长期以来以工业“轻型化”为特征的福建省,在2002年重工业开始接近轻工业比重,而且增长率比轻工业增长率高出7.2个百分点。2003年,本省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260  相似文献   

7.
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市场前景广阔、能增加该地区产值的特色产业已逐渐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成为投资主体单位金融部门关注的焦点。调查云南的特色产业-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融资对策。  相似文献   

8.
工业重型化是工业化发展过程的必然阶段。但是,世界性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给缩短工业重型化过程、加速新兴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无锡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较早进入了工业重型化阶段,重化工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也给无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目前无锡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已经跃上了9000美元大关,进入了转型发展、优化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要求尽快跳出工业化常规演进的路子,以科技创新为前提,以信息化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工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重新重工业化与振兴老工业基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决定,中国走了一条先重工业、后轻工业、再重工业的工业发展道路,现在正进入一个重新重工业化的阶段,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重新重工业化的契机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决定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应是发展拥有比较优势的重工业;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发展重工业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经历了形成期、成长期与成熟期三个演进阶段,不同的演进阶段其演进的动因也不同。目前,我国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总体已步入成长阶段,东部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整体实力优于中西部地区。长三角与珠三角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已进入成熟阶段,集群合作创新能力是其演进的主要动因;环渤海与东北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还处于成长阶段,企业发展能力是其演进的主要动因;西部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基本处于形成阶段,集群资源与环境因素是其形成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用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战略。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值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对许多地区而言,在产业发展起步阶段,由于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较低,寻求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促使当地关联企业走向产业集群的路径是一项既现实又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西部大开发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特别是产业发展成为关键。中央审时度势,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存在重要的互动关联,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2006-2014年新疆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新疆第二产业通过产值的增长能够有效带动城镇化发展,但就业吸纳能力有限,特别是能源、化工等资源型重工业,而产品附加值高、就业吸纳能力较好的轻工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关联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吸纳就业方面表现出很大优势,其中现代服务业与城镇化的关联作用强于传统服务业。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新疆城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分析表明,新疆区域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重型化特征,区域重点扶持产业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通过优化宏观及微观制度环境、发展新技术产业等措施来提升新疆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区域间差距,对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在不同产业增加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会产生不同影响。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并考虑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构建知识产出函数分别探讨在领先地区和追赶地区不同阶段内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在领先地区和追赶地区均有助于地区产业创新;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领先地区创新产出一直有促进作用,在追赶地区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促进作用。〖JP〗  相似文献   

16.
郭雯  何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97-198
随着中国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的逐渐消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逐渐凸显,中国进入了产业结构优化的集中调整期。提出并分析了影响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资源禀赋、交通运输、产业基础等,指出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避免的三个误区,建议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杜绝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进入第二轮高峰期,而且,投资的重点区域已从珠江三角洲,闽南地区转移到长江三角洲。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工,如何在台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抓住机遇,承接辐射,从而不断壮大长三角地区IT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新兴的IT制造业基地?这是事关长三角地区及至我国IT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长三角地区承接台湾IT产业转移进行初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温州发展了鞋业、服装、皮革、眼镜、制笔、打火机等一批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这些产业利用成本、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和产业分工,获得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成为温州现有工业的核心部分。据统计,2002年温州鞋类、服装、印刷包装、皮革、塑料制品、眼镜、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88亿、146亿、112亿、71亿、65亿、46亿、22亿,温州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3强。  相似文献   

19.
从南伞的实际出发,充分阐述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着管理粗放,产值极低,效益欠佳,无优势品牌;无企业带动等问题以及发展核桃产业与农村致富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利用条件、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建立保障机制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福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方针指引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建立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500.23亿元,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25%.全省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生物与医药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越来越多,进一步增强了全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和出口创汇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