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合中日两国的人口特征数据,实证研究了中日两国老龄化过程的差异、老龄化对两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政府应对老龄化的政策。研究发现日本老龄化比中国提前约20年到达,在未来持续老龄化的作用下两国人口特征会趋同;日本养老金体系、储蓄率以及产业结构受老龄化的冲击比中国更严重,中国老龄化的负面问题目前还没完全暴露。日本政府通过积极的生育政策、移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银色资源开发政策以及产业调整政策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经济社会政策显得相对迟缓与保守,目前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效果都不明显,因此,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人口政策、生育配套政策、产业政策以及高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应对潜在的老龄化威胁。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口统计和预测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在2013开始下降,之后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水平逐步向发达国家趋同。由于人口结构变迁的不可逆性,只有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才可能实现富裕与老龄化的同步,解决"未富先老"问题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中等收入阶段结束人口红利期,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等方式来填补人口红利消失所产生的增长缺口,其中转变政府参与经济的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中国依靠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部分生产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妥善解决要素禀赋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从刘易斯拐点理论入手,通过分析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根据中国现有的人口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得以从谋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出发,提出了我国老龄化需要深入关注的几个问题。如,有关老龄政策、老年人健康问题、中国人口理论、人口发展模式、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特殊群体的养老、人口年龄结构调整等问题的研究。加深对以上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是我国在劳动力和人口方面所呈现的重要趋势。本文利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型探讨了剩余劳动力转变对二元经济产出的影响,以及存在剩余劳动力和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两种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建立VAR模型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剩余劳动力和二元经济之间的数理关系,得出老龄化和剩余劳动力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预测分析框架,采用递进生育人口发展模型与年龄移算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低生育率下区域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已经步入超低生育率地区的生育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不仅不会带来生育率和人口规模的大幅反弹,而且还有助于缓解人口规模峰值过后老龄化给人口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未来劳动力人口供给不足及其经济负担过重问题,确保区域人口安全及人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尤为如此,中国经济腾飞赖以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红利在老龄化的进程中面临着重大危机,以往研究者关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可以给我们以启发,我们需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从长远角度来处理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从而正确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人口的变迁。从人口的自然结构角度和社会结构角度对城乡人口变迁进行综述,可以总结出人口流动对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变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促进了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我国国民素质、调节了产业分布,同时,又对城市的流动人口定居、融入城市和农村家庭的稳定、农村劳动力的短缺等问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国历史投入产出数据,在总量生产函数框架下,测度改革开放以来100个经济体生产要素绩效,比较中国经济生产要素绩效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异同,得出如下结论:(1)在过去近40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经济出现资本绩效不断下滑、劳动力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绩效于近年来稳步上升的趋势。(2)中国劳动力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绩效在全球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在资本绩效降低、人口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如果无法切实提高劳动力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绩效,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受到影响。(3)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生产要素绩效的变化实质上是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体现,面对传统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红利效应日益减弱现象,中国经济需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激发自主创新能力等途径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充分挖掘人口资源优势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2000—2021年劳动要素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作用与门槛特征。结果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红利与教育红利长期存在,教育红利一直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而在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人口红利的波动特征更为明显,人口红利与教育红利随着产业合理化水平的提升而减弱,随着产业高级化的推进而增强。由此提出,要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稳定人口增长速度,促进教育人力资本的持续提升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相比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我国关于老龄产业的学术研究起步晚,成果较少,且微观分析和定量分析不足;应强化关联性研究,细化和深化分环节研究,注重定量研究以及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全面回顾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区域市场差异等角度总结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制约因素、发展对策以及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老龄产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GMM)分析方法,分析1996—2011年我国省际数据。研究发现,当年FDI仅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上一年度FDI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负向效应,但仅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滞后2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滞后3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创造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利用1997—2008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hift-share模型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近10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业内技术效率的提高,但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也不可忽视;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效的,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理想;各区域内部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呈现分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劳动力要素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间接影响着制造业各行业的工资差距。贸易开放通过部门间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外贸结构的变迁效应、名义关税下降效应、发达国家的"外购"效应、技术偏向的技术进步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六个方面的传导机制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加大教育投入、发挥贸易对低收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传递效应、打破行业劳动市场的分割、给予加工贸易相应的政策扶持、采用政府再分配手段等措施有助于缩小行业间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根源在于以下几点: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廉价劳动力导致加工贸易顺差的持续攀升;高储蓄率和低消费倾向;国际生产能力转移;真实汇率水平偏离了均衡汇率。从长期来看,单纯扩大出口并不利于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扩大出口必须相应地扩大进口,通过进出口规模来扩大国内与国际经济资源的转换,这样,才能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疆人口现状,采用Verhulst人口发展方程对新疆人口总量、老年人口数、老龄化指数、劳动力指数、抚养指数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新疆人口在2007年至2050年内还将继续增长,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3 000万人,老龄化指数上升到0.566 3~0.586 0,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10.00%~10.55%。按国际化标准,新疆将在20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人口总量和老龄化指数将持续增长。抚养指数继续上升,到2045年,老年抚养指数将超过少儿抚养指数。社会负担主要来源于人口老龄化。该结果符合目前人口发展趋势,可以为相关人口政策的制定给予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龄人口的生存状况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而北京又是全国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本文以密云县老龄人口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分析当地老龄人口的收入与支出状况、生活和健康及医疗状况,结果表明:当地老龄人口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且其收入构成多样化、城乡养老及医疗保障差别大、慢性病患病率高、情感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其根源主要在于老龄事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养老保险政策差异大、医疗保障起点低等,进而提出了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做好老年福利设施建设规划、积极发展老龄产业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剧,给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老龄化使储蓄率降低,也使劳动力供给短缺。运用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安徽省统计年鉴资料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经济学分析。经济是基础,加速安徽省国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投资与储蓄比例,增强经济增长实力,能够将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促进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改善了我国未来劳动力的水平和结构,但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如此规模的毕业人数,给2013届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次调研进一步分析了财经金融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