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大力发展闲暇消费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促进个人身心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著名消费经济专家尹世杰教授的<闲暇消费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依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略,广泛借鉴古今中外有关闲暇消费的精华,同时对一系列有害观点进行了严肃的剖析与批评,倡导张扬先进文化的大旗,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闲暇消费方式,这无疑对深入探析我国居民闲暇消费具有重要启示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闲暇消费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O年来,随着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消费层次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们在满足较低生存需求后,正向享受和发展需要跨进。由于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许多以前不敢想的以旅游为主的休闲消费,随着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和3个“长假日”后不仅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朱凡  许江山 《经济师》2009,(8):54-55
闲暇作为一种重要的广义消费品,对人类福利的影响非常大。但是我国研究闲暇的文献却不多。文章基于中西方在闲暇消费方面的重大差异,应用简单的经济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对中西闲暇消费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造成中西闲暇消费差异的原因很多。文章对大部分的原因只做了简单的定性分析。关于中西方在税收政策和中西方的消费文化对闲暇消费的影响。文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并结合数据做了较为详尽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假日消费”是以消费者自主消费为主,以享受和发展为目的的群体性消费,是以旅游为主要内容,并涉及购物、餐饮、娱乐、学习、体育和健身等方面的系统性消费。“假日消费”的出现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是在人们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超过基本点以及闲暇时间增多的背景下出现的,是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的。加之 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为假日消费提供了制度保证,从政策上推动了假日消费热现象的出现。 “假日消费”市场的火爆,给商场、旅行社、旅行景点、客运部门等行业带来了可观的收…  相似文献   

5.
易祯  朱超 《财经研究》2024,(2):63-77
中国微观和全球宏观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储蓄率论有所偏离,意味着老龄化会进一步导致消费萎缩。文章构建跨期决策模型发现,当总效用不变时,消费可以被闲暇替代,家庭决策存在“低消费、低劳动”和“高消费、高劳动”两种均衡。当对最低劳动施加约束时,老年人会从“双低”均衡转向“双高”均衡。经验证据支持了理论结论:(1)老年家庭的消费—闲暇替代弹性约为3,表明当相对价格变化1个百分点时,消费和闲暇的相对比例将变化约3个百分点。(2)当消费—闲暇替代弹性上升1时,储蓄率上升6.73个百分点。2016—2019年间,老年家庭这一弹性平均每年上升0.86,对应储蓄率每年上升5.80个百分点。(3)在考虑了预防性动机、长寿动机和遗赠动机等竞争性解释后,消费—闲暇替代仍可以解释老年人的高储蓄。总的来说,文章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消费—闲暇替代关系中解释了老年人消费—劳动的“双低”均衡。基于此,文章认为,释放老年群体劳动潜力,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从“双低”均衡转向“双高”均衡,实现消费和劳动供给双重稳定。  相似文献   

6.
浅析闲暇教育对新型团场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建设好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的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关系到全面建设兵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关系到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大发展。团场是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载体和主体,职工是团场建设的根本,新型团场要实现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职工的闲暇生活。因此,闲暇教育对新型团场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天平  卢旭蕊 《经济学报》2021,8(4):207-234
在微观家庭的消费升级中,时间和金钱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两者均与工作忙碌程度相关.工作忙碌既可减少闲暇时间,使得工作对消费产生替代效应,制约消费升级;又可能增加收入,产生消费的经济基础优势,表现为互补效应,促进消费升级.但受制于加总谬误等相关因素,以往研究尚未对上述净效应给出经验证据.本文以文体休闲为消费升级的代表,分析现阶段中国家庭工作忙碌程度对消费升级的净效应.研究发现:替代效应占据主导作用,经济基础优势弱于时间分配冲突,工作忙碌程度制约了消费升级.原因一是宏观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变高,使得工作忙碌对闲暇时间的替代效应增强;二是微观上,家庭年龄结构老龄化增加,消费受阻.由此建议,制定消费升级政策时,应考虑工作忙碌程度,尤其要增加中高收入人群的闲暇时间并关注家庭老龄化的消费约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没有在其著作中用专门的篇幅系统论述消费问题,但关于消费的思想仍可散见于其不同的著作中。这些思想包括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和谐、自由时间与休闲等。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实现产业结构、进而消费结构的升级,真正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树立消费和谐的建念,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正确引导休闲消费,发展休闲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十五”时期,随着收入的持续稳步提高,广东农村居民用于生活的消费支出迅速增长,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在收入增长加快的拉动下,农村居民对收入增长预期提高,消费信心增强,生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5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707.7元,比2000年增加1061.7元,增长40.1%,年均增长7.0%;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0%。1、八大项消费支出全面增长。2005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789.4元,比2000年增长35.8%;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3.5元,增长37.7%;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30.3元,增…  相似文献   

10.
早在深港经济合作之初,香港居民就开始北上深圳消费。但 北上消费真正成为香港市民普遍选择的习惯性消费方式和经常性消费行为,则是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香港经济陷入低迷、整体资产缩水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放慢甚至下降之后。本文分析香港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北上消费趋势的形成及其特点,同时提出利用港人北上消费的契机,构建深港两地闲暇产业中心的设想。 一、香港居民收入变动及其影响分析 自金融危机之后,香港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参见表1)。从不同行业类别、不同职业组别和不同性别的实际收入情…  相似文献   

11.
从居民收入差距看扩大消费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水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但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严重阻碍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为此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倡导绿色消费,构建节约型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是现时代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抓住这一枢纽,我们就能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政府倡导,企业和公民积极参与的角度,来促进福建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从而把生态福建、平安福建、和谐福建、小康福建、文明福建的建设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着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系列惠农、扶农、护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多年收入增长的积累,增强了农民改善生活的信心,也带动了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较快增长。但对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如何启动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以便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仍然是我们迫不及待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山西省岢岚县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强调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的各个方面.当前生态消费已是国际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从食品、服装、用品、住宅到汽车等许多领域,无一不有.从我国现实看,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建设生态文明,消费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积极发展生态消费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生态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波 《经济与管理》2005,19(3):10-12
中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小康社会的特点是物质消费的比重下降,文化消费的比重上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达。文化消费不但对经济有强有力的拉动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消费必须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6.
论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思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尹世杰 《经济评论》2004,(1):48-51,62
不断扩大消费需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动力 ,必须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我国近年来消费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偏低 ,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 ,通过扩大消费需求 ,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失衡下的消费需求异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洋  邓翔 《经济问题》2008,(10):13-1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之后,中国的消费需求呈单边大幅下滑的趋势,与消费需求萎靡相反的是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现代消费理论认为收入和消费之间具有正向关系,而中国的总消费表现出相悖的“异变”特征。通过在消费函数中引入收入分配变量,获得的拟合结果表明收入分配失衡的程度每提高1%将导致平均消费倾向下降0.44%。导致“异变”的深层次动因在于收入分配倾斜对各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最终促使总消费需求的“异变”。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三期叠加”,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安徽省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产业结构、生产方式面临重大调整,并将显著影响能源和电力消费.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国内专家研究成果、宏观政策导向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2015-2020年安徽省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预测,最后基于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展望安徽省电力消费前景.  相似文献   

19.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是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动力,如何扩大提升消费,增强消费动力,目前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近10余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消费政策作用下,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江苏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省消费正进入全面小康型阶段。但是,另一方面,省内城乡之间、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居民收入消费情况复杂,一些差距有所拉大,与投资增长相比较,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倾向下降,相应地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趋于减低,消费动力弱化,并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入转变和整体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也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江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提升消费,增强消费动力。对此,本文作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概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闲暇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要从引导其正确认识闲暇价值和方式,培训闲暇技能等方面入手,通过闲暇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闲暇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