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5-2011年中国基金市场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如何配置多任务管理基金经理。研究发现,进入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层的关联基金经理更可能成为多任务管理基金经理,基金治理则有助于抑制关系在多任务管理基金经理配置中发挥影响。较好的基金治理下,关联基金经理与多任务管理并不显著相关;较差的基金治理下,关联基金经理比非关联基金经理更可能成为多任务基金经理,即使这些关联基金经理的业绩显著差于非关联基金经理的业绩。研究结论有助于认清社会网络关系产生作用的范围以及如何抑制其产生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业绩归属模型的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评价体系,以期更加直观、全面地反映择时操作和选股操作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对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金经理人力资本特征与基金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基金经理的人力资本特征(如年龄、性别、专业、院校、从业时间和任期等)以不同方式影响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而影响基金的超额业绩.文章以开放式基金为样本,对基金经理群体的特征作了定性分析;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展开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构建模型.发现证券市场具有弱有效性,基金经理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基金业绩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业绩归属模型的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评价体系,以期更加直观、全面地反映择时操作和进股操作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对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金公司通过相对业绩排名考核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会根据前期业绩排名调整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及其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在金融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股东影响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角度,文章对比了银行系与非银行系基金经理风险调整行为的差异。以2005—2020年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为样本,考察了业绩排名对基金经理风险调整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系基金经理更在意业绩排名。当前期业绩较差时,银行系基金更有动力进行风险调整。另外,银行系基金风险调整对未来业绩产生更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更强的业绩持续性。通过比较发现,银行系基金的离职率更低且团队更稳定,可以更加主动地进行策略选择和投资组合调整。该发现扩展了基金风险调整行为的研究,也对基金投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因素评价模型及T-M模型的基金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国外成熟的单因素整体基金绩效评价模型和T-M模型,从风险调整收益和基金管理人择时选股能力两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不同投资风格的证券投资基金在市场处于上升和下降阶段的表现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对基金绩效和基金管理人的选股择时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很多,诸如基金规模、基金费率、基金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等。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来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整理,主要偏重于论述公司治理结构与基金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试图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在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收益率指标、风险指标、三大单因素整体业绩指数以及考察基金择时能力的模型,对我国2004年3月之前成立的25只股票型的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表现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高于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率,经风险调整后,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高于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率.不同的是,我国开放式基金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市场环境不好以及不确定性增加时,基金进行安全投资转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所形成的声誉资本具有“类保险”作用,在面临负面事件或不确定性环境冲击时能够防止股价大幅下跌和市值损失;基金是否会在市场环境不好时将投资组合转向社会责任绩效更高的股票进行安全投资转移呢?使用2010—2017年开放式基金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市场环境与安全投资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市场环境表现不佳时,基金避险需求增加,倾向将投资组合更多地转向社会责任绩效高的股票进行安全投资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基金和基金经理特征影响基金的安全投资转移行为,净资金流入较少、历史业绩差、经理选股能力差的基金根据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安全投资转移的程度大。研究还发现,基金的安全投资转移行为对基金业绩和基金收益波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基金在牛市和熊市阶段选股与择时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采用Jensen指数、T-M模型和H-M模型,研究了从2003年1月-2008年4月间我国开放式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经理人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及其在牛市和熊市阶段的不同表现,并得出以下结论:有近一半的基金绩效超过市场表现;在熊市阶段基金表现出较强的择时能力;而在牛市阶段基金则表现出较好的选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0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经理离职事件为样本,以其离职前半年和离职后半年为时间窗,对基金经理离职的绩效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之前绩效较好的基金,基金经理离职对绩效具有负影响;之前绩效较差的基金,基金经理离职对绩效具有正影响;基金经理证券从业时间和CFA\FRM\CPA等资质对离职后与离职前选股择时能力的差异具有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封闭式基金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基金净收益、风险收益及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三大方面进行。封闭式基金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总体上我国的基金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债券基金绩效评估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市场范围以及大多数研究结果看,债券型基金在扣除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后没有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基金经理在择时和债券选择方面没有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同时,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债券基金经理具有一定的择时和选债能力,债券基金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基于基金投资组合权重的方法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剖析债券基金的动态管理过程和收益特征,同传统收益基准因子模型相比较,更倾向于得到关于基金绩效的支持性结论;随机折现因子体系的绩效评估方法理论基础强,具有普遍性意义,基于该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择了比较成熟的单因素T-M模型和H-M模型,对2004年1月1日~2007年11月31日间194个交易周的10只基金进行业绩评价,考察证券投资基金是否在我国这种弱式有效的市场上表现出良好的选股与择时能力。结果表明,除个别基金外,我国基金整体不具备择时能力,虽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但表现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我国2008年12月31日之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研究了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基金家族内部基金经理根据每年前期家族内部业绩排名而对后期风险进行调整的行为,发现在基金家族内部前7个月排名靠后的基金,后期会显著增大投资组合风险,说明我国基金家族内部存在基金竞赛,即前期排名靠后的基金经理后期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组合。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风险选择行为与基金家族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即大家族内部基金竞赛行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开放式、主动管理型股票投资基金为样本,研究了基本业绩与基本资金流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金的基准调整收益对基金及基金家族的资金流动具有显著影响。说明应该重视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严格按照契约规定投资策略及标的规范运作,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基金经理特征对其业绩的影响及解释力,发现基金经理的业绩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职业稳定性对基金业绩的提升是必要的,在基金公司内部出于管理或人事安排的需要进行频繁的岗位轮换或人员搭配往往不能起到理想的预期效果,但基金经理来自其他基金公司的从业经历却有助于其业绩提升;一定的证券从业经验对基金经理的业绩提升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从业时间越长,就能获得越好的业绩表现;没有证据表明基金经理学历、历任基金经理的持续时间对其业绩提升有显著的贡献,但性别对基金业绩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基金公司在选拔和任用基金经理时,秉持“业绩至上”的原则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度沉溺于“经验至上”的迷信,不同经验对基金经理的业绩提升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基金经理特征与基金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考察了年龄、性别、任期、工作经历、银行背景、教育背景、资格证书等经理特征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年龄、任期、MBA与基金业绩负相关,银行经历与基金业绩正相关,博士学历反而没有硕士学历的经理基金业绩好,女性经理业绩强于男性,工作经历对业绩影响不大,CFA证书持有者业绩略好,金融专业背景经理业绩强于其他专业。研究还发现,硕士毕业于国内排名前十位高校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业绩,获得比其他经理管理的基金高出13.6%-15.4%的投资收益率。研究结论表明,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利于基金业绩的提升,而经验资本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马红军 《企业经济》2002,(11):175-177
一、基金管理公司内部业绩评价与投资者外部业绩评价的比较 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基金投资运作结果作出综合价值判断.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业绩评价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从基金管理公司角度对基金经营业绩进行的内部业绩评价和从投资者角度对基金进行的外部业绩评价.内部业绩评价是基金投资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结果直接反馈给基金管理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成为投资策略调整和激励约束机制运行的依据.外部业绩评价可以使投资者了解基金的管理风格、风险收益和投资价值,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客观上可抑制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具有间接的外部的市场激励与约束作用.管理者的内部业绩评价与投资者的外部业绩评价之间存在以下几点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吴安  朱瑭娃 《企业导报》2009,(3):127-128
选取了我国十四支开放式基金的在2005年1月至2008年十二月的周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在T-M模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GARCH效应来更准确地分析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结果显示我国开放式基金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但不具备显著的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