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国际气候谈判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由国际社会开展的多边治理机制和进程。谈判中话语权的高低影响和决定着一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从国际气候谈判的话语内容、国际气候谈判的话语主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3个方面对国际气候谈判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试图发掘现有研究成果的内在规律及其存在的研究空间,提出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重要方向,对促进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林业话语权的增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什么决定林业发展趋势和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和发展。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的现状。这种矛盾在世界上一样存在,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林业的发展趋势和地位。林业地位随国际气候公约谈判进程日益提高国际气候公约谈判是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浙江林业》2013,(2):46-46
1月4—5日,省林业厅组织由厅长楼国华,副厅长吴鸿、杨幼平及各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指导组,到杭州、湖州、台州等地进行抗雪防灾工作指导。1月6日,全省林业工程高评委评审会议在杭州召开,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参加会议并作讲话。经专家审议,44位申报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1月11日,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副厅长俞坚带领30余名党员干部,赴结对帮扶3年的开化县大溪边乡开展"送温暖"惠民行动。1月12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联合国气候谈判林业谈判议题中国首席谈判代表王春峰,国际竹藤组织  相似文献   

4.
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暖中的重大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损害经济发展,但开展化石燃料减排执行难度大,许多国家采取生物固碳减排。林业在应对气候变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潜力巨大。初步结算,我国林业每年可减排和吸收CO2当量的潜力为30亿t以上,并具有可持续性。若能开发潜力的50%,年均增加减排量则相当于我国目前碳排放增长的4倍。为此我国应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完善政策,建立国内碳汇交易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5.
气候智慧型农业在我国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项目在我国开展情况,系统梳理其作为气候智慧型农业试点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促进气候智慧型农业在我国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章通过对安徽、河南两个项目区实地调研,与各级项目办、团队专家、农业企业及参与农户等进行深度访谈和会议研讨,获得了气候智慧型农业试点详细材料,在此基础上系统定性阐释其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归纳意见建议。[结果]气候智慧型农业试点在两个项目区进行务实探索,取得了减排固碳、节水灌溉、新理念新技术推广、种植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丰富成果,也存在操作难度大,组织协调难,农民参与积极性弱等问题。[结论]气候智慧型农业试点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压力,需要加大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合作,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和完善合作机制等方面继续努力,以更好促进气候智慧型农业在我国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国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森林与气候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历史数据基于Copula函数模型验证林业经济发展与气温、降水量、湿度与日照数等气候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林业生产总值与气温正相关,与湿度、日照数负相关。当我们认识到林业经济总产值与气温、降水量、湿度、日照数之间的相依关系和相依结构,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将会对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与森林资源开发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芬兰林业发展状况,进一步从林业政策、林业立法和管理服务体系三方面对芬兰林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进行了介绍。提出我国应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推进林业发展;应采用促进科技进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林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珉  张晓静 《林业经济》2012,(7):125-128
国内外专家围绕"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作用与优势潜力"、"绿色发展中的国家政策及经验分享"、"绿色经济实践、案例及发展"三个议题展开讨论,主要观点包括绿色经济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林业在绿色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绿色经济背景下林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及经验值得借鉴;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绿色经济需要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最后给出了有益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开始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经济运行即将加入WTO,林业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思路的确定,重视林业发展,广泛吸纳多种资金投入林业建设,是我国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使更多的资金流入林业,促进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林业政策环境与之相配套,改革与现行林业发展相矛盾的原有税费政策,确立有效的生态林效益补偿途径,是林业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一、林业税费及其改革林业税费是指对林业生产者从事初级林业生产、加工及其相关活动获得林产品收入所征缴的费税。…  相似文献   

10.
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是解决当前林业问题,加快林业科技进步的迫切要求。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帮助林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以及林业院校教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国家政策以及林业产业情况,对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旨在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创建与运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一步发挥林业在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全社会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促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的市场进程,参照国际碳基金运作模式,结合中国林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的设想、运作思路和监管模式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林业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国际社会关于林业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的共识,介绍了中国政府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的重大政策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政策机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通过林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内外的共同行动。回顾总结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介绍了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林业行动,提出了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宇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3):141-145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林政资源管理随林业产权演变发生的相应变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林政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出现的新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闯 《林业经济》2012,(1):39-47
从气候变化的概念界定、成因、影响以及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占据的重要地位入手,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机理,指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种林业活动存在着耦合与协同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复合系统,该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系统,存在着熵增的自发趋势。选择合理的系统结构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对系统进行内外部关系协调管理,增强负熵持续流入,抵消系统正熵产生,可使系统始终处于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不断进化。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林业碳增加、碳贮存和碳替代是主要的运行机制,这三种运行机制共同耦合成一个复合系统。准确把握三种运行机制的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不断对三种运行机制构成的复合系统输入负熵流,可以促使其走向耦合、协同共生,表现出协同进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影响北京市的沙尘源、沙化土地历史分布和现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北京市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趋势和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的成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京市防沙治沙新战略:指导思想是依托生态,聚集资源,打造产业,应对气候变化;重点是建立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高效益的产业开发体系、高水平的监测评价体系和高效率的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旨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国内外就碳汇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背景、碳汇概念、碳汇意义、碳汇技术、碳汇市场、碳汇政策及碳汇项目等7个方面。在对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认为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  相似文献   

18.
浅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实施步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几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和述评,提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应通过国家定政策定标准;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完善补偿税费征收;加强补偿费使用管理及监督四个步骤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