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巴中革命老区地处秦巴山区的核心区域,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贫困问题突出,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性。应结合巴中自然、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走特色农业带动型模式、旅游休闲产业带动型模式、工业企业带动型模式和生态移民新村模式之路。  相似文献   

2.
推进小城镇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主要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较低、产业支撑不足、法规制度欠缺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带动型、资源优势带动型、工商贸易带动型、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型、生态旅游带动型等特色产业,创新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具备了支持和反哺农业的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工业企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挖掘和发挥旅游休闲资源的潜力和优势,推动旅游休闲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推动"商贸流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农业经济合作,推动"合作组织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推动"特色经济带动型"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劳务经济带动型"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培植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和传播的基础,如何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上培育区域品牌?本文在对温州鞋业、绍兴轻纺、嘉善木业、青岛家电、武汉光谷等5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地方人文资源型、市场集散推广型、外资资本带动型、名牌企业配套型和技术创新推动型5种典型区域品牌培植模式,为我国各地培植区域品牌、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5.
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知识高度、产业整合性的地区差异,应该选择适合的切入点和适合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创意产业。从空间集聚学、资源配置及创意产业形成发展因素等三个角度总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等相关研究。基于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从产业驱动力角度提出创意设计带动型和特色文化资源依托型两种发展模式。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旅企业资产结构单一,抵押物缺乏,投资回报周期长,现金流季节属性强,存在盈利能力不稳定、融资渠道依赖性强、融资模式缺乏创新、模式固定以及低效率等许多问题,成为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障碍.革新融资模式、畅通融资渠道,则是突破旅游产业融资瓶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新疆旅游产业融资现状的分析,探析现有融资难问题的成因,结合新疆旅游企业的特殊性,寻找符合新疆旅游产业的融资模式,以帮助新疆旅游产业解决融资难题,使新疆旅游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而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是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成效的制度因素,在产业化过程中应予以关注.本文在分析云南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这三种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省际产业合作模式及其合作路径的选择出发,对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两省产业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①全国省际产业合作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企业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行业协会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苏鲁两省产业合作发展应选择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企业主导相结合的“三主导复合模式”。②根据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模式提出了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五条路径,即搭建一个产业合作平台、打破两个产业合作壁垒、建立三个产业合作机制、拓宽四个产业合作、实现五个产业合作对接,为苏鲁产业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讨——基于区域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呈发展壮大之势。在分析常德市农业发展区域特征差异的基础上,对能人领办型、企业带动型、基层干部创办型等几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模式,并指出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伟鸿 《经济师》2008,(6):88-89
浙江民企作为中国企业群体的优秀代表,正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作为应对全球化影响的策略和延续企业竞争优势的途径,诸多浙江民企已经从原始的、纯粹本土市场利益驱动的发展阶段向国际化拓展转型。文章采用典型案例研究,对浙江民企国际化海外拓展的模式和策略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市场机会驱动型、市场贸易带动型、技术壁垒回避型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型四种国际化海外拓展模式,并探讨了浙江民企海外拓展应注意的问题。浙江民企海外拓展成果经验提炼和模式的归纳可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路径与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疆哈密瓜标准化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哈密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特别是新疆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及区域发展特点,总结了目前新疆哈密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三种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进行进一步分析及评价,为以后新疆哈密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倪超 《技术经济》2019,35(7):56-62
聚焦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与质量提升,以价值增量为核心梳理了小微企业集聚和质量提升的互动耦合逻辑,发掘两者关系的不同类型或模式,并根据互动主体间关系的差异,将互动关系划分为平台型互动关系、带动型互动关系和倒逼型互动关系三种主要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关系提出了互动质量提升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与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乡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在5省20村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积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常态保洁、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创新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型、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型和种植结构优化带动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然而也暴露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缺少后期管护机制;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购买生态修复服务缺乏监管;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应创新生态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选择适宜地区发展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培养有环保意识、专业素养的职业农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规划中新疆被列为煤矿开采重点建设地区,这意味着新疆将面临更大的生态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新疆煤炭开采现状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现行的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模式,然后提出区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异地补偿模式、"产业共建"模式和因地制宜补偿模式四种模式作为现行生态补偿模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发展的二十多年间,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随着光伏产业发展的日益成熟,产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作为政府政策带动型的产业,政府作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研究政府干预对光伏产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7—2015年的光伏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对光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对光伏企业的成长性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发达地区产业簇群发展模式及推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发达地区产业簇群的发展模式可归纳为东莞模式——产业转移型(外向经济型);义乌模式——市场与成本优势推动型;宁波模式——品牌优势带动型;寿光模式——农业产业化型;新竹(我国台湾)模式——高新技术园区型。各种模式都有其特征,具有各自的推广前景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考察分析了新疆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产业集群战略思想和模式框架,并对新疆如何围绕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推广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陕西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企业主导型"、"合作组织依托型"、"示范带动型"、"多元化复合型"等多种专家大院推广模式,并通过实例对各种模式的发展优势、运行机制、推广效果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鞍山市南台箱包市场我国大型箱包专业批发市场之一,虽然目前市场带动型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但其发展过程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缺乏真正的品牌产品等,仍是制约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加快新型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界定了新型服务业判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服务业具有拉动投资型、拉动就业型、产业带动型三种产业类型,在新型服务业内部包括由系列产品群构成的多种产业形态,新型服务业的产业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型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元主体并存的格局,新型服务业的政策环境与发展对策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