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郑一争 《魅力中国》2014,(1):340-341
实证研究方法早已在法学研究中得以充分重视和广泛适用,而在国际法学尤其是理论性研究众多的国际私法领域内尚未被全面引入。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推崇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这恰恰是国际私法领域目前迫切需要的元素。本文将就国际私法领域中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界定、论述其必要性、对其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适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反致制度是国际私法中一项重要的也是争议较大的制度,我国现行立法对反致问题未作明确规定.我国未来立法应明确接受反致,同时应正确认识反致在国际私法中的作用,使之能够在调整涉外民事关系中发挥维护国家利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则区别说、意思自治原则、法律关系本座说、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国际私法领域影响比较大的几种学说,无论对大陆法系国家或者是英美法系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成文的国际私法产生之前,学说扮演了国际私法主要渊源的角色。即使在成文的国际私法产生之后,学说也因其超前预见性、论证合理性和时代发展性有成为国际私法渊源的天然优势,另外,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特点、各国的法律传统和立法实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说作为国际私法渊源的地位。鉴于以上理由,在不久的将来,学说作为国际私法渊源的地位会得到广泛的承认。  相似文献   

4.
法则区别说、意思自治原则、法律关系本座说、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国际私法领域影响比较大的几种学说。无论对大陆法系国家或者是英美法系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成文的国际私法产生之前.学说扮演了国际私法主要渊源的角色。即使在成文的国际私法产生之后.学说也因其超前预见性、论证合理性和时代发展性有成为国际私法渊源的天然优势,另外,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特点、各国的法律传统和立法实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说作为国际私法渊源的地位。鉴于以上理由,在不久的将来,学说作为国际私法渊源的地位会得到广泛的承认。  相似文献   

5.
何智慧 《特区经济》2007,216(1):222-224
国际私法是一门充满争论的法律学科。对国际私法调整对象这一基本问题学术界也存在激烈争论。本文回避了对国际私法调整对象作出“一言以蔽之”式的定义,而力求对该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周琳 《特区经济》2012,(6):237-239
现代国际私法的实践表明,意思自治原则已在法律适用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采纳,从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和交易理论分析,它不仅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还存在相当的合理性。但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并不是彻底的自治,它依然要受各国国际私法的规范和调整,"限制"不等于"抑制",它依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慧颖  边锋 《辽宁经济》2002,(10):54-55
20世纪初,欧洲的国际私法学者开始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冲突法规范及其法律适用理论,以弥补传统冲突规范的机械性和僵化性带来的弊端。20世纪中期以来,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出现了一股抨击和批判传统国际私法冲突规范的潮流,引发了冲突法学革命,推动了冲突法学说和制度逐渐由传统观点向新观点过渡,学术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新的国际私法理论主张,通过灵活性冲突规范对传统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这种主张实施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14门骨干课程之一,它除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外,难以掌握性也很突出。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课程特点,提出国际私法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姜曦 《重庆与世界》2011,(17):35-37
国际私法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14门骨干课程之一,它除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外,难以掌握性也很突出。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课程特点,提出国际私法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88年1月1日正式对我国生效.出于对当时国内经济环境刚从计划经济转型,处于起步阶段的考虑,以及从保护国际贸易的安全性等相关因素出发,我国政府交存核准书中对《公约》中规定的因为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公约做出了保留.这项保留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合理和必要的,但是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国内法律制度的充分完善,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另一缔约国法而适用《公约》的情况不会对当事人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可以撤销此项保留.  相似文献   

11.
Exploring the Limit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The paper examines extensions of 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several situations that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covered before. The basic result is the positive one that a country’s pattern of trade will b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ts relative autarky prices. The first extension is to situations of unbalanced trade. The second extension is to an economy with domestic distortions. Finally, the third extension is to a lumpy country model, in which regions of a country may differ in various ways, including differences in factor prices.  相似文献   

12.
旅游合同是私法主体之间确定权利义务保障和谐旅游的法律文件。但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我国还没有一部规制旅游活动的基本法律,学界对于旅游合同的理论研究也很单薄,这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然而在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已成为广大旅游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私募权益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从一个美国独有的现象发展到了那些从未有过私募权益资本的地方。而各地区在引入和培育私募权益资本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多自身的特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私募权益资本的增长受挫,但其主体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应对、调整和继续发展则引人关注。本文在总结近十年全球各主要地区私募权益资本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私募权益资本市场结构和交易方式的新变化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对私募权益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华  刘金锋  文亚青  唐炜 《特区经济》2007,226(11):125-127
21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中国民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试图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出发,为中国广大民营企业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作好私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试图针对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系统阐述在私营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管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杏飞 《特区经济》2006,210(7):314-315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是通过网络侵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侵权案件,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确定管辖的依据有别于一般侵权案件。确定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必须立足于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以未来《民事诉讼法》构建的三审终审制为制度背景,有利于平等保护当事人实体权益与程序利益。原则上以协议优先和原告所在地为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以基层法院作为初审法院,适当兼顾案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刘会平 《特区经济》2008,(11):145-146
增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化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非常重要。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劣势,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克服对技术创新"神秘化"、"专家化"的错觉,善于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李尚志  王恒  薛荐戈 《特区经济》2006,(11):314-316
风险投资机制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其各项制度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风险投资企业资本制度进行探讨。结合最近修订的《公司法》有关精神,笔者认为新《公司法》在风险投资企业的出资方式、利润分配、资本规模、资本退出机制等方面的创新设置,将大大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We report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alternative rules in innovation contests when success may not be feasible and contestants may learn from each other. Following Halac, Kartik, and Liu (in press), the contest designer can vary the prize allocation rule from Winner‐Take‐All (WTA) in which the first successful innovator receives the entire prize to Shared in which all successful innovators during the contest duration share in the prize. The designer can also vary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olicy from Public in which at each period, all information about contestants' past successes and failures is publicly available, to Private, in which contestants only know their own histories. In our setting, the optimal contest design in terms of maximizing the probability that at least one innovator is successful depends on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innovation, given that innovation is feasible. Under some parameters the designer will prefer a WTA‐Public contest; while, under others he will prefer Shared‐Private. Our experimen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Private disclosure contests behaviorally dominate Public disclosure, regardless of the prize allocation rule, and moreover that Shared‐Private contests dominate WTA‐Private cont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