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由华 《中国金融》2012,(20):56-57
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银行倒闭风险大多是以流动性枯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尤其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银行流动性风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直接促使巴塞尔委员会对流动性监管原则进行重大修订。笔者从梳理全球流动性风险管理发展变化入手,分析国际流动性风险监管变动历程,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全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资产流动性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经营以存贷款等传统业务为主,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其占比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银行资产规模较小,负债途径单一。  相似文献   

2.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银行的支付能力和持续经营有着直接影响,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迅速枯竭,使流动性风险问题进一步凸显。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巴塞尔委员会将流动性监管提到了与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确立了全球银行业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为了加强和改善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合理设置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对流动性风险实施分类监管,增强银行内部流动性管理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系在流动性风险防范上的较大不足,流动性风险逐渐受到全球金融界的特别关注。从2012年开始,中国银监会陆续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规定,确定了以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等为核心的监管标准,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本文选取了银行业中的较"弱势"群体——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商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变化与监管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殊性,以及当前国际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变化与监管趋势,通过借鉴国际发展趋势和吸取中外历史教训,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可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冰 《吉林金融研究》2013,(9):49-50,76
为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银监会于2009年发布了相关指引文件,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无论是监管要求,还是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要求银行建立稳健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流动性风险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我同银监会也冈此将巴塞尔Ⅲ协议中的流动性覆盖率指标引入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这意味着对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监管要求已提升到国际水准。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球金融监管反思金融危机的最终成果,巴塞尔协议Ⅲ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最低资本要求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一场对全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新革命。本文在分析流动性风险管理逻辑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出台的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剖析了巴塞尔协议Ⅲ中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及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业界和监管当局通过本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了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在反思过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本文从回顾危机中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入手,研究了危机之后出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合理之处及其局限性,并就新的监管指标在我国实施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展望未来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建模、制度安排及监管协调等。  相似文献   

9.
<正>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问题自从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界对流动性的关注加强,不论国际还是国内、商业银行自身还是监管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的关注、研究、信息披露等都提上了日程,我国的监管机构也加快了对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的完善,考察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改革提供了指引。当前,  相似文献   

10.
2009年9月28日,银监会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我国监管机构首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定的专门性规范监管制度,是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我国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和全面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遵照巴塞尔协议Ⅲ,我国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了优质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提高了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仍然存在着流动性监管指标因存款增长不足而导致的优化困难、中小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压力持续增加、监管难度因商业银行同方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而增加、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流动性监管指标监管效果尚需评估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体系,我国亟需有效引导商业银行完善资产负债配置、引导中小型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建立差异化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建立业务数据动态报备制度、及时更新与修正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结构不均衡,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佳,要么流动性过剩,要么流动性不足,其原因主要是信用社流动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滞后.为此,农信社应树立正确的流动性管理目标,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采用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多渠道化解流动性风险,完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以更好地均衡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更加依赖金融市场,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甚至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突然转化。有效管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各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者以及商业银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流动性的概念界定入手,结合巴塞尔Ⅲ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指标,分析了我国现有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流动性管理应进一步改进的方向.认为,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与宏观流动性的监测和管理相配合;应建立流动性风险的扩散指数,综合各银行流动性状况的变化情况;应区分流动性的监管指标和监测指标,并分不同类型的银行进行分类管理;应监测并管理事实上的金融集团的流动性风险;应由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流动性过剩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一方面银行风险意识和管理的变迁影响了其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各种风险的暴露程度,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15-2021年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MS-VAR探究了不同违约风险环境下融资流动性与债券资产流动性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其资产流动性与货币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存在互为正反馈的流动性螺旋。此外,两类流动性间的互动特征存在非对称性和异质性,在风险时期,融资流动性与利率债资产流动性互动特征比较明显,而在平稳时期,融资流动性与信用债资产流动性互动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银行业在宏观风险来临时出现的流动性不足和系统性风险,通过建立 DSGE-VAR 模型,考量银行业在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结果发现:银行同业借贷、其他证券资产和交易性负债业务的综合作用会使得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总体增大,银行如果想要降低存款提取率对其流动性的影响,就要在银行间市场停止拆出资金、出售政府证券及其他流动资产,并出售潜在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从监管层面来讲,应当通过监管的引导效应将交易性负债进行转化,引导同业借贷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向平衡区域集中,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银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managerial ability on banks' liquidity creation and risk‐taking behavior. We find that higher ability managers create more liquidity and take more risk. During times of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higher ability bank managers reduce liquidity creation as a way to de‐leverage their balance sheets. Our findings inform recen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that investigate determinants of liquidity creation and risk by introducing managerial ability as a prominent antecedent of the banks' intermediation and risk‐transforming service. Moreover, this study has policy‐related implications, since managerial ability can be quantified as a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for 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banks and could help regulators to target intervention efforts more purposefully during times of crisi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中国当前使用的流动性缺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2009),给出关于流动性风险计量的改进方法。改进方法使用了高质量流动资产、净流动性缺口和净流动性缺口占总资产的比率三个指标,克服了传统流动性缺口管理没有充分考虑资产质量和资产流动性特征等缺点,更好地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实证分析先对国内3家银行2006~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然后对国内10家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