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先锋小说作为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以其对传统小说现实性的背离显现出明显的反叛精神,在艺术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先锋派作家多以虚实结合的叙述方法拓展小说表现力,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在情感视角上则往往选择冷漠、孤立.余华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则充分体现出了这些特点.本文试从余华作品中暴力写作的方式、作者写作的感情及暴力因素等方面分析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叙事艺术,并从其后得出余华对现实社会及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余华小说的序跋是余华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闪光点,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余华对于小说创作所持的一些独到的观点,这些观点是作家在"无边的写作"中神启般的顿悟。余华善为序跋,简洁单纯的表述中处处充满着对于小说创作观点的理性见解与思辨气质,在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中也体现出其反常理的小说观,主要体现在反权威、反主流、反传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海盐文化作为盐城的特色文化,至今已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与海盐生产相关的遗迹、建筑、民俗、文学艺术等宝贵的资源。当前,盐城旅游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利用海盐文化资源打造盐城旅游品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章在概述与定位海盐文化的基础上,对利用海盐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并针对当前盐城利用海盐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较为肤浅的开发策略,以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盐城海盐文化旅游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余华的创作发生了从“可写文本”到“可读文本”的巨大变化,原因何在?“文学场”的巨大变迁及作家的自觉顺应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走通大渡河--福克纳与余华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和余华都是极端关注内心冲突的现代派作家,他们大胆的文学实验不但使自己找到了一条温和的出路,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两位作家创作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对家乡题材的发掘、苦难和暴力主题的突出、现代技巧的运用以及人文精神的底蕴。余华作品的多面性虽然与福克纳作品的琳琅满目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余华的激情和幽默却比福克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6.
余华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可以分为贤惠型、泼辣型、无灵魂无意识型三种类型。无论哪种女性人物形象,在余华作品中都没有说话的权利,都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这是作家男性意识的典型产物,表现出男性对女性的一种虚构与想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作品主旨、作家倾向、作品时空等几个角度比较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余华的《活着》,揭示了其对个体生存的共同关注,阐述了小说中反映出的对抗和忍耐两种不同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8.
"文革"暴力是余华在小说中极力呈现和思考的主题,一些涉及暴力题材的小说显现了"暴力美学"。这种对暴力的极端渲染,其本质原因是作家和现实存在的紧张关系。余华不同时期的小说体现了处理这种紧张的方式,在早期的《一九八六》和近期的《兄弟》中,余华表达了对"文革"暴力不同的看法。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反映了余华关于"文革"暴力叙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余华的作品中感受到余华对待大家都非常恐惧的"死亡",几乎在他的作品中都会有死亡,仿佛死一个人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残暴的自戕的场景,使我们看到各种感官相互交叉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仿佛给我们以视觉,听觉上的美的感受,而在这种"美"的背后却是自己内心的更加恐惧,在余华的作品中的暴力和死亡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人性探索,人生哲理和人性的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余华是当代文坛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独特风格来自于他超群的艺术思维,个性的叙事方式以及对世界与众不同的感知方式。他的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作品深受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本文试图以叙事学为视角,探索余华各个阶段小说的情节设置方式,以期对其文章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海盐腔是明朝南方戏曲的四大声腔之一,并位列四大声腔之首,兴盛时期流布全国,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海盐腔在清代没落消失。20世纪60年代,海盐腔重新被发掘以后,海盐腔的原始面貌、兴衰过程及原因一直为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但因为流传下来的资料较少,一直难有定论。论文着重从海盐腔韵白语言的特点分析其兴衰成败的原因和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余华文风的转变——以《兄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的新作《兄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本文以之为例,具体说明《兄弟》中所体现的新变化,并结合余华前期作品,分析余华从先锋向传统的转型轨道,并进而探讨其转型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叙事结构是叙事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相当于一个条理和框架。余华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有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重复。这个特点使余华的作品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4.
先锋派所创造的叙述话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叙述话语表达方式 ,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余华是先锋派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试就叙事重复的应用、叙述距离的把握、叙述角度的选择三方面分析其叙述话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妈祖是中国的“海洋保护神”,从宋朝起,为历朝所推崇,形成中国特有的妈祖文化。嘉兴地处东南沿海,从南宋起,在海盐澉浦和平湖乍浦相继开辟为海港,建天后宫等供奉妈祖神的建筑。为弘扬妈祖文化,宜修复天后宫等古迹,为发展嘉兴临港型经济和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先锋派所创造的叙述话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叙述话语表达方式,给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余华是先锋派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本试就叙事重复的应用、叙述距离的把握、叙述角度的选择三方面分析其叙述话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海宁文化精英时中国戏曲的发展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影响;尤其是王国维在戏曲理论研究上的卓越建树及其重大意义;“海盐腔”与海宁的关系;以及明清以来海宁戏曲家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为中国戏曲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于川端康成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关系更多是从平行研究着手的,关注最多的就是川端康成与沈从文的比较研究了,之外还有川端与郁达夫、曹禺等等。而在探究川端康成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时,研究者们(更多的也是作家本人)更注意从影响的角度来予以剖析或自述。比如王小鹰、余华、贾平凹、莫言等等都提到川端文学对他们创作的推动。这种研究状况的形成,与20世纪中国学界对川端作品的译介相关联,此中可见文学研究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以及未来研究领域的开拓。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长篇小说《无形人》讲述一个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在美国社会求学求生的艰难历程。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控制等方面分析主人公"无形人"追寻自我和文化身份认同这一主题,探究美国黑人"无形"的成因以及摆脱"无形"状态,找回自我并认同黑人文化身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江南水乡泽国,河海相契,历史上水利行动颇多.海盐水利行动是整个江南水环境整治的缩影,体现了王朝政府主导下社会积极参与的特征,也体现了江南河海兼治、尽显智慧的治水理路.同时,体现了丰厚的水利文化.历史上,海盐的河道水利行动是疏堵结合,力求系统;海塘水利行动不吝财物,力求稳固.这些对地域环境变动起到了积极作用:稳固了海岸线,保障和优化了县域府域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地域海滨,海溢不断,盐碱化严重;促进了人口的繁育.“治水社会”和“水利社会”两种研究路向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两者的共同之处都力图从本体论上诠释传统中国的水利,如果说前者为“东方专制主义论”服务,则后者试图把水利视作解读传统中国社会的锁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