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道路运输在连接区域、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一体化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2004年9月,由甘肃省倡导,西部十二省区和中国交通报社联合发起西部道路运输新概念论坛。首届论坛在兰州举行,当时签署了《中国西部道路运输区域合作框架性协议》,建立了12+1长效区域交流合作机制。近年来,甘肃充分发挥“坐中联六”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促进甘肃道路运输“丰”字形的区域运输局面的形成,推动地方经济及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道路客运一体化是指将道路客运各个部分和各种要素组成一个整体的行为,是集成道路客运各种要素和子系统,综合形成道路客运系统的过程,即通过经济、科技、信息等手段建立统一的道路客运运营和管理平台,协调调度不同道路客运方式内部以及跨区域道路客运的运营和管理活动,建立运输过程无缝连接,保障连续可靠的人流和信息流,提高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城市间交通、经济及社会联系日趋频繁。区域综合运输通道作为区域内主要客货运输任务的载体,有必要对其定义、内容与特征进行界定与分析,以便为区域通道结构优化及区域交通规划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建设拉近了长三角主要城市的距离,但长三角更多城市的同城效应需要道路运输一体化来实现和保障。长三角道路客运如何利用企业规模大、车辆档次高、管理先进和道路客运路网密度大及旅客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放大道路运输行业比较优势,已成为摆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面前一道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道路货物运输组织问题一直是困扰运输市场的难点,运输企业在一体化运输大背景的要求下,对如何提高运输网络整体效率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在一体化运输背景下,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在运输网络和供需链条上实现网络化运营,不失为一种高效率的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速路网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结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物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高速路网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物流效率与高速路网关系的研究,其目的是研究高速路网对区域物流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利用高速路网建设物流网络,从而提高物流效率。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2008年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联席会议的轮值省,这一年,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进入第六个年头,并在16个项目的合作和协作机制的完善上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包括跨省市的短途班车、公交一体化运行模式、长三角客运企业一体化应急预案、长三角地区客运联网售票(在133个站点联网,89个站正常运行)、长三角运政稽查一体化、长三角汽车快修一体化等项目的推进。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初稿已经出炉,“长三角道路运输行业协会”也在筹备,这些都加快了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道路旅客运输管理实行的是以省域为主的管理体制,随着道路运输网络的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和大部制改革的推进,省域道路旅客运输管理要在新时期得到新发展,推进道路客运一体化无疑是重要的工作方向和紧迫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9.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改革,打破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公共客运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道路运输业的科学发展模式,一是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运输服务。二是要大力推进城乡运输一体化,构建和完善道路运输网络。三是要统筹协调道路运输各种矛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合理分工、有序竞争、协调发展。四是要坚持改革创新,注重节能环保,提高道路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河南鹤壁市政府在2002年6月,信阳市政府在2003年8月从理顺管理体制人手,对城乡客运管理和经营进行改革,实现了“一城一交”的城乡客运经营和管理一体化模式,显示出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是道路运输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龙头骨干道路运输企业是指在道路运输行业相关领域具有大型经营规模、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规范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运输经营企业。能够一体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或某一区域对其经营领域的系统性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陆上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朝鲜等15个国家毗邻。近20年来,我国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周边国家间发展国际道路运输,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自1991年起,我国陆续与周边10个国家签署了10个政府间双边汽车运输协定和3个政府间多边汽车运输协定。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辽宁、云南、广西、西藏等8个省(自治区)与周边国家的一些地区广泛开展了国际道路运输。目前,我国已有60多个口岸开展了国际道路运输,开通了国际客货运输线路200多条。2005年,我国出入境运输车辆达到了132万辆次,完成国际道路客运量796万人、货运量973万吨。国际道路运输已成为我国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和人员往来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为促进边境省(区)经贸发展,方便人员交流,巩固和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区域经济,繁荣边疆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后,道路运输发展隐忧越来越明显,“量的繁荣”中隐藏着“质的危机”。“危机”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与我们没有突出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有关”。 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何在?机动灵活,通达度高,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就是道路运输的特有优势,特别是在其他运输方式无法通达的区域,道路运输是唯一的选择。随着公路建设、车辆制造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和组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运输走到了幸福的“黄金年”。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优势不断增强和扩展,特别是运输组织多样化、运输服务多样化为道路运输发展新添双翼。在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的今天,服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优势将成为道路运输开拓市场的新动力和新契机,这也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比拟的。 优势是动态的,意味着它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而变化,意味着它是各种运输方式前进中的比较。因此,发挥优势既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又需要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后者。综合运输体系不完善、不合理、不科学,会成为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阻力和障碍,这一点目前已经表现得很明显。站在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的综合运输体系的高度,发挥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不断变化的个性需求,是必然选择,才能使优势变为竞争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刘云军 《中国道路运输》2011,(5):F0003-F0003
4月21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会见了来访的国际道路运输联合会(IRU)秘书长马丁·玛米一行。冯正霖对IRU在消除非物理运输障碍和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方面的努力表示赞赏。他表示,中方愿与IRU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亚欧道路运输通道联接和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加工工业的发展,集装箱运输大幅度增长,运输质量也不断改进。集装箱运输毫无疑问的成为件杂货物运输的主体,国际贸易通用的运输方式。近年来,我国集装箱运输有了较快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国外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发展速度。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产品结构变化,集装箱运输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把加快集装箱运输发展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交通运输一体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区域经济合作中要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必须转变观念,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制度、信息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跨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城乡的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对交通运输服务的基础保障和引导促进作用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呼唤建立统一规范、安全高效、优质便捷、环保节能的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不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更不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此消彼长,而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相互依赖,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要在结构上适应需求.分析货运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货物运输结构与国民经济的区域差异性;引入推拉效应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不同运输方式货运量和周转量的推拉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我国区域经济及货物运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90年代中期以来,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沪浙苏等地的道路客运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顺利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道路客运业依托日益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大力发展中、短途快速客运班线,并依靠高密度班次、高档次车型及“航空式”优质服务,使道路客运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区域综合交通的主导力量。根据交通部《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的通知》,沪浙苏三地签署了《长三角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议定书》,为形成长三角区域道路客运一体化网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