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特价上升的背景下,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由正转为负。基本计算方式是,1年期存款的名义利率为1.98%.扣除20%的利息税名义利率的实际数为1.584%.在物价上涨率为3%的条件下,存款约实际利率为-1.416%。因此,负利率是一个确定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汇率传导理论及其效应进行了简单回顾,在建立理论模型基础上,对2005年我国汇改前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国外物价及国内货币产出比等因素对物价的传导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有负向不完全传导效应,但由于存在时滞效应,短期内调整汇率对物价的影响不明显。最后,综合考虑国外物价、国内货币产出比等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樊怿霖  杨旭 《时代金融》2014,(7Z):16-17
本文对汇率传导理论及其效应进行了简单回顾,在建立理论模型基础上,对2005年我国汇改前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国外物价及国内货币产出比等因素对物价的传导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有负向不完全传导效应,但由于存在时滞效应,短期内调整汇率对物价的影响不明显。最后,综合考虑国外物价、国内货币产出比等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存款利率放开后地方金融机构的定价变化及利率传导效应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存款利率放开为出发点,调查了当前地方金融机构定价特征及异化现象.分别从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贷款基准利率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基础选择、相关市场及不同期限利率的传导与影响等维度分析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建议通过建立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指标利率方式,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加强定价授权体系的动态调整,不断扩大自律机制职能,发挥利率定价机制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松青 《云南金融》2012,(3X):160-160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货币当局依照利率规则(Taylor rules),通过利率传导机制来调节经济运行,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均衡展开理论评述。Taylor指出,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就是实际利率,因此,只要名义利率随着预期通胀率同向变化,就能实现实际利率的稳定。当实际的GDP增长高于潜在的增长水平时,实际利率就会偏离均衡状态,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就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名义利率来实现实际利率的稳定,在维持短期实际利率稳定的目标下,央行可通过调整名义利率来稳定物价和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货币当局依照利率规则(Taylor rules),通过利率传导机制来调节经济运行,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均衡展开理论评述。Taylor指出,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就是实际利率,因此,只要名义利率随着预期通胀率同向变化,就能实现实际利率的稳定。当实际的GDP增长高于潜在的增长水平时,实际利率就会偏离均衡状态,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就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名义利率来实现实际利率的稳定,在维持短期实际利率稳定的目标下,央行可通过调整名义利率来稳定物价和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到底我国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如何?本文采用居民一年期储蓄增加额、年均收入水平、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数据,对传统货币需求模型进行调整,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储蓄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时差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储蓄与利率之间的滞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名义利率对储蓄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滞后一期效应,但实际利率对储蓄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居民、企业、银行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我们认为,实际利率的变动可以通过影响居民部门的储蓄和消费、企业部门的投资、银行部门的吸存放贷,作用于就业和产出的变化。实际存款利率变动对产出的影响取决于实际储蓄存款对实际存款净利率的弹性:富有弹性则稳态利率与产出同向变动、存款利率有效上限的取消可能使产出总体上升;缺乏弹性则稳态利率与产出反向变动,存款利率有效上限的取消可能使产出总体下降。实际存款利率市场化导致的产出波动可能具有滞后性和起伏性。实际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可能会使产出上升。  相似文献   

9.
作为存款性金融机构联结居民、企业、政府等实体经济部门的纽带,存款利率对一国货币价格体系与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发现,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存款利率仍然是一个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市场名义利率,个体、局部、全局性银行风险与存款利率管理如影随形,兼顾利率传导与风险控制并积极寻求二者的动态平衡,是存款利率上限管理最为基础的目标,也是确保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制度性保障。结合比较研究,本文建议围绕银行核心存款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量价传导机制,推进存款利率差别化管理,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宋全云  吴雨  钱龙 《金融研究》2016,436(10):64-78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贷款成本,也可能引起不同类型贷款成本反应的横截面差异。本文利用我国某地级市中小企业贷款数据实证检验了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显著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且银行特征、企业特征和贷款特征是影响贷款成本对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异质性反应的重要因素:(1)相较于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贷款利率影响更大;(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小型企业、低信用等级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影响更大;(3)贷款类型方面,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短期贷款、小额贷款和流动资金类贷款的贷款利率影响更大。本文研究为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我国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视角构建了银行资产负债行为数理模型,据此分析负债端不同类型利率对贷款利率传导的影响,提出相应假说,认为负债结构是影响利率传导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存款利率仍然是负债端影响贷款利率最关键的要素,且存款规模变化导致贷款利率反向变动;资产负债表对利率传导效率具有显著影响,银行间市场融资规模变化导致贷款利率同向变动;随着市场融资占比的提升,尤其是在市场融资占比提升至3.61%后,市场利率传导效率明显提升;再贷款利率对于定向引导降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具有明显作用。为此建议:一是优化存款定价机制,增强银行存款定价与市场利率的联动性;二是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增强银行主动负债能力,提升贷款定价市场化水平;三是继续用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效应和宣示效应,降低重点领域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长期以来,党中央和政府极为关心和重视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指出到2020年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当前,较物价上涨水平,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偏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也成为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和银行体系波动的直接诱因。通过分析自2012年7月央行调整利率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对储户实际收益的影响,提出应提高存款基准利率,为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提供可能,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党中央和政府极为关心和重视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指出到2020年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当前,较物价上涨水平,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偏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也成为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和银行体系波动的直接诱因,通过分析自2012年7月央行调整利率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对储户实际收益的影响,提出应提高存款基准利率,为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提供可能,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际利率冲击对经济波动的传导效应与该国的汇率制度有密切关系。以汇率制度为视角,通过构建SVAR模型,考察世界及国内实际利率冲击对中国及新加坡经济波动的传导效应。研究表明,相对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新加坡,世界实际利率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影响程度更大;本国实际利率冲击通过对汇率的不同作用机制,对两国产生不同的传导路径;中国和新加坡产出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实际利率和新元汇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马骏和王红林(2014)的静态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根据中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体的特点,该模型刻画了在银行体系面临诸多制度约束、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央行的政策利率调整如何传导至各个金融市场利率,继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动态过程。模型的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贷存比限制、对贷款的数量限制、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弱化和扭曲政策利率的传导,削弱利率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此外,我们将动态模型加以拓展,用来测算经济周期因素所造成的政策利率传导的效率损失。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是,取消贷存比上限、逐步淡出对贷款的数量限制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将有助于改善利率传导机制,为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许姣丽 《南方金融》2012,(10):37-40
一个经济体在受到实际利率冲击时,汇率制度会对其影响机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汇率制度为视角,通过构建SVAR模型,分析美国实际利率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与其对新加坡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汇率制度受外部冲击影响更大,美国实际利率冲击对中国产出波动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新加坡的影响;实际利率冲击在两国的传导机制不同,在中国主要通过国内利率渠道进行传导,在新加坡则主要通过汇率渠道进行传导。  相似文献   

17.
夏甜 《理财》2012,(9):56-57
7月5日,当市场还沉浸在讨论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央行却选择了继续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与6月8日名义上对称、考虑浮动后实际不对称的降息不同,此次降息名义上就是不对称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没作调整,贷款利率却允许下浮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7倍,比6月8日的下浮幅度更大。这是自2008年9月16日以来,央行首次采取"不对称降息"。此次非对称降息直接缩窄了银行的净息差,这对靠息差为主要收入的中国银行业来讲,无疑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利率经济杠杆作用的临界点问题,实际上是关于银行利息率与市场物价水平的关系问题。这个临界点即名义利息率(包括保值贴补率)减去同期物价上涨率等于零的名义利率水平。在这个水平上的实际利率等于零,即:  相似文献   

19.
股票价格包括连续和跳跃两个部分,本文基于股市高频数据将中国股市的已实现波动分解为连续性波动和跳跃性波动,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对不同类型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信息发布对连续性波动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跳跃性波动存在显著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实际调整对连续性波动、跳跃性波动均存在显著影响,但跳跃性波动更多地受到了信息发布时的影响;利率政策的调整对连续性波动和跳跃性波动存在显著影响,中国股市对利率政策变化提前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20.
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我国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二者对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和增强流动性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作用力度大,效果明显。自1984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39次,仅2011年调整了7次,今年年初到现在下调两次,释放了大量的资金,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动会造成货币供给巨大波动,对经济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