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迅  庄冬松 《技术经济》2004,23(11):31-33
住宅的潜在需求是指未来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或人们的支付能力发生变化时的住宅需求。着重点在于市场条件或支付能力发生变化。市场条件的变化可能有住宅的自然更新,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化进程,家庭规模趋势小等形成的需求。支付能力的变化有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政策的导向等诱发的需求。潜在需求侧重于人们的欲望及市场条件下可能表现出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徐刚 《经济论坛》2003,(3):36-36
1.根据市场潜在的新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据资料显示,大约有25%的新产品主要是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新需求而产生的。比如,减肥药物就是针对不断增加的肥胖人群对减肥的新需求而产生的;第一个推出市场的“海飞丝”洗发液则是针对人们去除“头皮屑”的新需求而设计的。因此,根据市场潜在的新需求进行产品创新首先考虑的不是技术,而是市场的新需求,尤其是这种需求是否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开发的价值。由于消费者受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随时都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新需求,这种新需求的不断产生就是企业所面临的无穷尽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3.
黄洪强 《经济师》1999,(4):46-46
供给与需求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经济学中它们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供给与需求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市场就存在着供求关系,有供求关系就一定会形成市场。只有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才达到了平衡。这种供求关系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商...  相似文献   

4.
外语培训市场及其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育 《经济经纬》2003,(6):95-97
改革开放的浪潮催生了我国的外语培训市场。外语培训市场社会需求较大,但尚不成熟,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可以促进外语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外语培训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于青莲 《经济论坛》1997,(22):39-40
创造新需求:企业生存发展之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过去产品从导入市场到退出市场,间隔可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企业有充足的时间来追踪和适应市场的某种需求。然而,现在这个时间已大大缩短,许多产品的市场寿命只有一两年、...  相似文献   

6.
1.引主推出新产品的厂商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新产品的消费需求前景.而这种前景取决于市场对此种产品的需求响应。不同的新产品投放市场,会引起市场需求的不同响应,而这种响应也有~定的规律。市场对产品投放的需求响应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迅速而持久;迅速而短暂;缓慢而持久;缓慢而短暂;漫长无期、基于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响应效果分析,本文首次提出市场对新产品的吸收征念.并分析吸收效果。据此.探讨新产品被市场吸收的规律,以及影响市场吸收效果的因素。然后,寻找加速新产品被市场吸收的动力。2.市场对新产品的回东门应(豆)…  相似文献   

7.
《经济世界》2001,(3):56-57
现在上海的物业管理市场上,也许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家从事物业管理的公司,有的说是二千多家,是否确实不得而知,究出精确的数字其实并无多大意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竟然产生出这么多的物业管理企业,这至少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市场是有相当多的需求。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大大小小的物业管理公司各显身手,一时间是难分良莠,而路遥便显出了马力。偌大的物业市场,对管理公司的评价也是好坏不一,有业主交口称赞的,也有业主怨声载道的;由此造成企业的业绩大相径庭,有蒸蒸日上的管理公司,也有日落西山的“东郭”公司。企业如何在市场…  相似文献   

8.
开拓农村市场,是关系到农村流通领域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农村稳定、发展和繁荣,关系到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5月指出:“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加快农村市场的开拓步伐。我们有9亿人口的农村,农村是非常广阔的市场。”最近,江总书记又指出:9亿农民,需求很大,而现在我们对农民的需求并不完全了解,农村市场还远未开拓。开拓农村市场,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顺畅的销售渠道,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力,否则他们面对市场上大量商品只能望洋兴叹,农村市场也只是潜在的市场而不是…  相似文献   

9.
东方云 《经济纵横》2004,(10):48-49
市场机会是指市场上存在的尚未满足和尚未完全满足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消费者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客观上存在着许多未完全满足的需求,同时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需求,存在和出现许多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0.
达成利益关系人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充分之关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瑾瑜 《现代财经》2006,26(12):53-57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停滞不前,其根本原因在于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主体即利益关系人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分析了各利益关系人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不足的现状和原因。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阻碍信息需求的各种因素,积极培育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市场,环境会计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运用市场营销学的原理,结合适应市场不同需求,叙述了开发新产品,改造老产品的相互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并对企业开发产品的标准是市场实践作了具体的表述,为企业产品开发提出了一些有导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根据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推导出了房地产市场正的需求曲线。然后在房地产市场存在正需求曲线的情况下,用均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价位与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得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正需求曲线的情况下房价短期不稳定和长期上涨的特点及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一、房地产的供求特性 由于房地产周期较长,从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一般至少在两年以上,因此,房地产的供给往往滞后于需求。繁荣初期阶段,面对市场上房地产需求的上升,开发商往往以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销售状况和销售价格为决策依据,期待市场保持长期繁荣,总有巨大的开发利润。房地产价格增长幅度越大,开发商的预期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14.
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不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我们的产品供应与消费者的需求存在着错位,即市场已经饱和了的产品仍在大量生产供应,而消费者的另一些需求却因无商品供应而得不到满足。这种情况若能得到改善,可以有效地扩大消费需求。然而,要解决这种供与求的矛盾,首先必须能够找到那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对于企业来说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就是市场机会,所以,企业应当掌握寻找和把握市场机会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1寻找市场机会的方法1.亚细分市场这种方法是根据消费者对同一种产品需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分工、制度变迁与市场有效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列举理论界关于我国目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市场需求与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与制度安排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指出,需求不足是社会分工不足所导致的,而社会分工取决于制度安排,从而得出结论:制度是有效需求不足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有长期影响力的原因,进而提出:为提高全社会分工水平、促进市场长期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变迁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一家制鞋商派一位高级职员到非洲某国家去寻找销路。一个星期后,这位职员打回电报说,这里的人不穿鞋,因而没有鞋市场。接着公司又派一位经验丰富的推销员去调查,一个星期后,推销员打回电报说,这里的人不穿鞋,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于是该公司在这个国家广泛宣传穿鞋的益处,并取得该国首领的合作,销路大开,得到了丰富的利润。聪明的经营者就是不断发现市场不断创造市场,进而不断满足现实市场和潜在需求。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企业没有动脑筋去开拓潜在市场。有的企业产…  相似文献   

17.
论会计信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的重构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旺 《现代财经》2004,24(12):31-34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市场要素不具备,尚未形成有效的会计信息市场。重构会计信息市场必须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将会计信息由公共产品转换为私人产品,二是建设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群体,三是要健全和完善会计信息市场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18.
胡磊 《时代经贸》2012,(10):140-140
由于资源的限制,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因此,为保证企业的营销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必须把企业的营销活动局限在有限市场范围内。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不胜枚举,如市场总供求失衡,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需求潜力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房价过高,房地产开发企业散、差,二级市场远未建立起来,公房人市还是难题,租赁市场不规范,住房金融市场不健全,某些地区性市场虚火上升,存在着逐渐膨胀的泡沫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会计教育缺乏市场定位。 虽然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人员,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不同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不一样,有些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已近饱和,有些行业仍有大量的需求,而一些新兴行业缺乏会计人才。在我国,几乎每一所院校都开设有自己的会计专业,但各院校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