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商》2015,(30)
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当前农村中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土地产权主体模糊等都涉及到土地的所有、使用以及流转问题,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当前的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上述背景出发,分为四部分讨论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首先阐明我国的土地制度。其次,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再次,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缺位,国家还没有在法律制度层面上为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提供一个强有力地保障,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活跃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拉动内需,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侯衍磊  韩鲁川 《商》2013,(5):177-177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将所有权赋予农民集体,而农民个人或家庭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一制度在解决我国广大农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集体所有制度的产权主体不明晰及流转机制不健全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成为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刘贵明 《中国市场》2007,(52):126-12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导的农村土地经营机制,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有的土地制度在一些方面已经显现出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不适应性,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地缘限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规模化程度低,土地流转不顺畅,政府可以通过统筹地区发展,培养新型农民,完善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加大信用社金融支农的力度等制度创新解决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障碍,加快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的主体虚位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张松松 《商业研究》2004,(3):137-138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创建是对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民个人私有的一种折衷 ,但这种设计的一个重要假设便是“农村集体”能够成其为一个完备而坚定的主体 ,但实践证明这种假设不能够成立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纳入到物权化的轨道上来 ,而且要在期限上还原农村土地的本来价值。这样的要求最终应该由引进“永租权”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历史演进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在现有土地制度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在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历史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1年的发端期,1982-1986年的初步形成期,1987-1995年的正式确立期,1995年至今的发展完善期.文章对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循着"明晰农村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民土地收益权、丰富农民土地处分权"的改革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8.
金玉 《财贸研究》2008,19(1):56-60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是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框架内,对我国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保障,是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依据。但在我国理论界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存在行政合同说、民事合同说和经济合同说的分歧,这种状况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应当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性质进行界定,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设计,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扩大农村消费的制度性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目标之一,然而农村消费市场却迟迟难以启动。目前,城乡二元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制度、就业制度和不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保险制度,已成为制约农民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创新和完善相关制度,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农民消费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保障角度透视我国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再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长期忽略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土地仍是农民生活、就业、养老、就医等的安全保障线,具有家庭福利保障的功能,农民一般不愿放弃土地。因此,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极大地阻碍了农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吴建  高峰 《北方经贸》2003,(5):21-22
农业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是努力推动制度变迁。我国土地制度不断变迁 ,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日益显现出局限性 ,需要加以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土地制度变革的最佳目标 ,也是让中国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的一个好方法。当然 ,变革的同时也需要各种外在因素的支持 ,共同促进土改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顺利开展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保制度供给不力,如相关制度未能及时修订等。当前,由于农民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在制度供给上也应针对不同农民实行分类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3.
目前,黑龙江省养猪业在健康发展,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进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资金短缺,已成为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受《担保法》的制约,生猪不能作为抵押物贷款,而如今《物权法》的实施,则为以生猪作为抵押物贷款提供了可能。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生猪抵押贷款制度,建立健全生猪安全追溯系统,加快发展生猪保险业务、强化公示管理、推行公示方式多样化,从而尽快破解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引导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集体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刘易斯拐点的背景下,由于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不当、城市生活成本过高、被征地农民在城市中缺乏归属感等原因,出现用工荒现象。被征地农民"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其经济成因包括自然失业、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存在、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其制度成因包括征地补偿政策不科学,短期性就业政策缺乏长期效应,就业政策缺乏约束力、宣传不到位,培训政策匮乏且没落到实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制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15.
肖颖 《北方经贸》2013,(3):80-82
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的一种,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能够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合理再分配社会财富的重要作用。我国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组织财政收入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近年来虽几经修改,但仍有缺陷。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议如下:扩大征税范围;采用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实行家庭客税;完备个人收入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的主要目标是向苏北供水,缓解该地区的农业用水短缺问题。但现行农业水价未考虑水源区的机会成本损失,不利于调动水源区环境保护积极性。论文设计单边界CVM引导技术,估算了苏北农户以提高农业水价的方式对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研究发现,苏北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为7.63元/亩,但在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和不同城市存在较大异质性。未来3年内,苏北农业用水每年所提供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在1.526~1.679亿元之间。在发达地区探索构建绿色导向的农业水价体系有利于为其他地区提供先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7.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而其养老保障功能尤为突出。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郊农民失去土地的风险增加,其面临的年老时收入降低的风险也增加,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年老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失地农民自愿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定位不清、失地农民个人缴费负担过重、各区养老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而将失地农民纳入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因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受到侵犯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地方已经探索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还存在着补偿标准低、资金空账隐患、监督机制缺乏等缺陷,因此应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设立补偿基金机制等政策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摘要: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它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同时它有利于为新型城镇培育新型农民。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方面原因,目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农业产业集群层次低、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低、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等问题。今后应该采取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创造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积极筹集资金、加强科技创新等措施加快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推进以及城市扩建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群体也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一系列问题由此产生,其中养老问题凸显。建立和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应当以覆盖面广、保障力度高、操作便捷、效率高、成本低等作为目标,在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下,通过明确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建立失地农民权益长效补偿机制,建立和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实行"土地换养老型"保障,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对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作用等措施,有利于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构建起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及城乡同步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