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在国家正式提出“新农村建设”之前,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乡村建设”已成为一种话语,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以温铁军、贺雪峰、何慧丽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共同判断,即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9亿农民不可能顺利地从农村转移出去,将长期过着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生活,提出并实践了新乡村建设的主张和理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梁希森现象”已频频出现在多家媒体,并引起了中央领导及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机构的重视,也成为我省各级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全面审视“梁希森现象”,重点分析民营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置换问题、民营产业资本与村庄建设结合的运作方式问题、民营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地方政府如何定位问题,尤其是如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经历半个世纪的建设和经验积累,今年正式纳入我国"十一五"规划,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调查分析了延安市金融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5月9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启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必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林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内容广泛而丰富。过程漫长而艰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三个核心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前,重庆边远山区农村的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重庆边远山区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特别是县、镇、村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但也不宜过分渲染其主体地位;要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并充分发挥外部市场的信息传播作用;也要重视旅游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三农”人才,这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教育致富”的理念,多渠道筹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成人教育的领头雁作用,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为当前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支持不力的问题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国家应该积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资;二是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也应该做好准备,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不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现状、问题及财政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在财政、金融、企业和社会四个投资渠道中,农村金融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仍发挥着主导作用。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如何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金融乃至全社会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与服务,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加强“三农”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发展相对较慢,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当前,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革命老区由于自身缺陷,建设新农村不能盲目参照沿海发达地区模式,而应立足实际,突出侧重点,坚持“四个优先发展”,带动全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全球化既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其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农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庆阳市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持扎实推进庆阳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近年来,湖北省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必须进一步加强湖北省的农村文化建设。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成宁市嘉鱼县官桥八组的考察。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体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2330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辖39个乡镇、726个村,人口78万,是红四方面军策应中央红军的长征出发地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几年来,我们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按照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户办工程”生态家园建设,积极开展“三村”建设,初步探索形成了“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的山区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张澄 《大众商务》2011,(4):75-7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推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然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尽管我国金融体系在过去三十年有了长久的发展,仍需不断改革及完善,制定一系列解决财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吉林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是认知的,也抱有极大的热情。但现阶段也存在着“三差”(基础设施差、生活环境差、集体经济实力差)、“三难”(农民增收难、受教育难和组织难)、“三忧”(农民担忧搞政绩工程、一刀切和一哄而起)等妨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对此,农民提出了包括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规划先行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成祖松 《全国商情》2006,(11):95-96,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小康,就必须要实施“亲农化”战略,即以农村工业化和改造传统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达到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许多现象和规律亟待分析和探究。为此,我刊将着力打造《三农问题研究》栏目,为广大专家和学者提供一个以“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学术成果交流与展示平台,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本刊一份绵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举措。通过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两个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公共财政还存在许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政府与市场职能的界定不清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界定不明确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和税制体系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建立完整的分税制体制和地方税收体系是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总体水平,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马克思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人口向城镇集中以及产业的非农业化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要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