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检验了政策性补偿支出对于新农合参合率的影响,估算了新农合实现高参合率目标所需的政策性补偿支出规模,并系统评估了政策性补偿支出对于基层政府财政负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性补偿支出显著提高了新农合参合率;第一阶段旨在实现高参合率目标的政策性补偿支出对于基层政府财政负担的影响是逐渐减弱的;而第二阶段旨在实现合意的保障水平目标的政策性补偿支出却增加了基层政府财政负担。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旨在减轻基层政府政策性补偿支出负担的财政分权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以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基础,并基于清华大学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新农合专项调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分析,形成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对于农民就医行为的综合性分析.本文发现:新农合的普及显著提高了参合者的健康水平,并明显改善了参合者“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同时,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明显上升,县级以上卫生机构的就医比例有了一定的下降,基本在逐步实现分级诊疗的构想.新农合在调整农民分级诊疗的同时也反映出农民的就医能力依旧较弱,负担依旧偏重.  相似文献   

3.
新农合作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项创新制度,从建立之初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对新农合的医疗基金支出、国家总体财政支出,对新农合的参合率有显著性影响.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参合率,增加政府补助额,健全基金管理机制和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吸引企业人才流入的方法解决资金筹集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关乎8亿农民的医疗保障,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一份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面板数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参合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那些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概率显著高于那些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的农民,即农民在参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逆向选择,尤其是那些选择全家都参合和全家都不参合的农民.同时,由于参合之前参合者的人均医疗支出水平明显高于未参合者的人均医疗支出水平,逆向选择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影响.但由于目前总体参合率很高,逆向选择还未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产生明显的冲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医疗保险与消费: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文利用农村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政策变化来研究医疗保险的获得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合使得非医疗支出类的家庭消费增加了约5.6个百分点。这一正向作用随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且在没有医疗支出的家庭中仍然存在。同时,新农合对消费的正向影响在收入较低或健康状况较差的家庭中更强。这些结果都与医疗保险减少了预防性储蓄的假说相一致。另外本文发现,新农合的效果随农户在这个项目中的经历而变化。实际上只有在那些有村民获得保险补偿的村子,保险对消费的正向影响才显著,而且在这些村子中,新农合对新加入农户的消费的影响明显小于对参合一年以上农户的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对农村家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参合)前后的Kakwani指数进行了测算,观察2000~2006年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垂直公平的改善程度及其变动趋势。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并未起到提高筹资公平的作用,反而使其有所降低;2006年新农合补偿力度加大,其公平程度却不及2000年。因此,从垂直公平的角度看,新农合的实施并没有给农民医疗筹资的公平性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是参合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约束瓶颈,也是参合农民难于改善生产条件、增强生产能力的重要原因。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泛、深入推行,农村医疗服务的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参合农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提升、医疗费用也不断下降,其结果是参合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参合农民不断将一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发展生产和追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使其产出水平也得到了新的提高,这是改善民生反过来对经济的向好拉动,是值得重视、强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农民"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2003年试点至今虽参合率很高但其主观续保意愿并不强"为背景,根据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实际调查资料,从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制度主、客观特征三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新农合"续保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定点医院的医疗服务满意度、"新农合"报销比例和报销便利性、家庭中拥有老人和小孩的数量、农民文化水平、农民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收入水平这些因素对农民续保"新农合"有显著影响,其中:具有定点医院的服务满意度对农民"新农合"续保意愿的影响最大,说明"新农合"定点医院的医疗服务是否能满足广大基层农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要,是"新农合"发展的基础;家中拥有老人和小孩数量的影响次之,说明对拥有老人和小孩较多的家庭更加需要"新农合"为其提供医疗保障;"新农合"报销比例和报销手续的影响居三,报销比例的多少和手续难易程度将决定农民从续保"新农合"的受益程度;农民个体身体状况的影响排序第四;家庭收入水平的正向影响居第五;文化水平的正向影响居第六。  相似文献   

9.
李丽  胡伟  冯小影 《经济经纬》2012,(1):117-121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以及参合人员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家庭规模和性别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农民参合的缴费水平以及新农合的名义报销水平等与农民的参合意愿显著相关。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满意评价较为集中和稳定,但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收费、态度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持续推进医保权益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采用CHARLS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自评健康。但该政策的健康效应对农村居民、新农合参保居民、低教育程度居民和低收入水平居民的影响更显著,其提升了弱势群体的健康水平,缩小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通过提升参保居民医疗资源利用、降低医疗费用负担、释放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和改变家庭消费结构来影响其健康。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需要继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力度,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并且推动医疗健康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相似文献   

11.
新农合的需求是指医疗服务需求方(农户),新农合的目标是为了缓解农民支付重病、大病医疗费用的压力,增加农民的医疗有效需求。分析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农户参与新农合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新农合的满意情况。结果显示当前新农合的参与率已经很高,但农户对新农合的满意程度不高:收入、健康、年龄以及学历因素对参与率的影响已不显著;参加其他商业医疗保险、外出打工和政府对新农合的宣传对参与率影响显著;农户普遍认为新农合有报销起点过高、最高标准额过低以及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不理想等问题。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为促进中部地区新农合需求水平的提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文简称为新农合)的覆盖面、农民参加新农合的比率(下文简称为参合率)等方面分析了新医改背景下广西新农合的现状,找出其主要存在问题,如重大病保障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基金使用率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简陋等,并提出了调整和优化广西新农合制度的对策: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基金使用率、提高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经办机构的经办服务能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加快新农合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道德风险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参合农民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费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诱导需求行为,新农合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参合农民的理性经济人特性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特殊性,为保持新农合制度的稳定性,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中的道德风险采取控制措施:要加大宣传,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就医;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对定点医疗机构评价机制;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付费方式;加强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4.
从医疗支出的"需求侧"出发,采用2004~2017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基于废气、废固和废水三个维度研究了环境污染对医疗保险支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显著增加了医疗保险支出,这种影响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显著存在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污染对医疗保险支出的影响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此外研究发现环境治理和工业企业集聚效应均未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对医疗保险支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环境污染对医疗保险支出影响的作用机制,发现环境污染对医疗保险支出产生的影响可以完全由个体健康水平来解释。因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注重环境污染影响的区域异质性、提高工业企业集聚效应、拓宽提升个体健康水平的渠道是解决医疗保险支出过度增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周靖  陈培钦 《经济导刊》2011,(10):16-17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造就了“中国奇迹”,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在医疗方面,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较1981年提高了5.1年,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村参合人数从2004年的0.8亿增加到2010年的8.36亿,参合率达到96%,补偿受益人次10.8亿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支出与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Heckman模型、两部模型、面板Logit模型和排序模型等方法,在系统控制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与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促进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增加了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总支出,提高了老年人的及时就医概率;(2)医疗保险虽然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但是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尚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3)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年和2006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倍差方法, 以参合农民为作用组, 非参合农民为对照组,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福利效应作了实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增加了医疗服务利用;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对净医疗费用(扣除合作医疗补偿后的费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综合医改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是深化医改的主攻方向,而深化医改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动力.文章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综合医改对居民就医满意度、医疗水平认可度和医疗支出的影响情况.首先,综合医改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就医满意度和对就医点医疗水平的认可度.其次,尽管综合医改未能降低居民的绝对医疗支出和绝对自费医疗支出,但显著降低了相对医疗支出和相对自费医疗支出.进一步探索发现,综合医改降低了医疗支出中的住院支出,未降低医疗支出中的伤病支出.从自费占比角度看,综合医改显著降低了居民的自费医疗支出比例.相比农村地区,综合医改在城镇地区的政策效应更显著.整体来看,综合医改政策具有显著的政策效应,未来的医改方向仍是居民的医疗支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创业板2009-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风险资本介入、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险资本的介入并未显著提高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强度,也没能显著改善创新绩效,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对滞后一期的创新绩效指标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经验证据说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在提供增值服务、改善创新机制等方面较为薄弱,并且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容易引发创业企业与风险资本的“逆向选择”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稳定公平的待遇保障机制与可持续的医疗保障筹资机制,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参保群体的就医负担。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医疗支出的刚性需求等风险因素,使得中低收入参保群体仍有可能面临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困境。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出发,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中低收入参保者压力准备金对医疗服务需求价格敏感性的面板门槛模型,以评估医疗保险承受力的划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参保行为与健康风险因素对医疗保险承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中高收入参保群体还是中低收入参保群体,健康风险显著增加压力准备金支付压力,参保个体健康状态程度对医疗费用支出的边际效应均有显著影响;相较于中低收入者,中高收入者具有更强的即期抗疾病经济风险能力。进一步分析医疗保险和健康风险对中低收入参保群体医疗保险承受力的影响,本文发现健康风险显著增加了个体医疗支出成本,需要预留更多的压力准备金应对即期医疗支出,存在应对疾病经济风险的脆弱性。合理确定医疗保险承受力标准,降低就医成本,提升医疗服务利用可及性,探索防范与化解因病返贫致贫的偿付机制,是实现医疗保险群体受益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