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国磊  石玉 《会计师》2011,(6):22-24
<正>一、引言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颠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益相关者治理理念日益普及,公司治理的目标逐渐转向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成为公司治理的主流理论。然而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实际应用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利益相关者理念在实际是否被真正地应用于公司的治理之中,公司经营的成果是否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相关,是股东价值还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影响企业的业绩?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进一步指导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完善。因此,我们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际公司治理的情况,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提供实际经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在投资者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投资者利益得以保护的前提,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手段;而公司治理缺陷则可能诱发经营者和股东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本文在对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当前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田华茂 《银行家》2014,(6):29-31
正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公司治理模式类型各国公司治理分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英美模式",一种是"德法模式"。前者对公司信息披露有严格要求,强调股东至上,突出公司治理中股东作为委托人作用,属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单边治理模式;后者强调"非投机性"稳健经营,而不是坚持严格的信息披露,突出公司治理中公司的作用,主张公司外部治理环境与不同利益主体参与的内部治理机制的平衡,接近于"利益相关者模式"。1999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颁布了《OECD公司治理准则》,将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内部不同参与者(包括董事会、经理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与责任的分配,以及处理公司事务所制定的一套规则和程序",提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瑜 《现代会计》2010,(1):46-49
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往在股权分置格局下,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的主要因素: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管理层股权激励在公司治理研究中的地位将日益凸现。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在公司的所有者和公司的管理层之间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利益关系来完善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较少的公司治理研究能够详细、深入地涉及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职工的利益取向.从理论上分析,企业职工利益的公司治理功能有其特殊的经济意义.在实践中,我国企业有两种将企业职工利益纳入公司治理变革中的政策尝试.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可以总结出完善企业职工利益公司治理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架构,而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业绩评价则是激励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公司治理也只有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具体的业绩评价操作下,才真正能够形成高效的制衡机制。股东利益至上模式公司治理的工作重心就是调整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共同治理的模式下,企业要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治理目标。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是共同治理。要实现科学的公司共同治理,需要明确激励主体,并科学设定报酬契约,从而对利益进行有效协调。共同治理模式必然要求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去进行绩效考核,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既要求包括针对股东利益的企业财务业绩等各类经济指标,还应包括针对其它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社会责任指标等。  相似文献   

7.
戚社洪 《会计师》2011,(2):53-54
<正>财务治理作为现代中外合资公司治理的核心,其内容与公司治理结构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公司财务治理主体、财务治理客体以及治理手段等。良好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提升合资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我国的一些中外合资公司在财务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一些公司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与制衡机制,也有一些合资公司没有明确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权责关系,这也正是本文需要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明确公司治理以股东利益为目标,重在理顺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之间的关系;而企业管理以企业的利益为目标,重在组织、指挥、协调公司的经营活动,讨论了两者之间既不同又联系的辩证关系。文章据此提出在实践中,要正确把握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既要防止"重治理轻管理"的倾向,也要防止"重管理轻治理"的倾向,实现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司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胜芳 《会计研究》2001,(10):25-29
本文从与公司治理结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公司组织三个基本结构为基点 ,探讨我国目前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考虑的或可能涉及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认为控制权配置作为均衡所有对公司有经济资产投入的利益主体在公司中的利益和权力的制度表现 ,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核 ;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相机控制的作用 ,其对公司治理的潜在影响是债务可能导致的控制权转移甚至重新配置 ,产生新的控制权安排 ,由此动摇既定的治理结构内核 ;激励结构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 ,从多角度考虑的、动态的激励结构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0.
“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至上”是两种争议的代表性治理观点。“股东至上”治理主义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资本雇用劳动”、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股东单边治理为主。而“利益相关者至上”治理主义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本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基础、会计上从利润的计算和分配过程、利益获得的确定性和公司运营等五个方面剖析了两种治理观点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冲突,是相容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目标应该是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基础上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股东至上”理论与“委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是股东,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则多元化;包括公司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及当地社区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争夺机制的初步分析,推定“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3,自引:4,他引:93  
杨淑娥  金帆 《会计研究》2002,(12):51-55
本文认为公司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尽管存在三种主要模式的公司治理,但不论采用那种模式,只要财权得到有效配置,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公司治理是有效的。根据对财务信息生成和呈报的影响力,可以把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利益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依赖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第二类是依赖公司外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第一类利益主体往往利用其在公司内部财务中的优势侵犯第二类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加强公司外部财务治理是必要的。本文还通过对安然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分析强调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在公司治理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一般公司治理的区别,并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几条重要思路.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首先,明确的责权划分、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以提高透明度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核心;第二,银行产权改革并非是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必然前提,两者可以并行不悖;第三,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目标应该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四,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创新的关键在于破除"官本位"思想,推行以专业技术资格为定位标准的行员等级制.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环境下,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三家企业为例,分析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逐渐成为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的现实。同时文章也指出,由于利益相关者模式存在操作性较难的先天缺陷,未来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以公司核心利益者利益为主,兼顾其它相关利益主体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定各国公司治理主体选择的因素是:公司融资结构;历史文化传统;产业组织方式;法律因素.美、德、日三个国家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分为: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德国).两种治理模式都深深地根植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中.外部治理模式由于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单个投资者很难对经营者施加影响,加上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而损害股东的利益.内部治理模式中很可直接对经营者施加影响;股权相对集中有利于股东的经营者树立长期经营意识;在引入职工董事情况下,可以实现公司长远发展和协调劳资关系,但易形成内部大股东和经营者合谋损害外部股东利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涉及各种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划分和制衡。会计是连接权利和利益的纽带,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司治理中对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约束与制衡机制需要以会计信息作保障。会计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在我国公司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下,公司目标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因素.会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我国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利益相关理论角度看,公司的治理可简单地分为公司的外部治理和公司的内部治理.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的内部治理,即公司内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治理.实现共同治理的办法就是建立并完善多"极"化的董事会.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有鉴于利益相关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设置代理投票制度、累积投票制度、职工监事制度三个利益相关治理评价指标,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参与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权益的保护状况。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治理水平很低,还处在建立健全的初步阶段,还不足以对企业业绩和企业价值产生显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亟侍建立和完善利益相关治理机制,以便充分重视和解决利益相关问题,提升整体公司治理绩效,最终达到提高公司业绩和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有鉴于利益相关者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设置五个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指标,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状况,并得出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的行业分析表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和样本总体在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及其所涉及的五个具体方面均存在重要差异,这说明行业差异可能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和治理水平存在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问题是公司不同主体利益分配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基础问题,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股权集中的程度决定了公司代理问题的基本性质,即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存在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还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学者们对此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同时,学术界在用何种指标来衡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上,也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出发,构建投资者利益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司股权集中度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越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公司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越小、分布越均衡,越利于投资者保护;同时,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不宜过大,两大股东的股权制衡,有利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相对于股权集中,公司股权的制衡是更有利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