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成祖松 《全国商情》2006,(11):95-96,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小康,就必须要实施“亲农化”战略,即以农村工业化和改造传统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达到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口号。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它不但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改变农村破败的面貌、稳定农村社会、引进城市资金等多方面促进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商业环境,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农村能人不仅能直接推动新农村建设,而且能聚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和凝聚力量。农村能人的持续外流,使人才本已匮缺的农村雪上加霜,严重掣肘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能人外流缘于许多因素,但主要体现为思想观念的偏误和制度安排的匮缺。欲引导农村能人回流,既需确立科学观念以引领农村能人“回得来”,更要完善制度安排以保障农村能人“留得住”。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已经摆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最终要落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身上。必须通过强化村党支部建设,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三农”人才,这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教育致富”的理念,多渠道筹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成人教育的领头雁作用,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是文章研究的主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业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现状入手,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农村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内涵,从“六新”,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方面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主要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确立战略目标及其相配套的政策、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经济成长和农村环境保护上等。  相似文献   

8.
2008年无疑是公益广告的一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公益广告犹如一股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借助奥运东风以及受突发事件影响,公益广告频频出现在各大电视媒体、报刊杂志和各种户外媒体,公益广告成为城市文明的使者,成为改革开放的象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公益广告应该凸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有农村建设的法制理念和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尽快实现转变和创新,即从稳定理念向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从保障理念向统筹城乡发展理念转变、从政府主导理念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理念转变、从非均衡发展理念向均衡协调发展理念转变,并在新的法制理念指引下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法制体系,构建真正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科学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1.开展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20世纪50年代,我国也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其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文件中,也多次提到要建设新农村。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围绕实现小康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村小康建设的热潮,名称各异、  相似文献   

11.
《地方财政研究》2006,(5):11-11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成为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件”,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按照中央的政策精神,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开展研究,结合省情实际,下发了辽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06]8号),确定了辽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政策措施,并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制作为此次出台政策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比重较大的设区市。2004年9月,革命老区赣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两年来,赣州市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三清三改”切入点,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业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并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各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虽然主张各异,但却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筹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湖北四个村庄的老年人协会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借鉴,他们将自己的资金筹集总结为“四个一点”,即“政府补一点,村里拿一点,外出人士捐一点,自己挣一点”,正是这“四个一点”推动了老年人协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由此看来,新农村建设绝不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哪一方的事情,在资金筹集上,要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多元主义模式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的难题,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提倡“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从1995年至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除1999年略为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呈上升的态势,1995年为574.93亿元,1998年突破1000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5月9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启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必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林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思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涵盖了“三农”工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农村全部工作的龙头和主线。因此,财政支农工作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创新财政支农工作的各项思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从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信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金融支持力量,本文在研究福建省农信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农信社经营.理念、机制、人才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并相应提出农信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党的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并制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此方针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由于对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领会不透彻,造成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颇或差错。本文就是基于这些问题对“二十字方针”的理论内涵与发展模式作一次再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北京郊区经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与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的目标还有差距,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并因此提出以“一村一品”为基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利用北京的资金和智力优势,加快产业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移;加强对农民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优势企业和产业进行资金投入,培育和发展优势和新兴产业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新农村建设为职业教育拓展了平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生产现状主要是劳动者生产的单位面积小,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不高,难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以邵阳为例,邵阳是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740万人口中有600万农村人口,人均耕地不足0.6亩,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发展不快,人均收入远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