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永利  罗帅民  王岩 《中国保险》2010,(12):F0004-F0004
2010年12月10日,“农业渔业农机互助保险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大楼召开。  相似文献   

2.
陕西农机互助保险试点开局惠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聘请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农业保险专家合作,组织农民风险互助,在西安、渭南和安康8市20个县区开展了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试点。 试点工作3月18日启动,现在入会参加风险互保的会员6000多人,参保农机6000多台套。  相似文献   

3.
2017年1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财金[2016]123号),这是规范我国农业保险政府补贴政策的重要文件。笔者就文件中有关保险业务的主要内容作了简单的评介,便于农业保险界和相关人员学习和理解文件要义,更好地执行这个重要文件,把农业保险做得更好、更规范。  相似文献   

4.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已有20年的历史。近年来,在稳定新疆建设兵团农业保险发展的同时,又主动参与疆内外农业保险的试点。如在新疆温宿县开展农业保险服务,在江苏淮安开展水稻及小麦保险,在四川推动养殖业保险,在重庆承包烟叶保险等。长期的业务活动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具体说来主要有四点:(1)坚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定位,财政提供“暗兜底”;(2)在统一签章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收取保费;(3)制定专门的农业保险技术规范;(4)以防灾防损为重点,建立农业生产灾害预防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日本农业保险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农业保险(在日本称“农业共济”)开始于1947年,渔业保险开始于1937年,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运行机制。日本的农业共济属于互助保险范畴。  相似文献   

6.
刘欢 《时代金融》2014,(29):59-60,62
在农业保险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一批人是冲锋在市场操作最前沿,对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最有发言权的,他们就是基层农业保险工作人员。他们不仅要对农业保险保险各项条款、规章制度铭记于心,更要对农业保险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各个步骤环节存在的疑问和困难及时解决、深刻总结。毫无疑问,基层农业保险工作人员通过在实务中开展保险业务、承担供给保险产品等工作,肩负着贯彻并实践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重大责任,其保险工作实施和产品供给的角色定位让他们成为农业保险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因此,根据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特征这个角度出发,能够更好的发现农业保险工作开展以来的资金利用效益、对农业、社会产生的作用及效果以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研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险业近两年来的发展可谓是牛气冲天,保费收入也是急剧攀升。而作为保险之一的农业保险却是“飞流直下”,与整个保险行业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是全国2亿多农户惟一的保险依靠,然而他们却处在投保无门的状态。A,农业保险好戏难唱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强和高附加值农业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也伴随高风  相似文献   

8.
渔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之一,由于渔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渔民抗风险能力脆弱,迫切需要渔业保险提供保障。在商业保险逐步退出市场情况下,渔业互保协会遵循"互助共济,服务渔业"的宗旨组织渔民开展互肋保险,成效显著。近年,又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开展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国家政策引导、渔民参保互助、财政保费及费用补贴和互保协会基础运作的渔业保险新途径。山东的渔业保险事业在山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对山东渔业互助保险运营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山东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保险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一批人是冲锋在市场操作最前沿,对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最有发言权的,他们就是基层农业保险工作人员.他们不仅要对农业保险保险各项条款、规章制度铭记于心,更要对农业保险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各个步骤环节存在的疑问和困难及时解决、深刻总结.毫无疑问,基层农业保险工作人员通过在实务中开展保险业务、承担供给保险产品等工作,肩负着贯彻并实践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重大责任,其保险工作实施和产品供给的角色定位让他们成为农业保险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因此,根据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特征这个角度出发,能够更好的发现农业保险工作开展以来的资金利用效益、对农业、社会产生的作用及效果以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研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农业保险试点,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而是成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为首席承保人,中华联合、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天安保险、永安财险、华安财险、安邦财险、太平保险、大地财险等10家商业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为共保人参与。2006年3月1日,“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其主要特点是“市场运作、政府兜底”。  相似文献   

11.
黄亚林 《上海保险》2012,(5):35-36,46
一、社会资本视角下农业保险面临的困境 (一)需求不足 农民对农业保险既力不从心,又心有疑虑。农业保险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农民“买不起”和“不想买”。  相似文献   

12.
尽管农业保险已经试验了几十年,农业保险的监管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和实施后,随着政策性衣业保险制度的确立,农业保险监管的性质、主体、范围、内容和方式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许多方面与商业性保险的监管存在着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
一是农业保险法规不健全。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而我国目前没有一套系统的农业保险法规。在农业保险实际操作中。保险双方产生纠纷时,除了一般的民事法律外,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调整人们在保险活动中的关系;此外,农业保险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强制保险”和《农业法》中规定的“农户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保险,任何组织不得强制”相矛盾。  相似文献   

14.
2014年4月30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18号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2014年5月30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正式颁布实施《上海市农业保险大灾(巨灾)分散机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渔船保险的市场需求和风险分析,结合目前国内现有的区域政策性渔船保险经营经验,提出渔船保险“国家立法,政府主导补贴和渔民缴费结合。商业保险和渔业互保共担风险,广覆盖、低保障、低保费”的共保经营模式。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渔船保险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生产中,渔业养殖是高风险的行业。当今,我国极端气候频发,热带风暴、赤潮等极端灾害天气使传统养殖业损失惨重,极大地损害了渔民(农民)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渔业的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连续多年提出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渔民(农民)风险。为此,全国很多省份进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本文以浙江省开展以贝类养殖等特色农业保险为例,探讨开展此类保险的必要性,并进行具体的实践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罗军  郑栋  俞炜 《中国保险》2007,(4):12-15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困境 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分散农业风险的有效工具,并且其作为世贸组织所允许的支持农业发展的“绿箱政策”,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然而在我国,农业保险却陷入了困境,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定位不清,缺乏总体规划,立法滞后;农业保险市场现实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8.
渔业互保事业的崛起 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农业保险,包括渔业保险。由于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险与广阔农村小农户难以对接,导致展业难、定损难、理赔难,农业保险特殊性逐步显现,大干大赔、小干小赔、不干不赔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中,渔业保险包括咸淡水养殖、渔船、渔民意外保险的赔付率曾经高达300%。  相似文献   

19.
<正>一、浙江省特色农业保险开展情况2006年始,浙江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原则,以"共保经营"为主、"互保合作"为辅的形式开展农业保险工作,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农业保险体系。多年来,农业保险险种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不断完善,运行平稳良好,在规避各种自然灾害风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浙江省自然环境多样,农作物品种众多,各地农户的参保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叶晓凌 《上海保险》2009,(9):43-45,54
渔业互助保险在我国已开展了十余年,绩效显著。截至2008年11月底,浙江省参保渔船13923艘,占协会可保渔船总数的96%;雇主责任互保118651人,占下海渔民总数的95%。全省互保费总量1.83亿元,承载风险保额254.43亿元。2005年至2008年,浙江省互保协会共处理理赔案件12400件,累计赔付1.27亿元,对受灾渔民恢复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探讨渔业互助保险基本问题,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