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分析美国对华苹果汁反倾销给陕西省苹果汁出口企业造成的较大损失;指出随着陕西省苹果汁大量低价进入欧洲市场,极易导致其对我国果汁出口进行反倾销指控;建议陕西省苹果汁出口企业要变被动应诉为积极预防,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Cournot同质产品竞争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反倾销应诉费用内生化模型,分析了反倾销诉讼发起国企业(进口替代企业)与应诉企业(出口企业)的行为选择(假定两者不能达成协议).表明应诉费用越高,即设置的应诉门槛越高,进口替代企业越有利.而对出口企业而言,则存在一个最佳应诉费用点,在其期望应诉费用未到达该最佳应诉费用点之前,越努力去应诉对自身越有利.在实践中,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应诉成本往往很高,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期望成本和承受能力,导致出现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陈颖 《江苏商论》2003,(12):38-39
反倾销应诉搭便车是指我国企业在面对国外反倾销诉讼时,不应诉企业在不耗费时间、精力、金钱的情况下,依仗应诉企业的努力而获得与应诉企业同等收益的一种违反公平原则的行为。探讨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搭便车产生的根源与杜绝搭便车行为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出口市场的拓展和出口产品的增加,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也在逐渐增加。在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中小企业多数选择不应诉。也有一部分企业,或者通过行业协会,或者企业联合,积极应诉反倾销。通过对韩国对中国一次性打火机以及美国对无锡凤凰有限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反倾销案例的调查及分析,说明企业面对反倾销调查时不应逃避,要借助各种外部和自身力量积极有效地应诉。  相似文献   

5.
浅论反倾销会计的理论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愈演愈烈的反倾销诉讼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不啻于设置的一道道关税壁垒。我国企业的反倾销诉讼需要反倾销会计来助阵,这是个极具开发价值的会计新领域。因为反倾销应诉中需要会计参与,需要准备或提供会计资料,进行会计陈述或会计举证,准备会计抗辩等等,这些问题离开会计将寸步难行。从会计学的角度讲,在反倾销应诉行为中,会计和律师是两个关键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倾销应诉行为就是“抠成本”、“拼会计”的工  相似文献   

6.
刘松涛 《中国电子商务》2013,(20):180-180,18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中自由贸易的呼声越来越高。反倾销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保护本国利益的最佳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诉讼,这对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造成严重的困扰。在反倾销提起、反倾销调查、反倾销应诉中,有很多事项涉及会计的专业问题。因此,认真应对反倾销调查,用有力的会计信息积极应诉,继续推进和扩大中国商品出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是出口大省,出口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出口反倾销调查和诉讼。江苏省有必要进行地方立法来应对出口反倾销,引导地方政府、行业和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并且现阶段江苏省应对出口反倾销地方立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应对出口反倾销的地方立法应该关注应对出口反倾销的机制建设,重点在于预防和应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在这些方面都应该负起相应的职能或职责。  相似文献   

8.
陈梅 《商场现代化》2007,(19):15-16
2006年10月欧盟对中国皮鞋做出为期两年的反倾销裁决,权衡利弊后,作为我国鞋类生产出口的第二大省,福建皮鞋企业集体放弃了诉讼,而全国1200多家涉案企业中只有十几家企业在积极应诉。从长远看,退出诉讼,就意味着可能退出欧洲市场,经济损失惨重。中国该如何应对反倾销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一浪高过一浪,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干扰。与此同时,也使我回外经贸界对反倾销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敢于应诉,并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本文通过一宗对日本反倾销诉讼的应诉实践,提出了进行反倾销诉讼应采取的五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反倾销应诉成本分析应诉成本是指国内涉诉企业在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它主要由反倾销应诉的前期费用、律师费用、应诉小组的组织成本、收集信息费用4部分构成。 (一)前期费用目前我国参与反倾销应诉的组织者多是进出口商会,一个案子发生了,往往需要经过了解涉案企业出口情况、召集相关企业开会、宣传政策并征求意见、确定应诉企业、确定委托律师等前期程序。只有明确有人支付应诉费后,应诉工作才能真正开始启动。 (二)律师费用反倾销应诉工作专业性很强,且要经过漫长的法律诉讼过程,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主要反映在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歧视性反倾销,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从会计角度看,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的关键在于提供准确、完善的会计信息资料。其中,环境成本资料又是应诉反倾销会计举证的重要内容。出口企业应重视产品环境成本的核算,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界定环境成本的内容,确立应诉反倾销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提高会计举证在应诉反倾销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大经贸》2001,(2)
面对外国如此多的反倾销,我国企业大多数显得漠然,不敢应诉,惧怕应诉,即使应诉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处被动挨宰地位.然而应诉与不应诉的结果,即在反倾销诉讼中的损失是截然不同的,比如1994年5月9日,美国对我出口一次性打火机的57家公司提起反倾销诉讼,国内只有3家企业挺身应诉.裁决下来,有2家应诉企业的关税由初裁的百分之几十降到零,一家降到百分之二十几.而没有应诉的52家公司被裁以197.85%的高税而失去市场.很显然,重视应诉的结果比不应诉更积极、更主动,体现了"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面临的反倾销调查数量成倍增长,企业应诉率和胜诉率均比较低,极不利于我国出口和外贸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失败原因,提出了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对策,以期提高企业应诉反倾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经贸》2001,(2):10-11
面对外国如此多的反倾销,我国企业大多数显得漠然,不敢应诉,惧怕应诉,即使应诉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处被动挨宰地位.然而应诉与不应诉的结果,即在反倾销诉讼中的损失是截然不同的,比如1994年5月9日,美国对我出口一次性打火机的57家公司提起反倾销诉讼,国内只有3家企业挺身应诉.裁决下来,有2家应诉企业的关税由初裁的百分之几十降到零,一家降到百分之二十几.而没有应诉的52家公司被裁以197.85%的高税而失去市场.很显然,重视应诉的结果比不应诉更积极、更主动,体现了"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O后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在国际贸易纠纷中,我国出口企业往往是反倾销的指控对象,由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合理使得成本核算不准确,最终应诉失败.因此,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主动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意识不强和力度不大等原因,使温州鞋业频繁遭受到反倾销困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温州制鞋业应该多注重开发新市场,使出口市场多元化,并利用WTO有关策略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政府应加快建立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加大反倾销力度;企业也要积极应诉欧盟的反倾销诉讼,以应对欧盟对温州鞋业的反倾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陶瓷制品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挤压了出口企业市场空间,引发了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对国内陶瓷市场造成一定冲击。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主要在于:反倾销措施既隐蔽又便于使用,国外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我国陶瓷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同业恶性竞争激烈,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效应差,出口企业应诉不力。我国政府应建立预警机制,企业应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并积极应诉,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应诉失败以后积极要求行政复审和退税。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口成为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可是随着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的逐年上升,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反倾销就成为其保护本国市场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国商品从1997年开始就饱受反倾销的困扰。针对我国现在面临的发展中国家对华的反倾销现状,对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出口秩序混乱、企业经营方式落后,以及我国企业的不积极应诉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对我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做出相关讨论,并做出一系列构想,例如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规范出口秩序;整顿国内市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或者进行收购与兼并;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改善企业经营方式、组织人员并形成组织积极应诉等,以求能够对我国在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问题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除受市场岐视外,会计在反倾销预警及应诉举证支持中的缺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进口国提起诉讼时,我国一些企业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敢应诉,或由于没有法务会计专家支持不知道如何应诉,从而使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应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账簿体系,实施出口产品明细核算和动态定价会计控制,以规避反倾销风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上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案件的增多,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出口企业敢战必胜,积极应诉,打赢了官司,鼓舞了国人。那么,对于国外产品向我国国内市场的倾销现象,是视而不见,放任不管,还是认清危害,依法治理?我们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