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首先界定了三大经济圈的空间范围,通过建立经济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在统计软件SPSS的支持下,计算出工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得分。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武汉经济圈工业投资环境的特征,为促进武汉经济圈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武汉经济圈工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水平,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能力是武汉经济圈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经济结构大调整中,武汉经济圈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文中认真分析了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各单项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要使武汉经济圈不断发展,提高自向创新能力和圈内其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论"中部崛起"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的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随着"中部崛起"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武汉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边缘化的状况以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塘三大经济圈,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力量。随着这种由产业链、城市群组成的大经济圈的形成,中国的地区竞争出现了新格局:由过去单一城市之间的竞争,转为依赖大经济圈综合生产力的竞争,进而形成大经济区之间的竞争。 提出建设“武汉经济圈”,把握“武汉经济圈”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对于推进武汉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早期介入,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和预防为主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战略开发的全局性影响、累积性影响和附加性影响,使宏观、抽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于实际开发的全过程,成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保障,保证了武汉经济圈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是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时期武汉发展的战略任务,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不断提升武汉工业竞争力. 一、武汉工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武汉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显示出了较强竞争力,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这5个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沈阳、成都、杭州、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副省级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总量偏小、结构偏重、地位偏低、民企偏少.  相似文献   

7.
目前,武汉城市圈正在如火如茶地发展中,本文采用SWO丁方法,分析了咸宁融入武汉旅游经济圈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试图从旅游视角探索咸宁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之路。并在SWO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贤福 《资本市场》2002,(12):77-78
<正> 近期,我国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公布了2002年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对大陆地区(4个直辖市、22个省及5个自治区)的88个城市进行了投资环境评估,该项评估系参考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竞争力评估架构,对台商赴大陆投资及对大陆各城市改善自身投资环境和提升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区域金融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我国目前产业规模最大的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在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领先于武汉城市圈。本文通过对比两个都市圈的金融发展现状,分析造成差距的主客观原因,为加快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步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强大的拉动力,城市圈已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武汉城市圈从2002年开始规划并逐步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EEE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29个具体指标组成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2005-2009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子系统在2005-2008年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但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持续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社会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在2005-2009年期间一直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但资源环境子系统发展速度较慢.综合分析,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在2005-2009年期间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制造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运用偏离份额法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表明,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两大区域在电子通信制造业领域都拥有了领先全国的结构与区域竞争优势。然而,在其他制造业领域,珠三角由于未能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及时提升产品技术层次和劳动生产效率,致使原有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迫切需要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加强城市职能分工等角度寻求转型之路。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的制造业结构偏差问题更加突出,纺织业等传统制造业亟需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产业转移之后的升级能力与价值链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江南论坛》2004,(1):17-18
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得风气之先,吸引港澳资金,凭“三来一补”迅速崛起了加工业。粤货大举北上,使长三角上一度“喝珠江水,吃广东粮,穿岭南服”。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开放浦东,强劲带动江、浙经济发展,出现“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两大三角洲争雄竞胜的局面。到2003年上半年,广东的GDP增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一直有所依赖的比较优势、成本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正逐步减弱。区域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包括能源、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已经成为紧约束,以原有产业结构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达到静态极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日益紧迫。本文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安全的意义,并提出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有利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应对措施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谭克  路瑶 《当代财经》2003,(5):90-93
根据1995年和2000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的产业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对工业的39个具体行业作了详细的分析,指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对长江三角洲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而且是稀缺的。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比较研究发现,近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本提升最快,其次是京津冀地区,再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的人力资本竞争力在三个区域中,综合优势明显。各个区域应根据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调整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以保持不同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由经济发展迈人到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宽阔的视野考察思索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a massive collection of data,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wo export-oriented regional economie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It is shown that both of the deltas have made spectacular progress in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catching up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 has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from a Pearl River Delta-dominated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gether dominate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 primary difference in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se two deltas is that foreign trad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lies more on processing trade, while tha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more government-oriented with special political zones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its foreign trade.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旅游合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苏浙沪各省市应进一步消除合作障碍,完善旅游合作机制,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构建长三角旅游联合体和国际旅游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