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构建城市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文化建设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当前科学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一、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观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说到底是发展问题,但社会发展并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也意味着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状况固然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但不是唯一的尺度。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正如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曾敏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11,(6):292-29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家庭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阻碍。依据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基础、表现形态和制度决定,分析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的产生背景、社会构成和结构成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途径,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层面分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着重剖析了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并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城市环境保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城市环境保护进行界定,探讨了我国城市环境的现状,以及政治和发展的目标,提出要从政府、社会组织汲取力量,形成合力,共同防治城市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创新科技的最主要基地。现代高等院校从一产生起就与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越来越呈现出水乳交融、互动共生的关系。本课题以杭州当前高教园区丰富生动的发展实践为考察对象,结合国际发展经验,从学理层面研究杭州城市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关系,并据此提出若干发展建议或对策,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勇 《改革与开放》2012,(12):61-62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城市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本文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心理层面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胜男  李欣 《特区经济》2013,(12):35-36
本文探究创意旅游对北京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历史数据、自然要素、区域特征及其社会经济要素进行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在时空维度层面,依托北京城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通过针对游客参与的生产与消费模式研究,构建特别的"旅游空间",探索不同功能类型的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地域模式,探索北京经济型旅游业向文化型旅游业转型之路,进而实现北京城市功能转型之路,并形成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包括环境、经济、社会在内的整个社会系统内要素的协调发展.城市作为人类主要聚居地和经济活动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正视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可行的对策是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为加快城市化建设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就显得十分必要。现从该群体当前融入城市所面临的种种制度性及非制度性障碍着笔,从经济保障层面、社会生活层面、制度保障层面、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展开思考,从群体内部及外部环境两方面出发,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巢老人因缺乏传统家庭结构下来自子女和亲人的强力支持,承受力十分脆弱.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单单是简单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的社会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心理慰藉、日常照料上面临着养老困境,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这些困境的解决.社会工作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介入可以从国家、社会层面、社区层面以及个人和家庭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11.
郝丽霞 《特区经济》2012,(6):203-205
城市是重要的要素集聚区和经济辐射源泉,城市群是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和拓展功能的有效形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发展中存在城市群等级体系不健全,城市间分工协作程度较低、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应该从城市群等级体系、产业结构、城市一体化方面进行优化,以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鱼晓惠 《特区经济》2011,(5):166-167
城市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城市旅游作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最具活力的领域城市和旅游的结合点,越来越显示出其无穷的魅力,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城市旅游在发展机遇面前,也面临一些挑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长远利益角度考虑,对当前我国城市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人口、产业、财富高度聚集的地区,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核心地域,是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的规模与数量都在快速增长,城市所聚集的人口和积累的财富使城市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城市的特殊功能使其成为国家防灾、减灾的中心和重点;建立集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于一体的城市安全系统,对于增强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应付意外事故及突发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创新生态是指城市中政府、企业、机构及人等行为主体的创新过程中所依赖的城市基本"生态"状况。城市创新生态对于城市创新因素积聚,促进城市内部创新行为主体创新行为有重要作用。各城市创新生态具有不同的特色,创新生态水平也不同。以广州和深圳为例,基于问卷、访谈及数据统计资料,通过建立测度城市创新生态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特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广州与深圳城市创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广州与深圳城市综合创新生态水平基本处于相当地位,广州略优于深圳。在城市创新生态的各个具体方面上,广州与深圳则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5.
吴德慧 《特区经济》2012,(1):190-192
都市农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发展都市农业将对促进郑州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生态化、产业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郑州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阐述了郑州都市农业的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Urban agriculture is considered a grassroots solution to food security in Africa. Research consistently supports this belief, and in South Africa urban agriculture is promoted by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 One city supporting urban agriculture is Cape Town, the only South African city with an urban agriculture policy. Although many questions remain regard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NGO)-supported urban agriculture projects in Cape Town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food security, this study argues that one must look beyond economics and the physical benefits of urban agriculture to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benefits. By capturing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cultivators on the Cape Flats in Cape Town, the study shows that urban agriculture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food security but builds social capital, which improves livelihood strategi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is is especially the case where urban agriculture projects are facilitated by NGOs that fund, train and oversee cultivators in these impoverished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7.
In the face of some opposition from those who plead subsidiarity as the central plank of European policies, the emergence of an urban dimension to European policies has been significant in the last five years. Now, reinforced by a research base, with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providing a political route to influence, and with a modest programme of experimentation in urban projects in progress, the “urban” appears genuinely fixed on the political agenda of Europe. From a UK perspective the substance of the programmes is limited; small in scale and following many of the lines established within City Challenge or the Urban Partnerships, the new European urban initiatives are substantively modest and marginal. Much more important is the symbolic importance of a European urban perspective. This gives impetus to the policy debate at both European and national levels with the Commission's Community Initiative directing attention not simply to growing polarisation, marginalisation and exclusion in cities, but also to issues of urban fiscal crisis — the interaction of heavy expenditure needs with inadequate tax or grant bas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cities for investment and growth, with both Brussels and nation states involved as regulators and/or co-competitors is certain to exacerbate inter urban differentials and to reinforce the salience of questions of social exclusion and urban fiscal crisis.  相似文献   

18.
朱俊成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94-98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日益成为区域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十分活跃,而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资源性要素,对其进行研究,对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市形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南昌城市形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CI战略为我体,提出了塑造城市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缩小城乡物质财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心议题。理解城乡居民对财富的认同差异及其根源,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并改善宏观政策的包容性与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于财富获得更多地表现为"推崇",认为已有财富获取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努力;城市居民则更倾向于"诋毁",认为财富主要来源于社会不公平或个人行为的不道德。究其原因,在于城市的社会复杂性及其社会信任体系的瓦解,使得城市居民更加怀疑其他人财富获得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平感知的增强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对财富获得表现为"推崇"的概率。文章认为,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应保持财富分配的合法性和公平性,警惕信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郑治伟 《特区经济》2011,(6):215-217
重庆城镇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次级中心城市功能较弱,带动作用有限;城镇体系分布的地带性明显,布局不合理;现有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对农村地区的辐射作用弱。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扩大城市规模与加强产业支撑应相互适应、互为依托,推进城乡网络建设是解决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