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危机生成原因和演绎路径的研究对不同经济体,不同时期的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因素导致危机出现的关键作用。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更注重危机的随机性以及不确定性;基于金融中介的危机理论解释了银行业危机生发,演人的具体机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具有与发展的初始条件和选择的制度改革与演化路径有关的特定原因,金融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具有不容忽略的国际传递性。  相似文献   

2.
自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纷纷出台救市的经济刺激计划。同时,经济理论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也愈加严厉,更强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可以合理解释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能有效解释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更无法恰当、充分地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如果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相结合,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不仅可以有效地解释危机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能为政策制定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次级抵押贷款占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总额的比重并不大,为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剧烈动荡呢?本文从金融机构的高杠杆、次贷关联证券估值的不确定性、市场不透明角度解释了次贷危机不断扩散蔓延的根本原因.这场危机源自于美国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经济过度依赖于金融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手段.次贷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是我国必须转变过度依赖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2007年夏天开始的次贷危机继续肆虐着全球经济,此次危机影响程度之深,影响范围之广,与人类历史上最出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流动性危机的逐渐深入,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由只占美国金融资产百分之三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出现的问题,能触动全球经济总产出发生如此大的损失?危机是怎样放大的,它放大的路径是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国外学术界出现了大量研究流动性危机放大机制的文献,而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试图从投资者逃离、去杠杆化、流动性危机在金融市场的放大路径、流动性危机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放大效应以及流动性危机的管理几个方面综述国外学术界对流动性危机放大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一方面为国内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提供理论线索和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为我国管理流动性危机提供理论线索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欧洲债务危机看欧元区的制度困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始于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拉开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序幕,欧盟诸多国家频发债务危机,并引发了世界经济的动荡。文章考察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历程,并对爆发危机的几个国家的财政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制度设计方面探讨了欧元区所面临的困境。认为虽然债务危机给欧元区带来很大的打击,但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将会依照现有路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失衡与气候危机的双重挑战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实现从“ 量” 到“ 质” 的转变。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高碳特性, 详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宏观路径, 并针对推进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及其给我国金融安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多次金融危机使社会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相应的研究催生了金融危机理论,其中“泡沫”理论、货币危机理论和金融危机传染理论等影响最大。金融危机理论呈现为经济金融视角→货币金融视角→技术金融视角的研究进程,折射出研究者从理论解释到防范危机的愿望。我国在金融开放进程中,需要加强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防范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挑战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而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国应不断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形成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9.
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降低经济增长代价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出发,回顾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其现状,并阐释当前形势下优化经济结构的财政政策要点,以期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寻求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的两大重点问题,即资源型经济悖论现象的表现及解释、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及对策研究的分析,指出资源型经济转型从产业角度主要是产业升级和产业转换以及两者的复合。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年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表明当前世界经济波动日益呈现出周期性和复杂性。运用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来解释美国的次贷危机及蔓延至欧元区多个国家的欧债危机,通过从基本理论层面探索两次危机的形成机理可知,技术创新乏力、增长动力不足是引爆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只有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力度,依靠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核心增长引擎,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和鼓励技术创新的双重手段,才能提高国家的长期竞争力以摆脱危机,这也为我国应对危机和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明确了企业财务危机的内涵,并从现金性财务危机和收支性财务危机两个层面入手,建立了企业财务危机的研究路径,分析了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最终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像海啸一样席卷全球金融市场,以传统的金融理论为运作理念的现代金融模式难辞其咎。在传统金融受到质疑的时候,由其相关理论对金融危机的解释也失去了其曾具有的强大说服力。故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缘何危机如此迅速的波及各个市场,让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期,以期能对中国金融系统对于危机的防范、应对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困境。基于此,针对我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依然明显、经济发展中产业及产业内部比例不尽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观念、搞好发展的科学定位、实现从非科学经济发展方式到科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交、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自由化所导致的的金融过度创新。由于监管体制的漏洞、货币政策的变动、企业制度的变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风险防范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使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理论根据上归因于经济新自由主义者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提出的主张,目前是应该回归凯恩斯主义还是走第三条道路,以及是否还有其他摆脱危机的路径,期待危机中出现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祖国大陆—台湾地区两岸经济进入ECFA时代,ECFA被誉为两岸合作的"高速公路"。在ECFA时代,开启两岸冷链物流合作的引擎,使两岸冷链物流合作尽快驶上"快车道"具有里程碑意义。基于两岸冷链物流的现状特征分析,探讨了后ECFA时代两岸冷链物流合作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顶层设计、机制建设、路径选择、基础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两岸冷链物流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资本循环的逻辑遵循反馈环机制,过度积累会导致危机爆发。资本空间化从地理扩张、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虚拟经济三个向度解决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危机。资本空间化的三个向度也蕴含着内在的逻辑悖论:资本既需要全球化的市场,又受制于本土化条件约束;资本既需要技术、组织方式创新构造新产业结构,又受制于路径依赖,面临固定资本贬值风险。资本既需要金融化创造的虚拟经济空间,又会面临金融脱离实业、催生金融泡沫的风险。中国当前要处理好全球化和区域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路径依赖、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同时要关注城市化本身内置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经济思想史上最负盛名的三大经济学理论,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在解释和走出此次金融危机之时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次贷危机和华尔街的贪婪就是奉行经济自由主义的结果;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本是医治有效需求不足的一剂良药,但失业率高、政府债务危机加剧、国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更快且难以控制.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今仍未见底,且已经损害到实体经济.研究其传导渠道,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并减弱危机的影响.本文在总结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如何从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以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由国内传导至全球的路径.最后做出简要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市场上实际发生的103个产品伤害危机事件为样本,通过使用内容分析法获得数据,检验了危机情境因素对危机响应策略的影响,并分析了危机情境因素与危机响应路径的关系.研究发现危机类型和危机品牌来源国对危机责任策略、高层出面策略和借助权威策略有影响,而危机严重性与这三个维度的响应策略没有显著关系.对于不同的危机类型,企业都有多条不同的响应路径,但同一危机类型下的路径之间体现出明显的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