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会觉得我不合群,我这个人确实很自负,我一般不跟谈不拢的人多谈。但是我觉得我自己不孤单,我有我的圈子,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朋友群。这是一个人性格决定的,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从记者到商人,钟睒睒正是凭借这样一腔激情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这就好像有些人适合当领导,有些人就不适合,当领导要有判断力和决断力,这也是我刚才说在北大学到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如果你自己创业你是一把手,遇到问题你要做判断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走哪条路,这个时候你要拍板。有些人适合干这个事,方向看得很准。有些人适合实操,如果别人告诉我这个方向我可以做得很好,比如说我们的高考状元可能就适合实操.而不适合做老板。  相似文献   

3.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说:“如果我直接告诉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他们可能会觉得有损于自己的自控和尊严,而拒绝接受。如果有一些方法,在指出有改变可能的同时,又不要求他们放弃自我控制,那么他们就能听进我提供的资料,然后由自己决定是不是对自己适合。”  相似文献   

4.
《中外企业文化》2007,(9):77-80
核心问题:如何让自己尽快地树立自信,不再让自卑心理作怪呢? 当事人档案:原一丹,女,32岁,从业一个月时间的新人。 问题陈述:一个月前,在朋友的极力说服下,我加入了现在的保险公司,进入了保险行业。这个选择是我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因为对于保险行业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对于保险代理人的工作方式我也不太感兴趣,总觉得这应该是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强的人做的工作,对自己从事这份事业一点信心也没有。之所以进入现在的公司,一是看到朋友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面貌上;二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三是那时我刚刚辞去一份工作,正在待业。经过一个月的展业,觉得自己有一个瓶颈始终突破不了——自卑心理。我现在虽然已经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但是始终摆脱不了自己以前对于保险行业的印象,甚至有时将客户约出来,都不敢说出自己加入了这个行业,怕别人打击我,瞧不起我。我现在特别困惑,一定是自己不适合在这个行业里做,现在真想退出了。在此,想通过《保险文化》咨询各位专家,我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做?我这种性格是否适合从事这份工作?希望专家能给我指点迷津,多谢指教![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销售部新来的王小姐语言表达能力强,口齿清晰,写得一手好字,人也有上进心,单位的同事都觉得她挺适合做销售工作。起初,王小姐的销售业绩还不错,8月份基本完成了销售任务,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可在接下来的 3个月中,虽然经过各种指导、培训和她自己的努力,但任务每月下降。最终因为达不到公司的业绩考核标准,被辞退了。大家都觉得很惋惜。后来她去了一家保险公司做寿险销售。一个月后,我偶遇王小姐,闲聊了将近半个小时,她一直没有主动向我提起寿险,更不用说向我推销寿险。我终于明白她为什么以前销售不成功的原因了,于是…  相似文献   

6.
有位朋友,每次见面,总是抱怨连连!初时,总是劝解,经过多次交谈,发观他自己已有特定的模式在主导他的想法,无论别人怎么劝解,却难以放弃自己固有的成见,他觉得身边的人都对他不友善,他说自己做什么事都举步维艰,他说也许他根本就不适合现在所处的环境。对于这位朋友,我感到好奇的是,既然不满现况,为何还坚持自己的方式处事?  相似文献   

7.
不争     
年轻时,在酒桌上,我端起酒杯,总有一种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的气概,总觉得自己豪情万丈,能喝倒其他的人。似乎在我跟前醉倒的人越多,我就越有成就感。可结果,经常喝醉的反而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8.
《经济观察报》:1993年你开始创业的时候,具体的想法是什么?陈志列:创业之前我在台湾人的公司工作,做的职位也挺高,大中华区主管。我1990年毕业,然后在北京马旬桥的航空部设计院工作。这是一个航空部管辖的单位。后来,在深圳,它跟人合资又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合资方是台湾人,公司由台湾人主导。我觉得有天花板,实际上他们(台湾人)对市场也不熟,技术上也没有我们懂,深入以后就觉得彼此的沟通有问题。然后大多数人一般都是这个公司的二等公民。正好工业计算机领域在当时的中国市场是一片蓝海,我就想要不自己做一做吧。  相似文献   

9.
悖论     
人生矛盾一个有知识的傻瓜更愚蠢。人人都说生命充满了孤独和苦难,但人人都不希望它结束得太早。和其他人一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非常特别的。我希望自己足够贫穷或足够富有,这样我就可以做我现在想做但做不了的事。我的记忆糟透了,我什么都忘不了。当人意识到生命就快结束时,他的生命才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0.
陈建平 《成功之路》2012,(11):31-31
常听周围的朋友说一句话:“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同时,还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找出不适合某种工作的借口,比如“我性格内向.不适合做销售”、“我从小作文不好,不适合做文案”等,殊不知,这些借口不但不会帮助我们克服难关,反而会让我们更加不喜欢目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天赋和能力。在当今分工非常细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或某些领域游刃有余,而不可能样样精通。举个例子,有些人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桌旁,而有些人则一想到要与陌生人打交道就心里发麻,惴惴不安。请做个表,列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你的长处所在。如果你觉得界定自己的长处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指导中小投资创业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人业互择”,即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时,行业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最近,我们对广东地区的创业做了一个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83户初期投资在100万元以下的创业中,基本成功中有90%以上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行业,而创业失利有70%以上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行业。  相似文献   

13.
张哲诚  CFP 《东方企业家》2006,(9):140-141
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瑞生实在坦率得令人吃惊。 “我想企业也做了很长时间了,年龄也不小了,越活越觉得自己很肤浅:而且国学也是本国的学问,如果不懂一点的话,修为实在也太差了。所以才报名清华国学班.希望从精神上充实一些。其他方面都无所谓,我不像有些人读MBA是为了一个人际圈子,我只是觉得非常有必要去学习古代圣人、大师们的思想精髓,来提升自己的修为。我们都经历了文革,本来应该掌握的东西都被耽误了。”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个人“他们叫我黄校长”《英才》:注意到一个场景——你一出现在会场,有好几个女孩子惊呼:“黄光裕好酷啊。”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家的人个魅力? 黄光裕:(笑)我觉得自己在个人形象方面一般。我个儿也不高,长相也没有特别过人的地方。《英才》:很多人说你霸气太重。黄光裕: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霸气,只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我走路特别快。《英才》:看来你是没时间为任何崇拜你的女孩停留了。黄光裕:(大笑)如果看到起眼的,我会考虑该不该留步。《英才》:你喜欢做“教父式的人物”吗? 黄光裕:所谓教父,是指我过于严  相似文献   

15.
路过     
最近我觉得很烦,无心工作,我觉得自己无路可退,活得很累,什么想做的事情都没有能力去做。想想当初的经历,我不知道自己是该后悔还是不该后悔,但现在又能怎么样呢,没有人能帮得上你,一切都该自己来承受。想想自己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读完中专出来也已经工作两年多了,却一事无成。现在的工作每月只能拿到550元,而且每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实在让我兴奋不起来。同学说你干吗还去做会计文员,本来对这份工作就心凉  相似文献   

16.
翟隽 《英才》2010,(2):109-109
人在江湖,若能有三五知己,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我觉得自己属于比较容易取得别人信任的一类人。因为我一向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也不忽悠人。在投资银行这个行业,口碑很关键,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事情不一定件件都做成,但只要做人到位,总有一天你会得到自己应得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看到,人类其实有史以来都在追求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觉得有钱幸福.有的人觉得有权幸福.有的人觉得自得其乐就是幸福。但我们追求幸福的方式大致来讲有两类.一是通过让别人不幸福而获得幸福.这包括偷盗、抢劫.计划经济也属于此.不过最主要一种方式的是战争,使民众不幸福而让自己幸福。另外一种方式,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每个人也都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是非观去做事。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在做一件事情前会认真地问一个“为什么”、“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去做”;单位里偶尔碰上一个特别“较真”的人,同事还可能觉得这个人很可笑,领导则可能把他当“刺头”,甚至让他坐“冷板凳”。大部分人不愿意“问是非”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人都是毛主席的好孩子,每个人都有抱负,都有理想。我小时候做梦都想做科学家,像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那样。后来上大学,毕业了,别人让我留校、考研究生,我都没有。我觉得北京是红太阳的中心,所以一定要去北京,不考研、不留校也要进北京。  相似文献   

20.
你和李连杰合作三年,你看到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周惟彦:一开始他不了解我来壹基金有什么动机,到了后来,他会很真诚地感谢我。5·12的时候,我从灾区回来,他送了我一串自己做的佛珠,我当时就哭了。我一哭,他慌了说哎呀你太感性了。他这个人很复杂,有很多面。很多时候他有大男人的一面,觉得在女人面前应该绷着,不能哭,但其实我见过好几次他泪光闪动的样子。每次我哭他就批评我,怎么情绪又波动了。但他自己其实也是人,不是释迦牟尼,不能修到百分百地没有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