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景燕 《致富时代》2010,(8):157-158
主要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不同方面的差异,从中西方饮食文化不同的原因入手,引出并对比论证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具体体现在饮食对象、饮食方向、饮食方式、饮食礼仪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在观念、性质、内容、方式和用餐礼仪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处世哲学。随着世界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广州市国际美食博览中心颁发的“2006广州美食烹饪大赛团体特金奖”,被来自从化的山里人——碧水湾温泉度假村代表队捧走。农家菜登上了大雅之堂,养生文化代替昔日的宫廷文化,并由此引发了一场饮食文化和观念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饮食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文化理念、食物结构、烹饪方法、饮食方式以及餐具和用餐礼仪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社会发展演变和不同地域地理、气候、物产和人文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是地域文化在地域饮食文化中的直观反映。透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中西饮食文化对美与味的追求以及在烹调方式、食物形态、用餐方式和用餐礼仪等几方面的差异分析,共同促进人类饮食文化的多元健康发展。一  相似文献   

5.
从饮食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勇  何欢欢 《消费导刊》2009,(9):234-234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明显,各有长处。本文试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揭示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林丽端 《消费导刊》2009,(18):231-231
食为民之本,中西饮食文化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道其各自的长短处,道其人民之所好。本文就中西饮食文化之差异作些比较,从中西方饮食结构,烹饪方式,用餐方式,用餐礼仪等方面进行比较。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有其长短处,关键是通过对比之后,取长补短,让两种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共同进步,为人类提供更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7.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物质的丰富程度和文化底蕴的不同,中西饮食文化消费心理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从饮食观念与价值取向、饮食性质、饮食方式、菜肴制作、烹调加工工艺等几个方面比较了中西饮食文化消费心理的区别,并简要分析了两者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是关于饮食生产与消费的文化综合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魅力。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饮食文化与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饮食文化是发展饮食产业必不可少的媒介。挖掘饮食文化价值,将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有机融合,促进饮食产业发展,可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菜名文化蕴含丰富,这给菜单的英译带来较大的困难;基于此,菜单的翻译要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想要让英美人理解并接受中国菜名,翻译时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为此我们提出一些翻译技巧可供鉴赏。  相似文献   

10.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与餐饮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只有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旅游餐饮市场的潮流和趋势,深层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出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尽管目前饮食文化旅游发展很不理想,但从长远看,中国饮食文化旅游市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发中应深层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注意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姜忠明 《消费导刊》2014,(4):152-153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代表性饮食方面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连锁与特许》2004,(6):70-70
郑州市老妈饮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作为长江饮食文化与黄河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百年老妈”提出了“千秋三国事,百年老妈锅”极具浓厚文化底蕴的战略口号。“百年老妈”定位高档、价格适中、技术优良、口味纯正,如今已经成为中原火锅业的典范和标兵,真正让客人体会到了地道的巴蜀风情与火锅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式快餐发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敏 《商业研究》2003,(10):110-111
快餐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与西方饮食文化有根本差异。作为中国本土上的中式快餐 ,拥有先天的优越条件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将其转换成发展的动力是中式快餐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当前条件下 ,首先要解决生产标准化问题 ,从观念、传统上着手 ,树立起自己的民族特色 ,打破地域限制 ,做到东西适用、南北通用 ,同时注重中西结合、洋为中用 ,学习和借鉴西式快餐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孟华 《商业研究》2001,(3):176-179
海洋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海产品基础上的“鲜”字,具有生食性、透义性、营养性和交流性等特点。与之相对立的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是建立在猪肉基础上的菟香萏字,具有熟食性、隐喻性、美食性和独白性等特点。因此,“鲜”与“香”的对立,实际上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观念在饮食行为中的表现;同时,“鲜”与“香”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餐饮设计理念,这些理念的发掘和运用具有相当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吃在同济"似乎也已成为同济的标签。它不仅仅是食堂中的早中晚饭,更是同济人做事情精益求精、敢为他人所不敢为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文化。为了更好地发扬传承同济饮食文化,我们探寻了"吃在同济"的渊源,并且从心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的角度分析将同济的饮食文化产业化的可行性,依托现代餐饮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同济学子的校友情怀帮衬,创办实体,传播发扬饮食文化,打造高校饮食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最明显的是饮食文化的传入。本文通过阐述中西餐饮食文化在餐桌礼仪、饮食内容与观念、烹饪方法及饮食方式之间的差异和特色,揭示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为加强不同饮食文化间双向交流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长江流域饮食文化的变化轨迹及其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达数千年里,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在精神形态,还是在物质形态上,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这种优越地位已不复存在,惟有中国饮食文化却在不断走向世界。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中国近代文明之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1然而,我们也看到在西俗东渐的影响下,长江中下游作为中国近代开放最早的地区,人们的饮食生活也开始出现了与传统饮食生活相疏离的倾向,其原因就是西方饮食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上海、南京、武汉等通商口岸大量传入,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都遵循的亘古不变的天规,但由于各国、各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其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尽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有所降低,但由于总收入在不断增加,各国、各民族在保持自己民族饮食特色的同时,还兼收并蓄各国的饮食精华,使得食物结构和品种更加合理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饮食文化,是以民族为单位,当一个民族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饮食技巧和饮食观念后,便形成一种文化。因此,食品出口企业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出口产品质量,还要重视对目标市场所在地文化背景的研究,开发顺应当地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产品。本文对我国主要食品出口国的饮食文化以及出口食品选择商标时应注意的问题作一简介,以供食品出口企业参考。一、主要食品出口国的饮食文化日本日本人喜欢吃生、冷食物,吃菜喜清淡,忌油腻,爱吃鲜中带甜的菜,不喜欢吃羊肉和猪内脏,对各种海味格外青睐,尤其是生牡蛎肉、生鱼片,喜欢吃泡菜及用酱、蔬菜、豆腐、香菇、…  相似文献   

20.
饮食文化的差异在其深层次上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同时也与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有关。本文从中国的"佛跳墙"和美国的肯德基炸鸡展开,描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