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西方世界品牌游戏规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企业有非常之多的成长际遇与机遇.在成长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有丰富各异的成长路径,既能有前瞻理性如西方企业通行的游戏规则,也可以有现实如企业家无任何逻辑的机会导向的成长模式.国内市场丰富的成长机会和投资机会让品牌的多元化和单一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是否能保证业绩和利润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投资与合作》2007,(5):I0014-I0015
获奖感言: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 沈南鹏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 张帆 谢谢大会颁给我们红杉资本这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奖项。去年我们是新秀,今年我们的品牌很高兴得到了业界的承认。现在中国的风险投资方兴未艾,“泡沫”有限。但是说老实话,真的帮助企业成长,并且可持续成长的模式还在探讨之中,我们愿意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好的世界品牌而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外资》2009,(1):40-43
纵观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成长经历,它们都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品牌国际化战略。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的路上,虽然有很多产品做到了世界第一,但真正被世界接受的品牌还是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4.
一个成立于1996年,靠2000万元起家的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缘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能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近10亿元,总资产达10多亿元的一流品牌企业?经阁集团董事长张国华是这样解释的:“我始终认为做企业最终就是做品牌,企业成长过程就是品牌成长过程。做企业,要有霸气;做品牌,要有虎  相似文献   

5.
我们需要培养中坚力量,应该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标准.自己的品牌,如果没有这批中坚力量的企业成长起来,中国怎么对国际金融开放?  相似文献   

6.
刘蓉 《会计师》2014,(11):13-14
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率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充分考虑公司成长机会和自由现金流量差异的基础上来研究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存在高自由现金流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倾向于过度投资,不过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会因公司成长机会高低和持有自由现金流量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刘蓉 《会计师》2014,(6):13-14
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率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充分考虑公司成长机会和自由现金流量差异的基础上来研究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存在高自由现金流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倾向于过度投资,不过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会因公司成长机会高低和持有自由现金流量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品牌营销之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转向品品牌营销的原因是:买方市场的形成使消费者消费行为由理性消费转为感性消费;同类产品的功能差异越来越小;技术进步使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顾客的品牌忠诚可为企业提供喘息的机会。中国企业品牌营销的误区是:名噪一时的品牌就是名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品牌延伸过度;品牌保护不利;品牌定位不明确;不充分定位;求全定位;可疑定位;名牌与豪华高档相等同。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问题的关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杨治(1985)首次将西方的产业结构理论介绍到中国来。之后,我国学者借鉴有关西方理论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和路径。本文所涉及的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研究则认为,加工贸易企业的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价值链升级,着重点在于自有品牌的研发和营销。  相似文献   

10.
姬虹  曾成桦 《深交所》2007,(11):77-78
以自身技术实力为驱动的渐进成长策略,才能最终提升品牌。中国汽车业的自主研发时代已经开启。  相似文献   

11.
企业依赖于新建和并购这两种方式而成长。不同方式各有优劣,选择何种方式将受多种影响因素。本文在回顾企业成长理论并借鉴彭维刚(2007)企业战略资源特质—发展环境的逻辑框架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制度背景,并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年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企业成长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企业成长普遍存在新建偏好,且国有控制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2)从发展战略看,与西方理论预期不同,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长速度等与公司成长方式选择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3)从资源角度,人力、技术与品牌等资源优势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采用并购方式;但财务资源与实力与成长方式选择间并不直接关联;(4)从发展环境看,企业在并购或新建方式选择时,应以企业所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为依据,以适应或克服市场环境之不足。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所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用并购成长模式,反之则倾向于新建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国际融资》2008,(3):57-59
临近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之时,西班牙知名品牌论坛组织与西班牙出口与投资部门合作,在西班牙使馆经济商务处的支持下,在京举办了“品牌影响力座谈会”。会上,全球品牌顾问专家——Interbrand公司的西班牙董事Oonzalo Bruj6展示了Interbrand公司最新的两个研究成果,西班牙品牌在中国的形象和中国品牌的形象。那么,中国品牌在海外是否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中国制造对中国品牌是喜是忧?谁家是让世界承认的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应向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学习什么?这份Interbrand2007中国品牌研究报告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作了详实分析,且看  相似文献   

13.
DCM人丁兴旺     
回顾与展望 DCM认为投资中国的项目还是最踏实的,中国还可以吸收更多的资金,因为中国的机会比其他地方好很多。2006年我们投资的每个项目都各有千秋,各有长处。我们投资的项目首先要是行业第一名.其实如果不是第一或第二名的话,那它的成长速度必须是最快的.最后.如果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话,那项目一定是要能带动一个全新的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卫浴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及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卫浴市场品牌的竞争现状整理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对生活的要求高了,让中国市场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国内卫浴企业要在竞争愈演愈烈国际化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要品牌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5.
艾亚 《国际融资》2014,(5):15-16
刘平均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多年从事品牌战略的研究与推进工作,并针对中国现存问题,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提交了有关《实施品牌战略.建设经济强国》的提案。采访中.刘平均先生强调指出:“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已掌握的国际品牌价值评价话语权.打造我国良好的促进品牌成长的环境,我建议实施品牌战略,建设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6.
刘亚杰 《云南金融》2012,(3X):102-102
企业发展的根源在于企业品牌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品牌国际化已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当今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但能位于国际范围内的中国品牌却寥寥无几。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对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使中国品牌能真正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企业发展的根源在于企业品牌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品牌国际化已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当今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但能位于国际范围内的中国品牌却寥寥无几。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对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使中国品牌能真正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文献 《证券导刊》2012,(7):71-72
受益于人均消费量上升和价格上涨。中国葡萄酒行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年均增长可达到20%左右。由于张裕在品牌、管理.营销、产品结构上较主要竞争对手优势明显。持续成长可期,我们维持对公司。强烈推荐”的评级,如遇回调。就是买入良机。  相似文献   

19.
战略是以未来为主导,与环境相联系.以现实为基础,对企业发展的策划、规划、它研究的是企业的明天。在中国,以前对研究企业战略发展重视不够,仅仅是近几年才有所强调。中国的企业短命的多.长寺的少,原因之一便是不重视发展战略。刨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刨新就没有动力:刨新是一个过程,可以说企业的成长过程是不断刨新的过程。创新又是一种较量,要围绕着种种不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进行刨新一刨新也是一种挑战,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金融品牌的现状:一是有品牌的机构和产品少.好的品牌极少;二是有品牌意识的^更少;三是有潜在价值的品牌“机会利润”损失很大;四是公众对金融品牌消费意识极弱。那么,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改变品牌建设落后的状况呢?一要把品牌建设纳入全行的整体战略。二要制定品牌管理长期规划,规范品牌管理与标识应用,建立品牌核心价值及定位,使品牌不断得到延伸和提升。三要推行全员品牌管理,实现品牌人格化。要立足培养品牌经理.造就—批有拓展银行品牌市场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四要实施有效的营销传播,扩大品牌影响力。金融品牌一经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